本书适合力学、机械、土木工程、桥梁工程、航空航天等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振动基础理论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资料。苗同臣: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振动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 作者1983年力学专业毕业,并开始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有限元等课程,从2003年开始为力学、安全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振动理论(振动力学)、非线性振动、计算结构动力学等课程。
一方面以初学者更易理解的视角和笔法诠释土力学经典理论,例如土中水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有效应力的多视角剖析,渗流力与孔压间的联系,沉降分层总和法的演变,固结方程的内涵剖析,土压力理论的多样化展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间的本质联系等;另一方面,也将土力学原理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读者们讨论:这其中包括了渗流力的建模理解,有效应力定义的再解析,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中相关孔压系数的推导,土压力水土分算理论中三轴强度指标应用的尝试,以及有水边坡稳定分析中局部、整体水压法的提出与应用等。
张量是数学、物理、材料、天文、地理和力学等学科进行模型定量描述的工具,在很多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张量分析基本概念的教材,其目的是体现张量记号和张量方程蕴含的优美,同时引入大量有关张量的工程实例,让读者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妙处。本书共分四章:章介绍了一阶张量,即矢量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第二章主要讲张量的定义、张量的运算、张量的分解以及常见的张量等内容;第三章主要讲张量函数以及场方程,主要针对直线坐标系下定义的张量导数及相关运算;第四章主要讲曲线坐标系中张量的基矢量的导数、张量函数对于矢径的导数以及物理分量。
本书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研究了地下水力环境下全风化花岗岩力学特性与浸水湿化效应,构建了相适用的本构模型,提出了此类隧洞围岩变形稳定的支护控制技术和湿化变形支护时机。主要内容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快剪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固结排水三轴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湿化变形特性及时变效应模型、软弱破碎类隧洞稳定性控制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与岩土力学相关的高等院校教师及研究生、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土压力和挡土墙计算简明手册》讲述土压力和挡土墙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容充实、详尽。 《土压力和挡土墙计算简明手册》共分十二章,包括:概述,按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按凝聚力等效原理计算土压力,按微分滑动块体极限平衡原理计算土压力,水平层分析法,按力多边形图计算土压力,按能量理论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地震土压力的计算,考虑挡土墙墙体变形影响时的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和弹性阶段土压力的计算,根据弹性阶段土压力设计计算挡土墙。 《土压力和挡土墙计算简明手册》内容系统,案例丰富,可供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港口和码头工程以及矿山工程的工程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以及上述各专业的本科专科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以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力学概念、淡化学科体系、突出工程应用,内容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书中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精选了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为方便教学,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可到QQ群410301985下载)。本书可作为职业本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乡村民居设计/乡村振兴系列丛书》一章介绍中国民居的发展史及发展风格,并介绍了相关分类及特征。第二章介绍中国民居的建筑特色及相关设计基本原则。第三章以地域、艺术、生态修复、色彩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民居设计。第四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介绍了生态宜居民居。第五章介绍了乡村相关民居、住宅设计。第六章以安利的形式介绍了农村民居设计。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岩土工程西湖论坛系列丛书》介绍地铁、桩基、基坑、建筑、隧道、道路、水利等工程领域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全书分14章,主要内容为:概论;地铁岩土工程变形控制理论与实践;邻近地铁设施的软土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设计与实践;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原理、方法与工程实践;桩基础设计理论变革:从强度控制设计到变形控制设计;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实践与探讨;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控制设计与实践;岩体隧道变形精细化分析方法与应用;软土盾构隧道变形控制分析方法与应用;高填黄土路堤及结构物沉降计算;地基的变形控制设计;道路工程中复合地基沉降与稳定控制设计理论及方法;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水利涵闸的变形控制设计。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设计理论
《建筑理论导读:从1968年到现在》是一本全面介绍自1968年以来过去40多年问重要的建筑理论和建筑思想的图书。它以敏锐而生动的文字阐述了深刻的问题,描述了发生在建筑思想领域中的一场真正的革命,以及这种知识大动荡所带来的影响。《建筑理论导读:从1968年到现在》也是di一本完整的且具有批判性的建筑理论史,它涉及了广泛意义上的建筑理论架构,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结构和景观设计;涵盖了对自1968年以来的建筑思想史的调查(包括对高技派现代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建构),全面回顾了过去15年在建筑思想中所产生的显著变化,系统介绍了20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个10年中出现的新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总结、分析了建筑领域的现状及其未来一些年可能会出现的趋势。 《建筑理
沈扬等编著的《土力学原理十记》以独特视角诠 释和剖析了经典土力学原理的精髓,并结合实践进行 分析。全书共分为十章即十记,包括土性、有效应力 、渗流、附加应力、压缩、固结、强度、土压力、地 基承载力、边坡的相关内容。 本书面向土木、水利和交通类从事岩土工程相关 工作的科研、设计人员和研究生,也可作为本科生学 习土力学之后的提高辅导用书。
《建筑地基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设计疑难处理与实 例》由李国胜编著,本书以提问解答方式编写,内容 包括:设计的重要概念,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天然地基基础设计,复 合地基设计,桩基础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其他等 共8章,并附有大量工程实例。《建筑地基基础及地 下室结构设计疑难处理与实例》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 员参照应用,也可供建筑结构施工图文件审查、施工 、监理等工作人员和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
《空间意象:关于建筑的诗学》是一本论述建筑艺术的审美特性及其诗学问题的理论著作,书中对建筑艺术的种种论述无不是经过作者长时间的学理思考和理性辨析所做出的;但是,《空间意象:关于建筑的诗学》的另外一个定位就是:在论述建筑艺术的理论问题以及描述建筑艺术的审美体验时,力争保持如同艺术本身那般的鲜活生动,珍视对建筑的那种感性的审美体验,将建筑艺术的诗意及其诗性思考现象学般地予以“敞开”,以与之相匹配的诗性语言高保真度地“呈现”出来。因此,它实际上是一本关于建筑的美学及诗学著作。
《教程》的研编起步于1977年,先是以油印本形式内部试用;1982年经由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有关学者组成的审稿会审查通过,并经我国高校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批,为高等学校教材。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教师用书 第6版 修订版)/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自1983年初版问世以来,经过5次修订,几十次印刷,大量发行,长盛不衰:曾于1990年获“华东区高校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于199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2004年获“第6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书一等奖”,并从2003年起,先后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建筑艺术文论》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28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体现了对中国建筑史、建筑艺术与文化、园林艺术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的探索。作者在透过古今中外建筑的不同风格,深入发掘了中国建筑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书中每一论题的探索都有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从宫廷建筑到普通民居,从私家园林到寺观石窟,无不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宽阔的理论视野、思维的系统深邃成果的开拓创新。
《21世纪技术与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新编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内容包括绪论,排水固结法,强夯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强夯加固机理,强夯加固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强夯加固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强夯加固前后饱和软土微结构研究,动静固结法处理工程实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理论与实践,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化学加固法,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理论与实践。《21世纪技术与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新编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