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设计可说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内涵所在,展现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整合及方法,对于中国建筑学习和从业者而言,非常值得参考。本书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解了前期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方法,相关理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视点与方法,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的方法,其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作者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时代在空间场域、行为计划和文化知识之间,有了传统和激进的辩证和想象,他一面乐观地接受了现实功能和科学理性的系统逻辑;但另一方面也在行为、场所和经验上获得了更多可能。
本书是伊东丰雄在3 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关于建筑设计所行所思的深刻回顾,他联合山本理显、妹岛合世、平田晃久、大西麻贵、曾我部昌史等日本知名建筑师发起灾后重建项目 大众之家 ,旨在鼓舞受灾民众,让他们在救灾应急建筑中也能感到舒服、得到安慰。书中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并收集了项目平面图、剖面图及手绘图。全书分为五章:走向大众之家、什么是大众之家、大众之家,从东北开始、大众之家,在熊本、大众之家与熊本艺术城。
在有限的篇幅里清楚地定义和解释可持续建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列举可持续设计、结构、材料的每一种类型,本书试图通过介绍各个具体的材料和方法,来探讨生态设计的几个核心理念。这本书作为可持续建筑和设计的启蒙,定义应尽可能的宽泛。一些题目尽管很好有趣,比如替代性的建筑系统,如草砖或者生土,并没有被包含进来,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蓄热材料、天然材料已经包含其中。还有一些关于很好解决措施的讨论。在这些例子中,可能没有专享的答案,但是书中列出了各种观点和它们的优势、劣势。这些观点也一直在进化。随着我们在可持续设计领域经验的增长,知识也被颠覆着。今天的高科技解决方案还包含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室内环境质量”一章中关于集约型建筑的讨论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更进一步地说,本书希望成为一个导
本书通过一系列揭示绘画与建筑之间关系的图像操作,阐明绘画与建筑之间所存在的于空间操作层面上的结合点,希冀能够为艺术与建筑之间重新建立起互动关系,为现代艺术确立新的价值的同时,能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视野和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7年广州设计周上卜天静、田甲、孙浩晨、张雷等设计师围绕“共享”概念进行的设计,“共享”设计行动的初衷在于唤起设计人的社会使命感,希望借由设计之力引起关注并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现象。 由此,本书中的案例,都是在4平方米的空间内进行的设计,有的是街头流浪者的遮风挡雨的住所,有的是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空间,有的是公园里的半开放的交流空间等等。这些设计师认为“设计”本身意在呈现美好,而这美好不应只属于少部分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消费者,那些普通人甚至社会弱势群体往往更需要被关注和优化其生存现状。他们通过本书的出版,呼吁更多有公益热血的设计人加入进来,不断延续,共同探讨。
《年轻建筑师的职场必修课》是为有着不安和焦虑情绪的各位建筑专业学生和刚入行的建筑师而写的大众教科书,讲解如何靠设计吃饭,如何自力更生,如何成为独当一面的建筑师。书中不仅讲解了规划的方法,还讲解了日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