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中常用公式及数据。本书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供配电常用计算公式、电气设备常用计算公式、建筑照明常用计算公式、民用建筑物防雷常用计算公式、接地接零常用计算公式。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可供电气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查阅。
为便于《标准》使用者准确并正确执行《标准》,《标准》编制组组织部分起草人编写了本应用指南。本书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补充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配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编者在内容上作了以下安排:第0章主要介绍标准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及标准的重要意义;第1~10章主要对标准相应章节的主要条款进行说明和应用补充。
本书由高校与企业合作编写,以Oracle Primavera p6 版为载体,详细介绍Oracle Primavera p6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操作指导。 本书共四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的安装与界面简介、无资源约束的项目工期计划、无资源约束的工期管理、资源约束下的项目计划编制和和资源约束下的项目控制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企业培训及软件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工程管理研究生和本科教学实训指导用书。
本书编写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和《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8G901-1,等*的规范和图集。
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与施工工艺图解丛书 自2018年出版发行后,受到了业内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人员的欢迎,截至2023年底,累计销售已近20万册。本丛书对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工业化建造、智能化建造和绿色化建造等理念的传播,施工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新的节点形式和做法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特别是2021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发布并实施了一批有关工程施工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显示了对工程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 为了促进全行业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施工操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紧随新的技术潮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组织了第一版丛书的主要编写单位以及业界有代表性的相关专家学者,在第一版丛书的基础上编写了 建筑工程
为实现韧性城市的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发展抗震韧性结构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论,有效提高强震作用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震后恢复能力。本书以 材料 元件 构件与节点 结构 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抗震钢结构性能和设计方法,重点突出其中采用的新型自复位元件应用于结构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关键技术。包括:SMA棒材、环簧、碟簧的加工工艺与基本力学性能;基于SMA棒材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环簧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环簧的自复位阻尼器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碟簧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的钢-混凝土组合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基于SMA的自复位钢框架抗震设计与地震损失分析。本书适合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和工程抗震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教师从事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参考。
冯汉国主编的《城建档案管理员专业管理实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系列用书》中的一本,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编写。全书共分9章。本书可作为城建档案员岗位考试的指导用书,又可作为施工现场相关专业人员的实用手册,也可供职业院校师生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旨在提供服务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设计管理,重在与传统的单独发包设计进行区别,书中内容依然匹配于当前的设计和管理规范。本书分为两部分: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包括第1章建设项目全过程设计管理概述、第2章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设计管理、第3章信息化技术与全过程设计管理;应用篇包括第4章全过程设计管理在新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第5章全过程设计管理在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第6章全过程设计管理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基坑工程 工程施工与质量简明手册丛书》一书是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的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并结合基坑工程施工与质量实践编写而成的,基本覆盖了基坑工程施工的主要领域。本书旨在为基坑工程施工人员提供一本简明实用、方便携带的小型工具书,便于他们在施工现场随时参考、快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本书包括地下连续墙、锚杆、钻孔灌注 桩排桩、土钉、内支撑、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柱)、钢板桩与钢筋混凝土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共9个部分。 《基坑工程 工程施工与质量简明手册丛书》一书可供基坑工程施工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各类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建筑工程监理基础知识(第2版)》自2003年出版以来监理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监理工作的法规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完善,监理工作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重新修订了本书。《建筑工程监理基础知识(第2版)》的修订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监理工作制度与法规的新要求;二是强化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监理工作;三是简明实用、体系完整。本书由杨效中担任主编。
本教程由国内知名的工程机械驾驶培训教练编写,总结了多年实际职业培训的要求、经验和方法编写而成,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本书主要教会挖掘机司机认识、了解挖掘机的整体结构,如何一步一步地学会操作挖掘机,并逐步掌握熟练操作的技巧;同时还介绍了保养维护的基本知识和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另外,该教程还介绍了新机型、新技术的理论及应用,使得读者既能操作普通机型又能操作*的机型。 本操作教程不仅适用于专业技术培训学校,也可供售后服务人员、维修人员自学参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一书根据作者二十几年电气设计、施工、监理的经验,根据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及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以建筑电气工程为分析对象,汇集总结了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有关专家近年来整治和处理建筑电气施工中一些常见和经典问题的经验和措施,列举了常见问题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介绍了工艺要求,提出了预防措施,给出了正面典型示例做法。所有示例做法均采用来自施工一线的现场实例照片,选材得当、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示了文中描述的各种问题和防治效果,使得问题的防治更加形象化、标准化、具体化。
本书重点阐述裂隙介质渗流模型与尺度提升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岩石中裂隙的基本特征、裂隙介质建模、渗流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尺度提升与应用实例,以及在尺度提升过程中,等效渗透率和模型精度随裂隙几何特征的变化关系。 考虑到裂隙介质的多尺度性等复杂特征,在建模过程中重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和逾渗理论的应用。同时,为解决裂隙介质复杂几何特征对建模和数值模拟带来的困难,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包括尺度提升理论和方法等。研究结果对于建立高精度、高效率的裂隙介质渗流模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本书以通俗、易懂、简单、经济、实用为出发点,从节点图、现场照片、工艺说明三个方面解读工程节点做法。本书分为室外电气、变配电室、供电干线、电气动力、电气照明、备用和不间断电源、防雷及接地共7章,提供了100多个常用细部节点做法,能够对项目基层管理岗位及操作层的实体操作及质量控制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图书,可以作为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主要构配件及其要求;4.荷载;5.结构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施工;8.检查与验收;9.安全管理与维护。
本书编写人员主要依据《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办质[2008]41号),按照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分类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21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第一批)》的规定,以及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实际使用情况,遵循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编写了10本系列教材。其中,《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是综合性教材,适用于所有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其余9本为专业性用书。
本册为电力电缆知识及招标要素,第1篇给出了lkV及以下电缆招标 文件的技术部分;第2篇叙述了电力电缆原理、性能的基础知识,为了更 好地掌握电力电缆的技术特点,第3篇摘录了部分电缆产品制造标准;为 了帮助建设、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对项目有一个大致估算,第4篇提 供了部分产品介绍及市场报价。
见证取(送)样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它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首要环节。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逐步规范,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壮大健全,检测网络逐步完善。现阶段,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中,基本要求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建筑幕墙等工程)实行见证检测制度。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稳步上升,建筑施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施工企业综合素质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对建筑施工的规范缺乏学习和了解,导致见证检测中乱象丛生,原材料取样或现场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制作存在弄虚作假及不规范的操作现象,致使检测结果不能真实正确反映工程实体质量,从而使工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