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古建筑测绘历程/天津大学社会科学文库》回顾了先辈们始自20世纪20年代的古建筑测绘历史以及延续80年的天津大学古建筑测绘教学史和发展史,同时展现几代人充满奉献精神及专业素养的技术传承与发展,是对文化遗产的忠实记录,是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与传承的坚实基础。
《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梁桥》共有十一章内容,即:概论、先张法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制作、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制作、支架上现浇梁式桥、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悬臂浇筑、悬臂拼装、顶推施工、梁(板)安装、转体施工、斜腿刚构桥。《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梁桥》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版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其他国内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等,全面反映了我国梁桥施工的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梁桥》可供公路、桥梁施工、检测、监理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参考使用,亦可供桥梁设计、科研人员及在校师生学习使用。
《AIAA航空航天技术丛书:飞机设计案例教程》以飞机设计项目研究实例的形式,对飞机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介绍。全书共计11章:第1章阐述了飞机设计方法;第2章详细给出了飞机的初步设计过程;第3章对随后的7个飞机项目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第4~第10章分别给出了远程商务喷气飞机、新型军用教练机、电动竞赛飞机、飞行汽车、先进纵深拦截飞机、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和通用两栖飞机等飞机设计项目的详细设计、计算和分析过程;第11章对学生进行飞机项目设计的工作组织与汇报进行了介绍。
龚晓南主编的《桩基工程手册(第2版)(精)》结合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着重反映近年来我国在桩基工程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也包含科研工作中较系统的新成果,同时适当介绍国外优选技术,并附有工程实例。全书共分
本书分为13章。章绪言,系统性地介绍了我国超大型工程的总体情况,工程测量的技术发展以及其在超大型工程建筑中的作用;第2章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及发展,介绍了新、应用广泛的16种工程测量技术及发展;第3~13章分别为高速铁路、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异型结构、大型场馆、高耸建筑、精密科学、城市轨道、大型设备安装与检测、海岛礁与港口航道和健康安全监测等11类大型工程的工程测量案例,共收集了38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分别介绍了各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以及其中应用到的测量新技术和多技术融合的情况,并对未来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测量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合从事测量技术研究、应用的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龚晓南主编的《桩基工程手册(第2版)(精)》结合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着重反映近年来我国在桩基工程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也包含科研工作中较系统的新成果,同时适当介绍国外优选技术,并附有工程实例。全书共分
龚晓南主编的《桩基工程手册(第2版)(精)》结合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着重反映近年来我国在桩基工程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也包含科研工作中较系统的新成果,同时适当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并附有工程实例。全书共分19章,包括:总论,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基础受力分析,桩的抗拔承载力,桩的负摩阻力,被动桩,桩基的结构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灌注桩施工,钢桩的施工,深水桩基础,特殊土地基中桩基础,复合桩基,桩的现场载荷试验,桩基抗震设计与计算,桩基工程质量检验,桩基工程的原型观测,桩基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
龚晓南主编的《桩基工程手册(第2版)(精)》结合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着重反映近年来我国在桩基工程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也包含科研工作中较系统的新成果,同时适当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并附有工程实例。全书共分19章,包括:总论,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基础受力分析,桩的抗拔承载力,桩的负摩阻力,被动桩,桩基的结构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灌注桩施工,钢桩的施工,深水桩基础,特殊土地基中桩基础,复合桩基,桩的现场载荷试验,桩基抗震设计与计算,桩基工程质量检验,桩基工程的原型观测,桩基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
适用于从事桩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及科研、教学人员。
《桩—土—边坡相互作用数值分析及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一书基于三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分析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土(岩)—边坡(滑坡)工程中存在的一般性、共性问题和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重点研究了抗滑桩加固边坡的三维土拱效应与荷载传递机理及桩基优化设计与解耦分析方法,包括确定临界滑动面(剪切滑动带),提出合理桩间距、桩径比及多排桩条件下的最佳布桩形式,探讨坡顶超载、边坡转角等特殊工况下的抗滑桩优化布置,剖析复杂环境下滑坡推力及荷载传递过程与土拱效应,推导桩侧有效土压力解析式及锚固深度检算公式,建议桩基性能优化设计准则及发展抗滑桩—边坡相互作用的解耦分析方法和工程实用设计方法。这些内容不仅能促进抗滑桩加固边坡(滑坡)的学术理论发展,而且可以指导工程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