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城市读本》是一本跨学科的文献选集,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人类学、建筑学、考古学、城市规划、古代经典、文化研究、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景观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城市设计。很多学者提出了跨学科的真知灼见,其中一些*秀的文献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框架。 中文版《城市读本》强调城市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深入,设计建造可持续的城市已成为当务之急。布伦特兰委员会(The Bruntland Commission)、比特雷(Timothy Beatley)、惠勒(Stephen Wheeler)、吴志强、王建国等一些学者的著作,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可持续城市发展、绿色城市主义、生态设计、新都市主义及其他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新理念。 中文版《城市读本》所选的文献还有另外两个目的:一、向学生们展现经典
王建国所著的《城市设计(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的。一,结合近年国内城市设计项目实施的特点,重写了城市设计数字技术方法方面的内容,补充改写了第6章城市设计运作、实施和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二,增加了英国城市设计*分的内容;第三,在开放空间、人的空间使用活动、步行街(区)和街道空间设计章节增加了安全性城市设计的内容;第四,增加了城市色彩、城市天际线和大学校园三节内容;第五,更换和调整了部分案例,图片有较多调整和替换;第六,对城市设计历史、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内容进行校订、增补和充实,论证更加充分完整。 《城市设计(第3版)》理论与方法并重,图文并茂,适合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选修课和专业人员 转
本书是将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相融合,探索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向读者展示未来城市景观设计趋势,并进一步助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海绵城市系统设计与校验、海绵景观系统的构建、海绵设施的选择与设计标准。全书采用总分形式,先对海绵城市的整体设计框架进行概述,之后对各种海绵城市设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选址布局、结构做法、景观因素考量以及植物配置和运营维护等。对于水环境景观设计师、工程师,景观、风景园林相关专业师生、政府相关部门,项目开发企业负责人等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500米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创新技术》介绍了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及以其为劲性骨架的混凝土拱桥的建造数量、跨径及重要关键施工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是钢拱桥拱圈中一部分钢被混凝土代替,以混代钢部分只用钢价1/27,拱圈架设重量只为钢拱的1/2,所以架设速度快、风险低,造价低,地基能提供有效抗力时,代替钢拱是必然趋势,在软弱地基建系杆拱,值得比较。 作者郑皆连院士是中国近几十年拱桥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创新者,为总结近期的成功经验,推动钢管混凝土拱桥及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建设,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造价及风险,向更大跨径发展。本书内容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及带领的团队参与并指导了当前世界*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对原有理论和技术进行创新和完
本书从乡村建设的历程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今*量大面广的乡村建造现状。引出乡村建造问题的重要性,包括建造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乡村建设热潮对于建筑学中建造研究的意义。本书重点分析当代建筑师在此背景下进行乡村实践的具体建造技术,并进行了分类阐述,从而展现出当代乡村建造中技术的多样性与混杂性。这种多样性与混杂性体现出了当前乡村技术选择相较于城市的不确定。对于乡村居民,这体现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技术选择的模糊与尴尬,而对于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建筑师,这既是限制亦是机遇。
国土空间规划培训丛书 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前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5个分册,既包含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探索,规划核心技术的构架,不同空间层次规划的编制和传导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议题,还用大量的篇幅提供与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案例。丛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规划从业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考阅读。本册从交通与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历史保护三个方面收录了特定领域的12篇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论述,并纳入了总体城市设计、土地、双评价、大数据和村庄建设领域的5篇 专项研究 成果,以支撑国
中国四十年的制度变迁大多源于地方“先行先试”,逐渐总结经验教训,由中央政府判别、认可,形成制度后再向全国推广。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典型,其中佛山市南海区经历了全面的城市化转型与土地制度改革,一直都是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BR》 本书立足南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解析其城市化转型与土地制度变迁的互动过程与演化机制,并据此定义“南海模式”的三个阶段:乡镇企业推动的农村社区工业化(1.0版);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土地租赁经济驱动的农村社区半城市化(2.0版);以及政府统筹下的园区工业化、“三旧”改造推动的“二次”城市化(3.0版)。本书进而聚焦当下土地资本化驱动的城市更新,及其在效率与品质上的成就、在社会公平上的困境,以为未来之鉴。
本书紧扣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成功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区域整体开发及其设计总控。从区域整体开发的产权划分模式入手,梳理区域整体开发项目流程、复杂性和矛盾点,剖析其 产权分割、工程条线、实施技术、管理环节 等四大主要难题,抓住土地出让前、后的规划与设计管理的四大关键阶段,系统化建构设计总控的实际操作体系、目标原则、问题对策和工作内容。回顾并总结了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一期、世博B片区、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世博公园等重大项目的总控经验。本书可为区域整体开发类城市设计项目的开发、设计、管控、建设、评估的可实施落地和高完成度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也是持续促进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与进步的积极探索。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成功的城市来自于人们倡导更容易的去理解人的价值和原则,这些原则兼顾到感官,触觉和环境可持续的特性,以及人们全力以赴去做出的设计。同时,这些原则应该可以普遍适用,并被人们所认可。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1.系统介绍SOM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 2.每项原则都有成功案例进行说明,理论与实践并重; 3.针对性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设计工具书。
我国*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安、太原、兰州、包头、洛阳、成都、武汉和大同等8个重点城市的规划,是建国初期*为重要、*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活动,对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至为关键的奠基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本书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许多亲历者的访谈,对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时代背景、技术力量状况、规划编制内容、规划技术方法、规划方案特点,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规划的审批、实施和评价等,进行了全景式的系统性研究。书中首次披露一大批极为珍稀的*手图文规划档案,具有极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我国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安、太原、兰州、包头、洛阳、成都、武汉和大同等8个重点城市的规划,是建国初期为要、具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活动,对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至为关键的奠基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本书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许多亲历者的访谈,对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时代背景、技术力量状况、规划编制内容、规划技术方法、规划方案特点,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规划的审批、实施和评价等,进行了全景式的系统性研究。书中首次披露一大批极为珍稀的一手图文规划档案,具有极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本书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远景目标,剖析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提炼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总结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议。
《百年城市规划史》一书通过对20 世纪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为读者建立都市风貌与密度的设计目标和城市理想,这些案例包括功能混合、社区开放、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历史风貌和城市文脉。此书探讨了被忽视的近现代城市发展问题,例如密度的设计和产生,致力于传统城市文化的城市空间发展,同时也记录了现代城市综合建筑群的创立过程。在重新书写20 世纪城市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此书将成为解决当前城市规划问题的重要参考书籍。
社区中心是社区成员聚集起来进行集体活动、享受社会支持以及共享公共信息的公共场所,提供社区居民举行康乐、文化、公益等公共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它们有时面向整个社区放,有时仅针对社区内的某些特殊群体开放。在我们的社区中,社区中心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提供了一个地点,供来自一系列背景与兴趣爱好的人进行互动、学习和娱乐,得到支持与成长。在许多地区,他们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关注的焦点。《社区设计》提出的指导方针针对社区中心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建议。书中叙述了如何设计一个成功的社区中心,并且概括了社区中心规划和设计中所需考量的实践要素。这些内容由设计师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发,反映了具有多年社区规划、设计和管理经验的专家的建议。详细分析社区中心的设计标准,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城乡规划学名词,内容包括:城乡规划总述、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7部分,共1460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佳图文化编著的《旅游度假地产规划及设计》一书顺应这一潮流,以“理论剖析+案例”的形式,剖析当前中国旅游度假地产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精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的旅游度假地产项目规划及设计的案例。目前从理论上一般将旅游地产产品分为休闲商业地产、休闲居住地产、度假居住地产、酒店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创意地产、庄园地产和新农村社区旅游地产这八大类。但一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地产项目往往很难用一个单一标准来衡量,因为其虽然是以休闲、度假为主导方向打造的综合的地产开发模式,但是在它的配套过程中,会配入更多的休闲、度假的设施,比如度假酒店、主题公园、休闲会所、温泉养生等等,这往往是一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地产项目的产品表现形式。因此,本书根据市场现况,将旅游度假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案例分为休闲旅游度假区、温
21世纪以来,我国自驾游快速发展,营地也一度成为现象级的文旅新业态,方兴未艾。2020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经济发展新阶段,露营地再度成为新晋网红业态。虽然露营地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本土化发展,但仍普遍呈现出业态单一、体验较差、运营不佳的共性问题。《中国营地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指南》共计七章,从营地概念与国际发展、中国营地发展建设、营地分类与功能、营地规划设计建设、营地管理运营要点分析、营地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案例分析,到创新型营地建设和运营典范,系统分析了不同资源及基础依托下的营地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核心。从产业背景、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市场需求及模式引导等层面对中国营地发展建设给予全面指导。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一书是该书的作者们多年来对中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在理念、技术与具体案例三个方面的实践与设计的总结和提升。本书为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产业、水景观以及生态城市及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方案。当中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本书将成为一部极为难得的参考文献及宝贵的技术设计指南。 全书分为理念篇、技术篇和案例篇三大章,理念篇对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设计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技术篇介绍构建海绵城市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如雨洪资源化技术、水生态治理技术和绿色设计技术等,案例篇则收录了其团队近年来八个海绵城市实践项目,景观项目类型丰富,包括了湿地设计、水库设计、水生态治理及水系设计等海绵城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贸易国以后,地方经济力量的崛起、地方政府的作用增强、宏观社会结构的嬗变,使中国城镇化出现与过去城镇化特征不同的新城市化现象和过程。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的响应,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本书按城市地理学理论体系,综述了世界城市化新趋势,系统建构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城镇化基本要素,中国专业城市类型,中国城镇化问题及其原因,国家城镇化水平及其目标,优化国家城镇空间格局,国家城镇等级体系,全球城市体系构建,国家城市群,与世界城市体系互联互通,绿色城镇化,小康社会城镇化与建设标准等。本书也重点论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制度建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标准汇编(上下)(精)/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主要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即时推出的相关标准规范汇编本。本书摘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图集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相关标准共计67种进行了汇编,标准选取方向主要涉及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污水、中水、雨水)等专业,希望能为广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参考书,为读者提供了世界上主要城市扩张和总体规划方面的图例分析。本书崭新的着眼点在于影响城市形态的过程和结构,强调了公共和私人土地所有权、管理和投资对塑造一个特定项目的显著影响。作者通过原始图表、比例图以及描述性文字,细致地分析了本书中20个独具特色的总体规划项目,此外还补充有主要数据和彩色照片。案例研究以项目规模而不是日期和地理位置进行排序。这就为建筑设计专业人士、城市开发者和规划者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有一定组织架构和规范化的、信息充裕的比较研究,其剖析洞见能够激起相关从业者的阅读兴趣。 历史上和当代的总体规划案例跨越极大的地域范围,都在本书中得以展现,其中包括从19世纪到现代的欧洲项目:伦敦的贝尔格雷维亚区、阿姆斯特丹的萨珐蒂公园、柏林的波茨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