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迎来了必须要设计造型新颖的大型建筑的新时代。大型建筑应该如何与场所连接,这是建筑行业大的课题。建筑体量很大,会给人一种漂浮在环境中的感觉。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觉得有一个巨大的异物出现了。 究竟该如何消除这种违和感呢?我想向年轻人传授这种方法 ,这就是隈研吾撰写《场所原论II 》的初衷。隈研吾一边探索自身拼尽全力解决 大问题 的方法途径,一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报告的形式写成此书。本书以建筑如何与场所相连为主题,将全书分为4个部分:粒子、孔、倾斜、时间。隈研吾不是在批判大型建筑,而是想坦率地告诉大家其中的艰辛,以及与多才多艺的合作伙伴共事是多么重要。建筑与场所相连的方法,有形态论,也有团体论。如果二者可以相辅相成,自然与人便可以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基本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绪论,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本书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教材,可以作为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上述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稿通过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分析,从山地城市道路人性化景观感受、机动车道、交叉口、中央分车带、公共交通设施、自行车交通设施、步行交通设施、无障碍设施、其他道路附属设施等方面,构建山地城市人性化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提出相关规划指引,供交通规划和建设领域的行业部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参考。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15年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描述的方式交代15年间城市设计所发生的复杂而有趣的事件,对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管理操作过程进行了客观展示和呈现;其次,通过这些事件以及实地调查访谈,将城市设计原型与实施结果进行比照,总结城市设计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后哪些方面得到了实施、哪些没有得到实施、为什么没有实施,并对其设计结果和管理实践过程作出评价;后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和城市设计实践主体两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作成因解释。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可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等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 乡村规划建设 系列读物的第7辑,本辑主题是 乡土建筑与美丽乡村建设 ,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所、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副主编。当前,江苏将迎来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调整和村庄规划的全覆盖,乡土建筑在新一轮建设高潮中如何存续和发展面临重要的挑战。为此,本辑以 乡土建筑与美丽乡村建设 为主题,目的是正确引导乡土建筑的科学建设,宣传介绍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教训,介绍乡土建筑创新案例,进一步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书全面讲述了二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经营策划,具体包括二线城市综合体项目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如何进行定位,如何进行产品规划设计,如何进行投资分析,如何进行营销推广策划以及如何进行经营管理。本书是一本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内容全面的有关二线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经营策划的工作参考书,是二线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经营相关从业人士的书籍,特别适合二线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策划人员,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项目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士,以及项目策划,经营,物业,投资,开发,招商,销售,人事,行政,财务等部门的经理,主管和从业人士参考阅读。本书也非常适合商业经营管理公司,商业地产运营商,商业地产咨询顾问公司,商业地产策划招商代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相关领导及从业人士阅读。本书还可作为房地产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作为房地产公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中心已经成为后工业化伴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大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普遍现象。首先,本书从分工视角出发,结合四大类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具体分析,深入解释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细化以及这种分工在空间上集聚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不同行业的空间叠合进一步讨论了多中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征。*后,理论结合上海实践,补充了特定制度和环境下分工程度对于城市多中心影响的相关认知。 周静编*的《城市多中心发展的驱动力--基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细化的研究》适合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师生阅读和参考,也可供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工作的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与参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工作,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由王艳、王大伟主编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高等学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设计、地下交通网系统规划设计、地下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计、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城市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 本书可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专科的教材,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小菜场上的家(第四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3级实验班2015年建筑设计作业集,是小菜场系列第四本,该系列前三本出版后,在中国的建筑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建筑专业出版的范本。 《小菜场上的家 4 》主体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 2015 年秋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3 级实验班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活动,以及围绕这个活动所进行的教学讨论的梳理和总结。该实验班由张斌、王方戟和庄慎三位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指导,内容包括任务介绍、成果展示和教学讨论。其二是张斌老师及其研究生团队对田林新村共有空间的调研,包括其历史沿革、空间物理特征、居住状况、社群结构等多个方面,试图发现日常生活是如何以一种微小、临时、往复的方式,*终重塑整个城市空间面貌的。 序 让建筑学成为日常生活研究的学问 课程介绍 作
中国的城镇化走过了30年快速发展的历程,其成就举世瞩目。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为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城市是先进的,农村也得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改造和建设,甚至有一些地方还提出了消灭农村的口号。但是,城镇化的目的绝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100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奠基人,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曾经说过:“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所以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为了如何让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霍华德的这段论述隐含这么一个概念:城乡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必须认真探索一条城乡。差别化规划建设、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互补才能协调发展,协调的
赖世刚、韩昊英编写的《行为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的新逻辑)》集结了笔者们在过去二十多年来持续对行为规划理论进行研究的部分成果,内容散见于台湾及大陆的学术期刊之中。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特将这些论文整理成册。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并没有构成一贯的思路,但总是围绕着规划与决策这两个主题进行阐述。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对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理论,构建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需求和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分析,对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轨道沿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需求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不同类型的需求预测方法,为城市地下空间的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专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一部扼要的欧洲城市史与城市思想史著作。 理想城市 的概念或许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这是一个规划师和建筑师被诸多建成环境因素困扰的时代。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对西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概念,它既是一种指导建设的原型,又是一种心灵上的启迪。 海伦罗西瑙在书中追溯了 理想城市 概念的发展历程 从圣经时代到希腊和罗马帝国,再从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启蒙时代 其重点也从宗教转向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这一概念在自觉努力实现社会改革的19世纪所产生的理想规划。这种历史跨度,以及兼顾规划和建筑两方面的视角,使本书成为这两个学科重要的读物和资料,既能带来宏观的框架和思路,也可以为研究提供具体的切入点。且本书的理论与思想对建筑史很重要,对当下的城市规划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王震国主编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论(城镇规划专业适用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从知识上、理论、实务三个层面对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成因意义、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内涵特征、基本原则、依据规范,以及环境卫生、建构筑物、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城市废弃物等相关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本教材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用于相关院校教师的参考用书,并可用于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和执法者的学习读本。本教材的出版,将在全国同类专业教学、培训中发挥积极和填补空白的作用,也是对城市管理系列教材库的充盈。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根据《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原《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编写。本书简要介绍了城市管理、决策、法律、行政法等基础知识,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法和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全书分为四篇:篇为城乡规划法学基础知识,包括行政法学、法制体系、依法行政、方针政策4章;第二篇为城乡规划管理,包括公共行政学、管理基础知识、编制管理、审批与修改管理、实施管理、文化和自然遗产规划管理、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7章;第三篇为城乡规划法规基础知识,包括城乡规划行政法规与规章、技术标准与规范、相关法律与法规3章;第四篇为附录,收录了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 一书三证 办理流程、 一书三证 审批表和 变更规划 办理流程、违法建设查处、规划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等。 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与重构,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程。本书重点通过对城乡结合部产业布局与空间演替,就业空间分布与分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特征及居住、就业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耦合关系等方面的探讨,从宏观角度揭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特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反映居民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特征及空间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机理,提出未来优化调控战略与对策。
本书上篇概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组成、环境危害等内容,介绍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原则及治理经验。下篇详细阐述了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热处理技术、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等多种农村易腐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与技术,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应用模式、工艺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运行管理等多种角度对各类农村易腐生活垃圾处理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