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年征集到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为蓝本,从中优选出 个典范案例,类别涵盖工业园区改造、商办(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街区改造、历史保护、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城中村改造、科技创新八大类型。归纳了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的经验作法,从更新缘起、更新亮点、更新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介绍了城市更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技术、模式及运营创新等,希望能够为新时期破解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提供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为更多城市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实例参考。
内容简介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为主题演绎展区,呈现了位于长宁区新华社区上生 新所内,围绕生活圈主题策划的主展览、公共艺术和公众活动;第二册为重点样本社区,阐释了此次选择新华社区和曹杨社区作为重点样本社区的背景和意义,两个展区生活圈的构建情况,以及如何围绕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 目标,通过策展进一步提升生活圈内涵,推动有烟火气、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第三册为其他样本社区,介绍全市其他16个社区的实践成果和展览展示情况;第四册为工作手记,以工作人员视角讲述筹办空间艺术季的历程和感受,学委会委员对本届举办的寄语,各板块策展人、参展人以及志愿者等参与空间艺术季的鲜活故事。
随着世界各城市的快速城市化,人口增加、交通拥挤、阶层分化、气候挑战、自然灾害等现象频发,促使人类需要不断接受挑战、寻求新机。同时,随着世界各地城市的密集化不断加剧,住房成本飙升迫使更多的人居住在狭隘闭塞的空间里,抑郁和孤独成为这一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柔性城市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低成本的投入来创造多样性的居住生活空间,调和高密度与宜居性之间的矛盾,来缓解快速城市化、密集的城市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现代生活可以在日益严重的种族分化和气候挑战中,变得更温和一些。 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城市设计和城市形态方面的观察,有助于建立更可持续和有韧性的社区,并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更健康和更幸福的生活。在《建筑模块:生活在城市化的世界里》(Building Blocks: Living Locally in an Urbanizing World)部
本书包含了7大章节和5个附录,借鉴了国外城市更新的先进做法,分析了国内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省市以及先行城市的模式和经验,同时也是编者们近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为顺利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撑,为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本书详细阐述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思路、顶层设计、工作框架以及工作机制等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措施和实施方案,重点探讨了财政拨款、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居民出资、管线等专营单位投入、社会资本介入以及税费减免等多元资金筹措模式,并从改造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土地支持政策、各级部门职责、地方责任落实、宣传引导工作等方面提出配套政策与组织保障建议。 本书旨在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经验、关键举措、详细实施方案、资金筹措模式以及保障机制进行阐述,着重总结了老旧
我国正处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时期,城市设计工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和关键部分。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体系中做好城市设计工作,发挥城市设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合适的设计价值体系和目标导向,是本书设计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本书作为2020年第一批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自主立项科研课题 建筑与城市设计 成果之一,总结了课题组长期以来相关城市设计领域的工作经验和设计思想,集合了近年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城市设计领域的主要实践成果。全书通过对城市设计领域由物质空间形象营造到城市空间运营的变迁与动因分析,提出当前城市设计工作需要正视的价值导向与主要策略方法。
本书依托 十一五 至 十三五 期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承担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相关领城课题的研究成果,从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背景、科技需求、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典型城市应用案例、规划体系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适合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一、示范案例评选概况。介绍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评选的背景、意义和评选经过。二、示范案例总体情况说明示范案例评选的类别(分名城类、街区类;街区类分5个方向评选)、评选标准,示范案例具体名单和示范方向等。二、示范案例示范经验介绍分名城类、街区综合类、街区单项类分别介绍每个案例的示范经验。每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案例概况:主要说明实施案例的区位、规模、历史、价值特色等基本情况。(2)实施成效:对实施案例的实施内容和取得的总体效果做一个较为全面概况的介绍。(3)示范经验:重点围绕示范案例提名类别,说明案例实施的值得借鉴的亮点、创新点和具体做法。(4)专家点评
通过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总结,形成系统性的责任规划师(泛指,涵盖社区规划师、项目总师等)工作指引框架,指导试点地区的不同类型的责任规划师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清单,探索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植入设计实施监管流程,提升该地区城乡环境微更新能力,强化地区基层管理主体的建设治理综合能力,探索城乡基层工作的设计建设治理工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如何与部门管理内容、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衔接,架起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实现建设好宜居社区,保护好历史环境,控制好城市风貌。
《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根据中国工程院2017 年度同名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成果整理而成。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 新型城镇化 背景下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战略需求,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城市建设的问题与经验,深入剖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带来的新需求新愿景,从建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体系入手,针对城市空间发展、环境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安全减灾防灾、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选择。 项目研究建立在对上述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按照 现状评析-问题凝练-价值建构-应对战略-保障体系 的思路进行内容的设置,具体包括七个课题,每个课题下设2-3 个专题开展研究。本项目将为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目标、理念、战略、策
陈志华先生1978 2002年居清华大学西南楼,朝北的一间用于书房。1993年杨永生主编《建筑文库》,收入陈志华的建筑杂文集,即以 北窗 为名。本书沿用 北窗 之名,全面收录《北窗杂记》之外作者的学术及思想随笔文集,包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至2012年,陈志华在学术期刊、文化思想类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类、评论类、知识类与随笔文章百余篇,分列于 建筑史 建筑美学 创新论 建筑教育 师友 忆往 下,以发表年份顺序分上、下部列目;1985 2012年的书评文与序、跋46篇,则另列于 序 跋 书评 下。这些文章或以本名,或以 窦武 李渔舟 梅尘 史健公 为笔名发表,文字优美,笔锋犀利,兼顾思想性,展现了作者的学术探索、读书生活与社会思考。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理论的宏观体系建构部分,在赣南全域95个传统村落大规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旁征博引,兼容并蓄,借助三调成果及GIS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赣南客家民居聚落形态、功能内涵、形制类型、构造装饰、营造工艺及文化渊源,构建了赣南客家民居从宏观、中观至微观的全面解读体系,填补了赣南民居宏观架构的系统性研究空白;二是基于实践的差异化研究部分,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分析并阐述了赣南各流域、各县域之间乡村客家民居的特征差异,以及赣南与周边地区(包括粤、闽客家聚居地)之间民居的特征差异,为地方规避 千城一面、千村一面 奠定了实践操作的技术基础。
本书精选了近期在国外绿色建筑设计中涌现出的一些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设施等类别。这些作品立意新颖,极富开创性,顺应当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潮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作为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借鉴范本。另外,本书还附有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世界各国低能耗建筑标准,供设计师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生态转型的概念、指标体系、理论方法与应用实践。首先开展生态社区居民消费碳排放调查与影响评估,核算城乡居民碳排放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测算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与碳减排潜力,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模拟模型。然后,在四个典型案例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成都平原区)开展实证研究;兼顾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城市适宜性管理方案落实到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后,提出城市和社区生态适应性管理措施。
该书根据国家有关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要求,提出我国将在 多规合一 的基础上建立 五级三类 的规划体系。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一类中,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地区总体战略部署和刚性控制的顶层设计,在整个规划体系和国家空间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学界、管理界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技术体系尚没有统一思想,处在探索过程中。结合正在编制的南京市和其他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实践,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系统梳理我国各类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和规划体系设计,提出了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组织、技术思路、内容体系、技术重点、成果构成、实施机制等方面的要求,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理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如何编制市县
《城乡养老产业空间格局转移研究》*先深入分析成都市现在以及未来面临的养老压力,提出“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承接城市养老产业的概念构想,并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大意义;其次,在宏观上采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简称SWOT],对“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承接城市养老产业进行分析;再次,在微观上基于外业调研数据,揭示成都市城市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意愿与个人特征、养老观念、养老目的地特征等的内在联系,分析成都市城市老年人到“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休闲养老需求的特征变量、个人属性、行为偏好、休闲行为等变量间的关联性作用机理,从而对城市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行为进行模型化解释;*后,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养老发展经验,提出“小组微生”新
《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以华艺公司中建课题《产业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专业集成技术》(CSCEC-2015-Z-26)的成果报告为基础,精简优化,更新近三年发展内容,在原《产业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专业集成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升公司产业园专项研究团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本书分为四篇:篇 产业园建设基础理论及发展研究;第二篇 产业园开发前期策划及产业规划;第三篇 产业园空间规划及建筑设计;第四篇 面向未来的绿色智慧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践。本书梳理和总结了产业园在规划与建筑上的设计原则和普遍规律,形成系统的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体系,对建设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022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再次在江苏徐州举办,以此为盼,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撰了《园博集萃江苏园博案例与作品集》,以江苏园博发展历程和时代脉络为主线,以园博园总体规划、城市展园、场馆建筑和公共景观为篇章,梳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展现园林风采,体现不同时期的园林园艺发展导向、时代特色和建设成就,反映园林对于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价值和贡献。《园博集萃》所摘选的作品来自江苏承办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和举办的历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以期以园博会作品为载体,在延续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审美取向以及新的生活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理念和技艺,创造具有传统园林艺术意境,兼具当代美学特质和时代人文精神的园林精品,为新时代江苏园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