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密码》作者迪特·哈森普鲁格是一名德国学者,自2000年起,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作者在中国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吉林、大连、青岛、郑州、西安、宁波、深圳等多个城市,同时作者也参与了部分城市建设实践和决策。本书即是作者运用城市符号学、城市社会学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并系统梳理该历程的结果。在跨越文化的对比视角中,作者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中国当下城市空间的种种现象,追踪其内涵和本质,包括界限模糊的城市公共空间、封闭的居住小区、色彩和灯光装扮的街道景观、欧式主题的新城建设、城中村、宽阔大道―垂直街区构成的紧凑城市等丰富的内容。作者努力探寻的是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中的“中国特性”。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其实根本不是在西方化,她的骨子里既有对于优选的、现代
本书对五大洲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归纳总结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而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和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实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对我国的政策制定、专业研究、规划设计很有参考价值。目录等另见附页。
无
洪亮平、赵茜等著的这本《从物质更新走向社区发展--旧城社区更新中城市规划方法创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板块“旧城更新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关系研究”。其中,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界定了旧城更新和社区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旧城社区更新规划的问题,并结合政府角色和规划角色转变要求,探讨了旧城更新规划转型的基本方向。第二板块“旧城社区更新规划中引入社区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重点剖析了英、美、日旧城更新的政策经验,总结了我国旧城社区更新政策制度创新及规划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在旧城社区更新规划中引入社区发展理念的路径。第三板块“基于社区发展的旧城社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结合案例实践,论述了基于社区发展的旧城社区更新规划制度设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