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个章节。以西安的文化资源为背景,介绍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人文机场建设实践。在人文机场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层面,本书深入剖析了东航站区平面规划、东航站楼建筑布局、景观营造和文化空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书还关注了功能规划的便捷高效性、空间环境体验的健康舒适性以及旅客服务设施的完善性。通过对标识系统、无障碍设施、公共卫生间、家具设计以及应急防控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本书展现了机场在旅客服务方面的细致入微和人文关怀,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机场。在旅客服务产品方面,本书提出了多业态的旅客商业服务和多元化的航旅延伸服务,以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本书还强调了美丽空港建设的重要性,包括加强荣誉建设、改善生活条件和优化工作环境等方面,以提升机场的整体形象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最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是清华大学与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人居环境设计(囊括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领域的教学年会,本书为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作品集,收录了100多所参展高校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获奖很好学生设计作品。
《营城方略 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与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列丛书》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城市总体规划实践成果为基础,立足江苏、放目艮全国,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变革历程,揭示了城乡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之间密切关系。《营城方略 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与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列丛书》从理念运用、内容应对、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该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探索,从设区城市、县级城市、开发区三个层次集中展示了该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代表性案例,同日寸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方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对于城市规划的相关从业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兴趣爱好者来说,《营城方略 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与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列丛书》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白驹过隙,在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中,滨海新区迎来了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靠前个十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滨海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尝试在一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成绩斐然。霍兵主编的《居者有其屋(天津滨海新区少有全装修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佳宁苑试点项目)/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设计丛书》对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是纪念新区十周年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希望为靠前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也为新区未来发展和规划的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这里,我们把滨海新区的历史沿革、开发开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介绍给大家,作为丛书的背景资料,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
本书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张吴山村四个示范性农宅实践项目,系统地介绍了相关多项专利的应用。项目设计规整,体形系数小,房屋热工性好、可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居住耗能低。使用建材绿色环保,就地取材,建造工期短,造价低。针对农宅中用水来源、家庭污水处理、冬季采暖等问题,本书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使得农宅达到现代化的居住标准,可以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本书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提出了“本底调查测度—多维认知—科学识别—价值重塑—规划调控—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从理论到实践的生态空间保护和监管研究范式。以全国、沿海地区、典型城市等不同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人类活动影响调控、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效能复合等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从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多维度出发,针对生态空间类型与功能指标遥感信息提取、生态空间格局与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网络与优先保护区域识别、生态空间保护的经济与环境效应、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与分区保护研究等重点问题展开论述,为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本书适用于地理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是泉城首条地铁线路,开启了泉城地铁时代。工程以“儒风素语”为理念,将儒家文化融入到建设中,利用清水混凝土的素雅庄重,彰显“素语”特色。经典繁方篆元素的创新谷站,传统花格窗元素的园博园站,陶制活字元素的大学城站,陶瓷彩绘元素的紫薇路站,手龙绣球灯元素的赵营站等,处处彰显“儒风”特色。本书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规划设计进行系统总结,主要包括济南地铁前期规划、泉水与地铁共生研究、首条地铁线路主要制式选择、技术亮点与创新、经验教训及总结等进行阐述。本书的出版对指导首条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和进步等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书围绕“从城市绿地到人类健康”这一主线,以公园绿地这一典型绿地类型为例,面向规划设计实践需求,系统梳理了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多尺度下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级联框架,并构建了公园绿地对居民健康促进路径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定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验证和量化了公园绿地对居民健康的促进作用及路径,并总结了面向居民健康促进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流程与指标。本书在程度上拓展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与公众健康的交叉研究范畴,深化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社会-生态过程耦合研究,可为新时代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和城市更新实践中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性的“城市时代”来临,高密度发展既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环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城市空间效能,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以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揭示影响空间效能的主要因素,提炼空间布局效能优化的评价因子,建立空间效能分析模型,提出空间效能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基于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理论,结合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中集约化与生态化的内涵,提出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的概念、目标及方法,以指导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