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浅显易懂 的原则,对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述。共分三个部分。*章详细讲述了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基础知识、时期、原则、工具及使用、基本技术和方法及常见问题。第二章详细讲述了园林树木的整形方式和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修剪方法。第三章详细介绍了乔木、灌木、及藤本类共54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技术。本书适于园林绿化工及相关管理、技术培训人员参考阅读。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族造景又可以细分为水草造景、水陆造景、雨林造景、微景观造景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本书既有面向水族造景爱好者的易维护打理的水陆缸和雨林缸,也有面向资深玩家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水草缸。内容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基本涵盖了水族造景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水族箱、过滤系统、光照系统、二氧化碳系统、温控系统、除油膜系统、保湿系统、底床、石材、木材、植物等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景观后期的维护。详细的造景技巧和丰富的开缸案例是本书重量级的内容。本书可作为水族造景行业的自学书籍和培训教材,也适合普通造景爱好者学习阅读。
本书稿是《幻园》系列的第三辑。作者自我约定的三步《幻园》功课,是为辨明 山水画 园林 建筑 这一蒂连关系,梳理脉络,创新法式,为日后应对造园诸事做好准备。步主要是搜罗学习历代山水画中的奇境奇景,并安置以居游人物;第二步以 借 为题,借自然天工,助居游意趣,所画多为一半人工一半自然,庭园构筑与山石树木交融一体。第三步是要将山水树石与建筑的交合关系,尽量完全地以建筑语言的方式进行转化,并不断推演出新境,即以建筑主导园境构想。 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第三辑集中展示了三步中后一步的成果,包含《幻》系列220幅画作和《红》系列46幅画作。幻系列一直是幻园画作的主体,奠定了体式脉络,各阶段层层推进的关系也较清晰。它也是以 幻想 为旗帜,摸索新画境的先行系列,之后才有了更多其他系列的方向扩展。这一阶段的 红系列
本书综合应用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空间信息与认知等多学科知识,从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围绕景观的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来解析海派古典园林中的特征密码。全书以??多万字、???多张图片,从整体到局部,从纵向到横向,理性分析了海派古典园林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园中园、景中景、画中画、故事中的故事,并探讨叙事系统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中的价值、规律与评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系统揭示了古典园林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间的关联模式及其组合特点,规避了以往园林研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可言传但不能意会”的分离现象。特别是,本书综合应用了空间句法与视线追踪技术,理性认知与评测园林叙事的效果,使得园林中的隐性信息可视化。这些基于前沿方法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不仅对有效挖掘、传承海派古典园林文化基
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环境心理学,即环境-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与行为的关系,涉及进化论、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管理等学科。全书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全书密切结合实际,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供城市规划、风景和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
分析体系的建立,会将设计变得有理有据且逻辑更清晰。本书所讲的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设计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基于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文本中,除了平面图效果图等直观呈现,剩下的部分是怎么来的?该怎样完成才是科学的?这本书会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并且为设计者在项目汇报中如何做到更具说服力,提供系统参考,助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本书涵盖了多种类型和尺度项目所需要的分析方法与思路。几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设计一线的工作经验,本书是他们富有价值的分享。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识别并利用空间、场所和景观的独有特征,以达到所期望的环境质量。本书提供了一个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的实例,说明了各种各
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引领了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将为推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江南园林志(第2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着作。 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着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着。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本书紧跟前沿设计节奏,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在讲述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概念、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展示空间分为服装类、书刊类、百货类、食品类、电子产品类等,详细分析其设计因素、内容;从橱窗、店面陈列、人体工学、色彩、光环境、材料、道具详细分析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要素;通过创意思维、主题、内容与形式、具体表现来讲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创意表达;又通过实际案例,重点讲述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方法与程序;并与时俱进地展示了国内外优秀的商业空间展示范例。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艺术与科技等专业,也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展示展览行业从业者、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取材于鲁班奖工程。内容包括土建篇、设备篇、电气篇。每个优秀做法从工艺名称、规范要求、工艺要点、节点详图及实例照片几个方面展开描述。每个节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本书是 中国国土景观研究书系 中的一册,在我们持续开展的国土景观研究的大框架下,探讨了传统山水文化影响下古代福州的城市发展与风景演变。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简要阐释了山水文化与空间营建的交互作用、山水风景体系概念的学术价值,概述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并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上篇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历史阶段梳理了福州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影响因素与主要成就;中篇构建了山水风景体系研究框架,通过山水格局、世俗空间、艺术表达三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解析,全面、生动地展现了福州传统空间营建中山水科学、山水美学与山水空间的相互影响,总结了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重要特征;下篇从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价值互补的角度,提出了福州山水风景体系保护发展的三
本书选择历史记载中富有盛名但今已无存的私家园林,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文本分析管窥其面貌,并借助作者的传统水墨山水画功底,以 画境 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已消失的洛阳金谷园、会稽始宁墅、吴郡甫里梅花墅、山阴旷园、金陵冶麓园、镇江乐志园、镇江逸圃、溧阳彭氏园、马鞍山小昆山读书处、太仓静庵公山园、太仓澹圃等十一处园林文献资料的详细整理,以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全貌复原,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和意境建构对其进行空间复原,力图还原文人精神世界中的理想园林图景,并以此接近中国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状态。
本书分为两部分, part 1 陋言拙语 部分选入了15篇小文章,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景观设计的一些感悟,其中有随笔杂谈,也有相对书面语的庸说浅见,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的传递,但均不离开轻松、通俗、快活的共享。除了能够让读者学习到设计专业知识外,还能给人带来阅读上的乐趣。Part 2 吾人小作 部分选入了作者近期的3个项目: 时 与 序 感悟 新疆博乐文化路环岛、常态中的 刻意 新疆巴州和硕政府广场、乌托邦们的起居室 秦皇岛阿亚那A4区横轴
百年前的日本民众,尚不知道日本庭园在世界建筑史、美术史、造园史方面的价值。作者龙居松之助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史家,对日本庭园史阶段性的特点有深刻的见地,在日本建筑史享有盛名,在当时被誉为 庭园历史研究的人 。他以向日本国民普及日本庭园的价值、呼吁保护现有古典园林为目的著述此书,在当时的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了作者实地考察后选择的日本各地庭园五十余处,系统介绍了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演变历史,对著名庭园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精当的分析,对庭园的维护、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是难得的介绍日本庭园的经典、**之作。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