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幻园》系列的第三辑。作者自我约定的三步《幻园》功课,是为辨明“山水画——园林——建筑”这一蒂连关系,梳理脉络,创新法式,为日后应对造园诸事做好准备。第一步主要是搜罗学习历代山水画中的奇境奇景,并安置以居游人物;第二步以“借”为题,借自然天工,助居游意趣,所画多为一半人工一半自然,庭园构筑与山石树木交融一体。第三步是要将山水树石与建筑的交合关系,尽量完全地以建筑语言的方式进行转化,并不断推演出新境,即以建筑主导园境构想。 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第三辑集中展示了三步中最后一步的成果,包含《幻》系列220幅画作和《红》系列46幅画作。幻系列一直是幻园画作的主体,奠定了体式脉络,各阶段层层推进的关系也较清晰。它也是以“幻想”为旗帜,摸索新画境的先行系列,之后才有了更多其他系列的方向扩
从古至今,园林都代表了独特的人文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这一题材,也一直令艺术家深深着迷。以绘画为主要形式的其他门类视觉艺术,不但对史上杰出园林的历史传承具有价值,也对未来园林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者凡妮莎 雷明顿(Vanessa Remington)是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高级策展人,她在本书中以300多张珍贵图片回溯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东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并揭示了园林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意义。这些作品均为从皇家收藏中精选出的具有卓越价值和非凡美感的油画、木版画、素描,还有挂毯和珠宝,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从未公开过的藏品。 本书不仅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艺术之旅,更是一首致敬园林之美的赞歌。
论古道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志为鉴,可以知得失。修志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文化强国、生态强国的时代,在行进中,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园林文化,提升园林文化影响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苏州园林风景绿化志丛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我非常乐意为这套即将陆续出版的志稿丛书再序言几句,面对博大精深的园林历史文化,我们要敬畏它,保护它,同时也要利用好,建设好,既为当代造福,也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完整地传给后人。由此,我们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历史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发展。2012年即将过去,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周年之际,党的十八大胜利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前半部分梳理了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选址、布局、职能、类型、形制等多方面对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前弘期典型寺庙大昭寺和后弘期典型寺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发展及特征。后半部分为拉萨地区重要寺庙调查实录,以照片、图纸和文字记录了拉萨地区范围内各教派寺庙共计48处。全书列举了大量的寺庙建筑实例,并附有详细的测绘图纸,均为宝贵的一手资料,是目前有关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研究的代表性专著。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可供外建筑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历史学者和藏学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建筑、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前半部分梳理了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选址、布局、职能、类型、形制等多方面对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前弘期典型寺庙大昭寺和后弘期典型寺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发展及特征。后半部分为拉萨地区重要寺庙调查实录,以照片、图纸和文字记录了拉萨地区范围内各教派寺庙共计48处。全书列举了大量的寺庙建筑实例,并附有详细的测绘图纸,均为宝贵的一手资料,是目前有关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研究的代表性专著。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可供外建筑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历史学者和藏学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建筑、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嘉绒藏族建筑:古碉 民居 村寨(画册)》以图像和文字搭配的形式把嘉绒建筑本身、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向世人,特别是关心爱好嘉绒文化的读者,多方面地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嘉绒建筑。
《景观建造全书:材料·技术·结构》是景观建筑师必不可少的指导手册,系统介绍了开放空间规划的技术、结构及相关问题,从X普通的材料和表面,到空间要素的建造方法和植被的营建。全书分为部分,即材料、建造技术和结构要素。分概述了常用材料的种类、基本特性、表面质量、潜在用途和处理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涉及结构工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介绍了承重构件的连接、建筑构件与支撑结构的固定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户外设施及其建造方法。每章都包含项目实例、图纸与实景照片。书中除了介绍基本技术知识外,还针对未来建造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