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应用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空间信息与认知等多学科知识,从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围绕景观的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来解析海派古典园林中的特征密码。全书以??多万字、???多张图片,从整体到局部,从纵向到横向,理性分析了海派古典园林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园中园、景中景、画中画、故事中的故事,并探讨叙事系统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中的价值、规律与评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系统揭示了古典园林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间的关联模式及其组合特点,规避了以往园林研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可言传但不能意会”的分离现象。特别是,本书综合应用了空间句法与视线追踪技术,理性认知与评测园林叙事的效果,使得园林中的隐性信息可视化。这些基于前沿方法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不仅对有效挖掘、传承海派古典园林文化基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花园设计这项复杂的工作应该从何处着手?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技巧7设计的步骤应该如何合理安排7设计师如何与客户沟通设计想法、如何在保持项目完整的同时满足客户的要求?本书针对花园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为设计师提供了详细解答。 目前大多数花园设计相关书目只涉及花园设计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如种植的选择和硬质景观的创建。本书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全面易懂地讲解了花园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避免了 设计说明 的误区。事实上.园主和设计师的客户同样也能够受益于本书,从而*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方案。 在众多设计环节中,本书讨论了如何记录场地、如何判断客户对花园的需求及期望。如何展现建筑特色。如何考虑交通空间及道路布局、如何运用基本设计原理、如何种植设计.以及如何完成*终设计。书中清晰地讲解了各种实践环节,包括
怎么种花?什么花好打理?按照卖花人说的方法来养怎么还养死了?为什么我每天精心照顾可花总是死? 相信每一个园艺新手都会有这样的心愿:能有一本不抄来抄去,实际一点的园艺指南来带我入门。 这本《掌中花园》就是科普作家张辰亮(无穷小亮)的植物养护心得,除了如何养护植物,无穷小亮还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原生地环境和习性,一次性、全方位了解你想要养的植物。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园艺书的亮点。 如何选择好看又好养的观赏植物?怎样做好植物不同阶段的养护?哪些植物造景只能短期欣赏,哪些可以长期炫耀?如何无压力养好捕虫堇、瓶子草甚至雨林缸? 关于这些很具体的问题,无穷小亮的也以讲述、手绘步骤图和实拍的照片等形式在这一版《掌中花园》中一一解答。 一起走入园艺的大门,获得属于自己的、更有想法的私家花园吧!
长期以来,南京造园史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本书shou次系统呈现南京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填补了中国园林艺术史体系中关于南京园林通史的空白。 南京建城史超过2500年,被称为 十朝古都 。南京城具有丰富的园林营造活动,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供君主、贵族、文人、百姓雅游、休憩和文化活动的园林名胜。 东吴是南京园林的早期发展阶段,东晋园林类型趋向丰富,南朝园林风格精巧奢华,隋唐至宋元时期,南京城市地位下降,城市格局有了变化,园林类型包括山水风景、历史怀古地、城市园林和寺观园林。明代南京成为都城,风景名胜开发较多,私家园林有了较大的发展,佛寺园林也较为兴盛。清代康乾南巡留下了栖霞、江宁两处行宫御苑,风景名胜形成了 金陵四十八景 。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引入了西方城市规划和管理制度,兴建了城市公园和林荫道
毛华松*的《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意义。
本书包括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负责人、职业风景园林师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风景园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从东西方自然观差异看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国家公园及其影响、职业风景园林师的实践范围、如何创办成功的风景园林企业九讲内容。适用于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
我国古典园林经能诗善画的饱学之士的目营心构、名工巧匠的精心构筑,园中浸润着 能主之人 的审美理想、感慨隐忧,园林犹其心态的物化。信步其间,品味主题意境,实乃一种精神享受。园林都为 可居、可游、可赏 的优雅的文明实体,反映了中国农耕民族 生活*典型 的模式,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一种*富有生态意义的生存哲学。本书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文化解读,围绕每座园林的建造背景、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奇闻趣事等展开叙述。作者知识渊博、文笔优美,可使读者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更加深入。
本书基于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条件,简要分析了外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了不同时期典型的园林艺术形式。具体内容包括古埃及园林、两河流域及西亚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西欧园林、文艺复兴园林、巴洛克园林、洛可可园林、古典主义园林、新古典主义的英国自然风景园以及古典伊斯兰园林。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让读者在掌握相关园林历史知识,了解园林设计精髓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之中。本书适合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及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是园林景观学教授汤姆 特纳的园林四部曲之一, 40年来,汤姆 特纳一直在研究和教授园林设计的理论和历史知识。在对西亚、南亚和中亚的细致研究中,他开展了大量探访、调查、绘图和摄影工作。书中涉及的历史时期从起初的园林时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地图、图表和照片,作者探索了亚洲园林为何以及如何演化出他们的特定造型与功能。在整个亚洲地区,园林都受到宗教等其他信仰的影响,《亚洲园林:历史、信仰与设计》一书探索了这些受信仰引领的设计方式。
论古道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志为鉴,可以知得失。修志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文化强国、生态强国的时代,在行进中,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园林文化,提升园林文化影响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苏州园林风景绿化志丛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我非常乐意为这套即将陆续出版的志稿丛书再序言几句,面对博大精深的园林历史文化,我们要敬畏它,保护它,同时也要利用好,建设好,既为当代造福,也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完整地传给后人。由此,我们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历史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发展。2012年即将过去,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周年之际,党的十八
随着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新旧社区的持续发展,公共艺术承担着捕捉社区独特动态和能量的作用。新类型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强调对公众广泛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强调实施的过程性和社区的联系,以及强调环境的针对性。本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理论发展和营造实践,剖析了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从营造社区公众生活与共享空间、构建社区可食景观与康复花园、规划生态场域与城乡新生活等三方面进行了介入模式的建构。
《看不见的花园 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是一部关于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发展历程的著作。在那个时期,美国兴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体系,该设计体系将体现永恒价值观的社会思想与园林景观和花园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美学思想。在作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中,既有未建成的设计方案,也有实际的花园作品,范围从小型的私家花园、到游戏场和公司总部花园。书中讨论的项目,既有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作品,也有鲜为人知、但实际上却应该拥有同那些经典作品相同地位的作品。因此《看不见的花园 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成为美国景观学在战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为争取行业地位和为追求现代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文化贡献的一种记载 这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这些姊妹学科的历史、目标和发展进程
中国古建筑文化和技艺历史悠长,雕梁画栋、砖雕石刻、装饰户牖,无不巧夺天工,此为 筑 ;中国园林更是将自然山水与生活完美融合,使人虽身居斗室,亦可尽享林泉花木、亭台池馆之胜,此为 苑 。一筑一苑,沉淀着中国人细致精湛的技艺与天人合一的智慧。 筑苑理事会凝聚着业界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的智慧与力量,着眼于园林古建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于2017年在青海西宁、2018年在湖南岳阳组织召开园林古建行业论坛。 《以心筑苑 人作天开 筑苑 园林古建高峰论坛年度报告(一)》一书汇集了2017年 融汇与生长 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建筑与园林艺术 主题交流研讨会的精彩报告以及2018年 人居意境与美丽中国 园林古建高峰论坛征集的来自各界专家学者的论文。希望本文集能为青山绿水,为美好人居,为文脉传
本书收录大量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300余幅,并按地域分类。全书平面图均由天津大学建筑系重新描绘并上色。该书*次将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系统整理并汇集成册,填补了这方面空白。该书可做为园林、古建筑工作者的工具书。
《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图文并茂,是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营造技术与艺术的专业性、基础性和普及性读物。全书共十章、五十七节,各章的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传统建筑园林的地形改造、掇山、理水与道路铺装工程;第二章: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构成要素与布局;第三章:传统建筑的台基、墙体、屋顶等营造做法,第四章: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些常用建筑营造方法;第五章:传统园林建筑的木装修;第六章:传统建筑的油饰、彩画与棚壁裱糊;第七章:传统建筑园林的植物配置,第八章:传统建筑园林中的匾联、景题、牌示、雕塑与雕刻;第九章:传统建筑园林的色彩;第十章:传统建筑园林营造艺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法则等。实景照片分成黑白和彩色两部分,主要是在文字论述部分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的实景照片,这部分内容不
《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作者:姜振鹏)图文并茂,是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营造技术与艺术的专业性、基础性和普及性读物。 本书共十章、五十七节,各章的内容分别是:章:传统建筑园林的地形改造、掇山、理水与道路铺装工程;第二章: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构成要素与布局;第三章:传统建筑的台基、墙体、屋顶等营造做法,第四章: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些常用建筑营造方法;第五章:传统园林建筑的木装修;第六章:传统建筑的油饰、彩画与棚壁裱糊;第七章:传统建筑园林的植物配置,第八章:传统建筑园林中的匾联、景题、牌示、雕塑与雕刻;第九章:传统建筑园林的色彩;第十章:传统建筑园林营造艺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法则等。 实景照片分成黑白和彩色两部分,主要是在文字论述部分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