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 建筑山水画 ,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的逐渐复苏,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复兴,古老又迷人东方文化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越多人的关注,设计师们也更加关注东方美学风格的设计。 本书案例根据设计风格,分为自然东方、现代东方、禅意东方、古典东方四个章节,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近30个案例,这些案例均是由国内一线景观公司设计的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本书案例新颖、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每个案例既展示了项目概况、设计手法、设计落地后的高清实景图,还展示了施工图纸。内容从设计理念到设计细节,再到设计总结,知识点多,参考性强,并随书赠送电子版施工图纸。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乌有园》第五辑共收录21篇文章。“开卷”篇收录的曹汛先生《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此次出版经过细致校订,修正了过去若干已发表版本中的文字谬误,并优化了注释,以更好地呈现原文风采。“研究”篇收录6篇文章,主要着眼于“技艺”的方法层面展开论述,其中《非空非非空》一文将复杂空间生成的方法于对“剖碎”概念的探讨相结合,见解尤为精彩深刻。“作品”篇聚焦“技艺”的营造层面,共收录董豫赣、王欣、钱晓冬/沈旸、金秋野6的大小作品12件。“赏玩”篇重点关注工具,通过历史考证与田野调查,将传统木器制作中的重要工具进行全方位呈现。“教学”与“专题”篇中的文章延续了前几辑的基调,各自展示出笔者独特的教学或研究方法论。第四辑收录的《一方池鉴》一文也在本辑中得以完整收尾。第五辑在整体装帧上也作了
花园设计这项复杂的工作应该从何处着手?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技巧7设计的步骤应该如何合理安排7设计师如何与客户沟通设计想法、如何在保持项目完整的同时满足客户的要求?本书针对花园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为设计师提供了详细解答。 目前大多数花园设计相关书目只涉及花园设计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如种植的选择和硬质景观的创建。本书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全面易懂地讲解了花园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避免了 设计说明 的误区。事实上.园主和设计师的客户同样也能够受益于本书,从而*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方案。 在众多设计环节中,本书讨论了如何记录场地、如何判断客户对花园的需求及期望。如何展现建筑特色。如何考虑交通空间及道路布局、如何运用基本设计原理、如何种植设计.以及如何完成*终设计。书中清晰地讲解了各种实践环节,包括
本书以苏州古城内现存私家古典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艺圃等苏州历史名园为研究对象,在园林史、建筑史、文学史、绘画史、思想史、民俗史、工艺美术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的文化背景下去分析苏州园林色彩审美情趣的文化底蕴,涉及风景园林学、色彩学、色彩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采取文献查询、实地调查、统计分析、色彩数据量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目前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第壹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的特色。《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是西方欧洲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典范,它代表着这一封建君主制时期欧洲园林技术与艺术的成就。张祖刚编著的《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内容包括巴黎凡尔赛宫苑规划设计、皇家大道、阿波罗雕像水池喷泉、十字形大运河、北园、南园、林园、宫殿、礼拜堂、剧院、线廊等。全书图文并茂,是一部全面介绍西方欧洲园林历史文化优秀实例的专著。 本书可提供广大风景园林工作者、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师生以及广大风景园林艺术爱好者等学习参考。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唐代园林在魏晋六朝园林发展的基础上走向兴盛,名园遍布大江南北,出现了大量以园林景观、园林生活、园林情趣为题材内容的文学作品。本书主要从唐代园林的历史发展入手,考察唐代文人自然观的嬗变及其园林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进而从园林游宴、园林营造与园林题咏等与文人相关的园林活动中展开园林与文学之关系的具体研究,呈现唐代园林文学创作景观,*后将其置于整个唐代文学的宏观视野中,考察园林书写对文学观念及创作理论的影响,深层发掘园林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沟通园林与文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微观论证与宏观阐释相结合,努力拓展唐代文学研究的新思维与新领域,为当前唐代园林与文学的研究探寻出新的路径。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目前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第壹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的特色。《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每年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定期举办,与会者涵盖了国内众多一线设计院,会议上针对近年优秀规划设计项目进行汇报与交流,本书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为依托,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部分:发展论坛(收录文章3篇)、风景名胜(收录文章6篇)、园林绿地系统(收录文章7篇)、公园花园(收录文章11篇)、景观环境(收录文章10篇)、风景园林工程(收录文章10篇),为对全国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汇总。
《欧美经典园林景观艺术》一书从欧美园林的历史传承,各个园林学派的形成于发展,园林景观的发展轨迹,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概念等不同方面对园林景观的各个不同时期分别进行的论述。
《中韩古典园林概览》以14世纪至19世纪的中韩园林为研究对象,分上下两篇。上篇“中国古典园林”在介绍这一时期的中国园林史的同时,从造园理念、造园手法、造园材料、造园技术、景观术语、建筑名称诸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解剖。特别是在造园手法与象征理念上,结合文献与实例,从新的视角作出尝试性分析。下篇“韩国古典园林”在介绍朝鲜时期园林史的基础上,重点梳理这一时期的造景构造物,结合文献考察,对景观构成要素和技法,造园意匠与思想作了归纳与分析。《中韩古典园林概览》旨在以全新的论述结构、资料内容、分析视角,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中韩传统园林,了解各自各成体系的传统园林历史、艺术和特征。
本书是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新编,通过经典注译和拓展内容,图文结合重新解析品鉴古代园林艺术。 本书是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著作,分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方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同时绘制了200多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图案,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经验技术成就,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本书基于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条件,简要分析了外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了不同时期典型的园林艺术形式。具体内容包括古埃及园林、两河流域及西亚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西欧园林、文艺复兴园林、巴洛克园林、洛可可园林、古典主义园林、新古典主义的英国自然风景园以及古典伊斯兰园林。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让读者在掌握相关园林历史知识,了解园林设计精髓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之中。本书适合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及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两市域内遗存有大量五代、宋、金早期木构建筑,其保存之完好、数量之丰富、类型之多样、分布之密集、样式之典型,在 均极为罕见,因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座宝库。近年来,学界对这一地区建筑遗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涌现了大量 研究成果。《晋东南五代宋金建筑与营造法式》为作者喻梦哲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期间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改编而成,主要关注于该地区早期木构建筑中与《营造法式》间存在特定技术关联性的构造特征与样式做法,希冀借由该地区的大量案例,探索《营造法式》编纂发行后对华北地区营造实践的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