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幻园》系列的第三辑。作者自我约定的三步《幻园》功课,是为辨明 山水画 园林 建筑 这一蒂连关系,梳理脉络,创新法式,为日后应对造园诸事做好准备。步主要是搜罗学习历代山水画中的奇境奇景,并安置以居游人物;第二步以 借 为题,借自然天工,助居游意趣,所画多为一半人工一半自然,庭园构筑与山石树木交融一体。第三步是要将山水树石与建筑的交合关系,尽量完全地以建筑语言的方式进行转化,并不断推演出新境,即以建筑主导园境构想。 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第三辑集中展示了三步中后一步的成果,包含《幻》系列220幅画作和《红》系列46幅画作。幻系列一直是幻园画作的主体,奠定了体式脉络,各阶段层层推进的关系也较清晰。它也是以 幻想 为旗帜,摸索新画境的先行系列,之后才有了更多其他系列的方向扩展。这一阶段的 红系列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项欠缺。 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优秀实例的风貌。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为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外国造园艺术》根据作者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授西方造园艺术史的内容整理成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造园艺术的四个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附古罗马园林),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及伊斯兰国家的园林,阐明了它们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各种造园艺术的内在规律,并对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作了开创性的穷根究底的研究。
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研究的方式,数字景观成为风景园林行业中的新热点,受到业界人士的普遍重视。成玉宁、杨锐主编的《数字景观--中国第三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为中国第三届届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内容涉风景园林数字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诸方面,反映了当代国际数字景观研究*成果。
现在大部分景观设计作品都会包括一些数字化表现形式,但是对标准的Photoshop蒙太奇来讲,仍然存在可以超越原有标准的想象空间。在这本关于景观设计表现的书中,娜迪娅?阿莫罗索集结了来自于世界上专业景观机构的作品,对数字化图示法的多样性进行了探索。 在本书的每章中,景观设计学领域的主讲讲师、教授和实践参与者使用他们所在机构的图片对具体的数字化方法进行了解释,以展示相关方法或手段是如何在这些灵感迸发的例子中得到应用的,以帮助读者对多种绘画风格进行了解。这些绘画风格在景观设计学领域的理念传达中极有价值。本书的这些样例和可为课堂所用的图片,对视觉化传递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汇集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3年会征稿的入选论文,共分15个主题: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风景园林学科建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精细化管理、风景园林文化传承应用、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优化、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风景园林与绿色低碳发展、风景园林与城市更新、风景园林与乡村振兴、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与公众健康、风景园林与绿色公平、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智慧园林、风景园林管理和工程实践、植物园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21个板块。本书可供从事风景园林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 居园画境 为主题,遴选了明代、清代以及近代与园林相关的117件常熟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这些画作,不仅对园林本身进行了描绘,还展现了画中人耽情思远、弹琴吟诗、泛舟湖上、品茗挥毫、赏鉴博古等场景。透过这些绘画,我们仿佛能走进画中人的园居生活,与古人对话,解园林情怀。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将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研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趋势,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推进风
园林为重要的传统文化,拙政园、留园、瞻园等许多精美的“中国传统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社会发展促进了园林事业的进步,园林起源“苑囿”,发展至今已从“传统园林”概念趋向生态优先,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
本书的精品工程项目涉及园林工程、古建筑工程、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提升、铜装饰工程等多个方面,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施工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其中很多工程在当地省市荣获过优秀园林、古建工程奖,也有项目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奖金奖。书中对每个精品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理念、工程的特点、重点及难点,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做了详细阐述,客观介绍了目前我国园林古建筑领域在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以及创新做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业界同行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挤压城市绿地面积,高密度的城市人口、硬质的城市建筑以及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城市环境迫切需要得到合理、有力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得到科学、有序地修复。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如何在被破坏了的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硬质空间中种植兼具观赏性和生态功能的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修复的首要问题,也是核心技术。选对了植物就是迈出了*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一般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1、筛选植物;2、将植物种植在适生或可以通过小生境营造而适生的生境中。《建筑环境绿化植物》即从2方面考虑,整理记录了适合种植于城市建筑环境的绿化植物1330种(含品种),隶属于159科595属,其中来自国内外的原生种共计936种8亚种48变种。 本书定位城市生态环境
本书从ON-A发展机遇起笔、融入企业形象介绍、继而从地下项目、公共空间、住宅设计、绿色环保、跨界和引领建筑信息建模新时代六大领域多角度、多方面地揭示了ON-A从创立走向靠前化的历史,展示了ON-A的设计理念和情怀。本书通过海量详实的3D模型图、剖面图、平面图、施工图等结合实景图对诸多代表作进行解剖。从细微之处解读项目,从专业角度分享经验,并精心设计了诸多图表展示项目生成周期。巴塞罗那建筑工作室ON-A旨在运用新手段、近期新技术和专业环境知识寻求富有创新精神并兼具高品质的战略化设计。
本书优选了国内几十家知名景观设计公司近期完成的不同风格、独具特色的庭院花园设计案例,分为别墅花园、屋顶露台花园、办公会所花园、酒店花园、样板花园5大类,共计90个优秀项目进行展示。每个项目对面积、设计师、设计施工单位、设计难点、设计灵感、设计理念及解决方案均有系统介绍,并挑选了各个花园不同角度的精美图片进行完整的全景展示或局部呈现,还配有相应的图纸为设计师提供直接参考。对花园设计从业者和别墅、民宿等的业主,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除了纸质版书籍收录的90个案例,编者还把18个庭院案例制作成了电子版赠送给读者,使得读者有更多的实用案例可以参考。
暂无内容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的战略部署要求,顺利实施《国家“十三五”时期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组织一批长期从事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指引,编撰了《践行绿色发展服务绿色生活——园林绿化科学发展指南》。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探索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回应新常态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照明设计与原理(精)》由Links、杨巍编,本书旨在让读者对建筑中 重要的一个方面——照明,有一个完全的了解。《照明设计与原理(精)》提供了大量实例阐述不同空间中的照明设计, 章从技术层面进行介绍,后面六章辅以大量实例,按照功能和主题进行分类介绍。精选出来的实例阐述了在设计中照明所起的作用,包括如何形成空间、营造氛围以及改变人们对体积的认识。毋庸置疑,本书能给所有有志于从事设计、景观或者建筑的人士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
暂无内容简介。。。。。。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是多方位地挖掘苏州同林文化内涵,并对园林及具体装饰构件进行文化阐释的专门性著作。本书(上、下册)包含苏州同林中的沧浪亭、网师同、狮子林、拙政园、艺圃、留园、天平山庄、环秀山庄、耦园、怡同、曲园、拥翠山庄、退思同、虎丘,通过解读苏州园林的品题(匾额、砖刻、对联)及品题的书法真迹,使读者感受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隆盛庄是全国首批传统村落,该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建筑遗产,然而随着村落的发展,这些传统建筑也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本书通过多次对隆盛庄的实地调研与走访,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隆盛庄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以及倾斜摄影等测绘技术,对隆盛庄的传统建筑现状进行详细记录,形成相对深入完整的图文数字档案,进而为后期隆盛庄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本书适合于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工作者以及从事城镇规划、文物保护的管理者等参考阅读。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新时代新起点规划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其影响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因此,规划设计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立足高远”思想内核的主要动力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体现历史的厚度,也要有温度,使整修后的黄帝陵、庙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建筑宝库中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