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苏州金鸡湖大酒店,上海绿地东海岸,三亚力合海景公寓,陈之佛艺术馆,法院大楼等景观设计。
从公园到住区,从街区到城市,城市景观反映出 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由于消费文化的 性与移植性,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城市景观易呈现出多元与片断的图景。大 众、媒介 、视觉刺激着消费文化的扩张和繁荣,城市景观表现 出活力与短暂、开放与多元的特征。但 消费文化具有 两面性与局限性。伴随着文化模式的转变,城市景观 的发展呈现出平面化、 同质化 和局部破碎化的趋 势,这些影响虽然潜隐与间接,但如缺乏有效控制与 约束,则会在意义、认同、审 美方面掩盖并加剧人们 的精神危机。本书在对现有城市景观发展趋势进行反 思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价 值认知、异质性、连续性设 计原则,对消费文化下的城市景观进行再构建。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图。靠前章主要讨论地形﹑地貌以及规划设计起点。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植物素材和建筑要素,这两点与地形一起构成了大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空间组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谈及用以装饰和美化室外空间,弥补地形﹑植物及建筑不足之处的铺装材料和构筑物。第六章论述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形式的水体。本书很后一章把设计程序概括为一个将所有物质设计要素统一为
本书深入讲解了使用 SketchUp2015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的方法和技巧。本书共 10 章,共分为三大篇,上篇为软件基础篇(第 1 章~第 3 章),第 1 章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第 2 章介绍 SketchUp 软件的基础知识,使 SketchUp 新手能够快速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基本用法,第 3 章通过 6 个典型的园林景观小品,讲解了 SketchUp 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技巧,以熟练运用前面所学知识;中篇为项目实战篇(第 4 章~第 8 章),通过精选的别墅庭院、屋顶花园、道路景观、水滨广场及公共绿地 5 个大型综合案例,结合 3dsmax 、 V-Ray 及 Photoshop 软件,详细讲解了各种类型、各种表现手法的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下篇为平面后期篇(第 9 章~第 10 章),讲解使用 Piranesi (彩绘大师)进行后期彩绘表现和使用 Photoshop 制作彩色平面布置图的方法和技巧。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景观造景的精髓。枯山水是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场景,没有地理条件限制,这一形式使得日本园林艺术风格上自成一派,以精巧闻名于世。作者以其从业多年的学识见解精心打造此书,书中选取的配图都很精致,画面效果比较生动。书中 共分4 章。第 1 章是基础知识,介绍了设计图的种类、平面图例和外观图的相关技法。第 2 章是绘制方法,介绍了阔叶树、针叶树、灌木,松树、竹子、树,庭园路、台阶,水盆、灯笼、流水,以及平面图和透视图的绘制方法。第3章是实例,介绍了实践案例的绘制方法,如有品位的宁静庭院、热爱樱花的庭院、瀑布流水的庭院、假山石庭院、玄关正面庭院、瀑布庭院等内容。第4 章是专业术语介绍。本书将日系景观的精髓枯山水介绍得很到位,适合零基础
本书内容包括:奥尔堡海滨景观,高线公园,哥本哈根西北公园,夏洛特花园,海牙宫殿花园等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手绘是什么?如何理解设计思维的使命?设计思维表达的内容有哪些?手绘表达方法的多元与效率能否兼得?如何培养起自己独立的探索思考能力?带着这些问题,请读者与作者一道在这本书中完成一段探索与思考的过程,或许可以获得一套行之有效的属于读者自己的答案。
各种图像是园林设计师的主要语言,向游客表达设计意向,向人们展示开放空间和环境的未来发展,而这也是我们未来生活的构成部分。园林设计师通过图纸、图像和视觉效果来表达设计意图。《风景园林的视觉化设计》旨在对在园林设计项目中,用于对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交流和表述的视觉方法,进行编译、概览、描述和分析。书中含有大量的平面图、透视图、模型、概念图以及模拟动画,既是工作基础,又是交流工具,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审美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本AutoCAD2015园林设计案例教程,全书按照园林制图的流程,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5大园林设计综合案例 142个课堂小实例 1000分钟高清视频教学 2000张园林室内建筑图块赠送,详细讲解了使用AutoCAD2015进行园林设计与制图的方法和技巧。本书共分为三大篇,*篇为AutoCAD基础篇,介绍了AutoCAD的工作界面、绘图环境设置、辅助绘图工具,显示控制、图形绘制、图形编辑、图层等基础知识,使读者快速熟悉并掌握AutoCAD这一强有力的绘图工具;第二篇为园林设计篇,本篇结合一个小型别墅庭院园林实例,分别介绍了园林围墙、园林水体、园林山石、园林建筑、园路、铺装、植物、园灯、文字和表格、尺寸标尺、园林建筑立面和详图的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方法;本书第三篇为综合实例篇,通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校园中心广场、办公楼景观和城市道路绿化4个大型案例
本书立足于景观绿化空间设计中植物素材的空间建造功能、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对景观植物素材在景观绿化空间中应用理论的深刻剖析,比较系统地总结出景观绿化空间设计方法与步骤。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包括了景观植物素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绿化空间设计的基本技能,又有*的应用技术和研究成果,同时还融入了生态园林、景观建筑、绿地规划等相关的内容,展示了不同风格与特点的景观绿化空间设计思路、方法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与指导性。 本书可供景观园林设计等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通过叙述自西方古典时期至当代的中西方的景观现况,来呈现数千年来的世界景观建筑与环境发展的历史。 本书以多重角度的视野、提纲挈领的线索、图像呈现的方式、系统完整的叙述,呈现景观设计的各领域,以及与之交叉重叠的建筑艺术、材料构造、历史人文、社会发展等历史,以表明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性与多元化的交叉特征。本书在叙述过程中,注重“古今均衡”、“洋为中用”,强调设计与历史、人文的相互关联,从古代经典的景观空间到当代的杰出案例,都进行详细探讨,表明景观设计思想植根于社会与政治、文化环境的背景的史实。同时,也注重对各地方、民族的景观空间的分析与研究,并以当代视角来诠释中外各种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历史。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景观、园林、环艺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对景观设计历史感兴趣的读
在《穿越英伦(从乡村到海滨的英式建筑和景观) 》这本书中,摄影师和作者彼得·阿什利释放了自己 的英国老家的热忱,带领我们穿越英国很多受欢迎 的地方,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穿越英伦(从乡村到 海滨的英式建筑和景观)》作者对建筑和自然景观的 喜爱远远超出了优美风景中的建筑,他将有关过去的 回忆和对奇闻异事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以妙趣横生甚 至有时犀利不羁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英国绚丽多彩 的城市肌理:潮水洗礼过的山洞中废弃的康沃尔郡锡 矿;斜倚在盐沼中的诺福克舢板棚;在路边的垂柳下 若隐若现的罗姆尼沼泽牧羊人的小屋和俯瞰威尔特郡 的树篱。埃塞克斯郡的河口和坎布里亚郡的沙丘透漏 着当地生活的点滴:长久废弃的铁路线再一次临时被 启用,带着我们环绕他挚爱的莱斯特郡。阿什利保持 着好奇心和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科茨
现代土地与城市规划界人士需要掌握土地的结构特征与相应规律。这种特征与规律并非指地质学意义的,而是多集中在人文、特别是生态方面。本书的主要内容即集中在这些领域。结合生态学、信息学等相邻学科的一些理论和观点,本书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土地的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变化趋势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并*终归结至土地与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与方法。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本书的另一突出特点。作者从基本概念谈起,详细地论述了土地、景观结构中包括斑块、边界廊道乃至整体等各个方面,系统严谨而富有条理,内容偏重于抽象、概念、宏观方面,是一本经典理论著作。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其在全美的多所名校拥有学位或名誉学位,同时在许多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这也就给本书的翻译与学习增添了特别的意义。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特色风貌资源整合》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在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课题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扬州城市特色的内涵,并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绿地系统规划相关措施将城市特色资源融入城市绿地布局中,使扬州城市绿地形成合理的结构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突显扬州城市绿地风貌,形成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特色风貌资源整合》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编者近期实践课题研究,通过归纳、整理而成。首先对国内外绿地特色规划相关研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城市绿地特色的特征、绿地空间构成、绿地空间特色认知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整理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途径;其次通过实践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对扬州市的城市绿地的特色资源进行了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