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新颁布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由规范编制组主要起草人将规范修订过程中开展的多项专题研究进行总结,对本次规范修订和新增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论述,并在认真总结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计算机软件应用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便设计、审图、科研和高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应用新规范。 本书可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宣贯培训工作的配套辅导教材,也可供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理解、应用该规范时参考使用。
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建筑装修防水基本知识与技能,现场图片与讲解文字同步。主要内容涵盖防水材料 概况、防水施工准备工作、防水预算、防水材料介绍、防水施工方法、防水施工实例讲解等。使读者能够适应细分行业 的设计及制造要求,真正达到快学、快用、快上岗,就业、创业一本全能通的目的。本书不仅介绍传统材料工艺,还收 录了近两年的成熟新工艺。本书适合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防水装饰装修行业施工员、承包商、经销商阅读和参考,也适 合对这些细分行业感兴趣的自学者、施工人员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还可供相关学校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本书依据新颁布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由规范编制组主要起草人将规范修订过程中开展的多项专题研究进行总结,对本次规范修订和新增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论述,并在认真总结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计算机软件应用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便设计、审图、科研和高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应用新规范。 本书可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宣贯培训工作的配套辅导教材,也可供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理解、应用该规范时参考使用。
《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建造规程》除了介绍我国节能日光温室的区划、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设计规程、建造原则与方法外,重点给出了适宜东北及华北和西北北部生态区、华北南部生态区、黄淮海生态区、西北生态区的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及建造规程图。建造规程图不是设计施工图,而是给出整体结构和重要节点的结构简图,使用者可根据此图设计施工图。《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建造规程》既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适合作为科技推广人员和生产者的实践指导书。
为了推进和指导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课题组及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一书,目的就是全面阐释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系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为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府管理、设计建设及政策研究等人员提供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指导。
工程资料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结构实体质量情况,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北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管理措施和要求不断加强,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也经历三次修订,越来越完善,随着资料电子化的普及和发展,工程资料管理也更加规范统一。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陆续推出了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施工企业的使用和管理。但是软件编写人员大多不具备工程建设管理知识,对规范标准的理解不够全面,给出的填表范例有些是不正确的,现行软件中部分错误填表范例误导了施工企业对工程资料的填写和管理。为此,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编制组特地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释义》一书,并给出了部分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释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原意,加深广大
本书是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GB/T 27025~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宣贯教材。GB/T 27025等同采用17025,是实验室认可领域最的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该标准的贯彻、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我国统一的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促进政府利用合格评定结果实施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本书逐条对GB/T 27025~2019进行了讲解,内容丰富、全面,讲解、深入,且实用性较强,对实验室建立符合GB/T 27025/17025要求的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工程资料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结构实体质量情况,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北京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管理措施和要求不断加强,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也经历三次修订,越来越完善,随着资料电子化的普及和发展,工程资料管理也更加规范统一。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陆续推出了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施工企业的使用和管理。但是软件编写人员大多不具备工程建设管理知识,对规范标准的理解不够全面,给出的填表范例有些是不正确的,现行软件中部分错误填表范例误导了施工企业对工程资料的填写和管理。为此,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编制组特地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释义》一书,并给出了部分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释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原意,加深广大
《建筑遮阳及门窗标准汇编》收录了截至2017年11月底之前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发布的各类建筑遮阳产品标准。包含两部分建筑遮阳产品标准内容:(1)建筑遮阳产品标准,收录行业标准27项;(2)建筑门窗、遮阳玻璃制品标准,收录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9项。
《建筑材料标准汇编: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灌浆材料》收录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现行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灌浆材料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规范共30余项。建筑防水材料产品可分为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灌浆材料等类别,为保证汇编的实用性、便查性,《建筑材料标准汇编: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灌浆材料》全文收录了业内常用的标准。
徐光编著的《旧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通过对及欧美国家旧建筑改造设计经典案例的详实剖析,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旧建筑改造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和设计方法。 当今,许多建筑作品都涉及旧建筑改造的内容,它给专业和非专业设计师们带来了关于建筑与结构、美学与经济、历史与文脉、继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本书力图通过对中外旧建筑改造设计中“新旧”之间关系的梳理,抽取出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理论性方法,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最为简明实用的指导性建议。 全书自始至终都以生动形象的图解和实景照片来说明和强调“新旧”之间的协调关系,加之对案例中规律性认知的叙述和分析,其必定会博得广大设计者和相关院校师生们的喜爱。
徐光编著的《旧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通过对及欧美国家旧建筑改造设计经典案例的详实剖析,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旧建筑改造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和设计方法。 当今,许多建筑作品都涉及旧建筑改造的内容,它给专业和非专业设计师们带来了关于建筑与结构、美学与经济、历史与文脉、继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本书力图通过对中外旧建筑改造设计中“新旧”之间关系的梳理,抽取出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理论性方法,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最为简明实用的指导性建议。 全书自始至终都以生动形象的图解和实景照片来说明和强调“新旧”之间的协调关系,加之对案例中规律性认知的叙述和分析,其必定会博得广大设计者和相关院校师生们的喜爱。
本书通过对建筑工程用纤维的性能、生产工艺技术、使用技术、施工技术、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介绍,系统阐述和总结了建筑工程用纤维的各种应用技术。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纤维混凝土在水利水电、路桥、房建和市政领域的应用工程实例。 本书对于从事纤维增强混凝土科研、设计、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适合有文化程度的一线生产及施工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在回顾绿色建材的概念发展过程、分析各类材料性能与应用的绿色化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特种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长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其应用,环境友好型建筑卫生陶瓷、功能型墙体砌筑材料及其应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新型高效耐火材料以及、防霉材料与工程应用,建筑物理环境改善与节能建材工程应用,建筑环境化学污染控制材料技术与工程应用等。主题明确,内容贴近行业发展需要,可以为建筑材料以及新材料领域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引导。 本书在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可为建筑与建材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攻关、开发设计过程中提供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教学使用,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绿色建材的重要渠道。
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是一门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学科,更是一个发展迅速且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大量涌现的年轻学科。为展现本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和科研新动态,加强学术交流,本届学术会议面向全国征集论文,通过委员会专家的斟酌筛选,编辑出版了《土木工程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三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内容涉及建筑物鉴定及加固改造领域前沿动态、理论探索、试验研究、加固改造材料研发及应用、工程结构检测与鉴定分析、土木工程加固改造实例、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微电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迅速得到了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微电网分层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聚焦于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全书共7章:第1章阐述微电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控制多层构架系统;第2章概要介绍微电源模型与控制,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装置等微电源的模型,以及恒功率控制和下垂控制等两种逆变器的主流控制策略;第3章介绍微电网的频率特性及无差调频控制;第4章分析微电源VF控制及其电压质量分析与优化;第5章介绍基于可扩展模型的微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包括分析方法、模型和算例仿真等;第6章介绍含双VF源的高供电质量微电网切换控制策略;第7章介绍基于用户侧互动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策略。?本书适合微电网理论研究、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