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册》按照新颁布发规范,分别介绍了室内装修相关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内容把握各分项工程间的联系,切合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侧重实操,弱化理论,图解每个施工工艺流程,并以表格形式描述施工要点和验收标准、质量通病与防治等内容,并对相关工程的“人工”与“材料”消耗量进行统计,为现场工料管控与进度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分为基础篇、方法篇和实践篇三部分,系统介绍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方法与规划实践相关的各项内容。
本书结合案例,主要从策划、设计、招采块讲解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要点。附录还给出了装配式与传统建筑的主要差异分析、装配式部品部件清单单价分析案例等。图文并茂,操作性强,可供装配式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四章:章 乡村,再出发;第二章 精品线路串起美丽乡村;第三章 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规划设计方法探讨;第四章 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实践
《建筑师技术手册》(第二版)按工程类别进行编写,突出了技术数据及图表,本书包括酒店建筑设计,商业建筑设计,购物中心建筑设计,影剧院建筑设计,图书馆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养老建筑设计,医疗建筑设计,中小学校设计,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高等院校设计,园区建筑设计,体育场馆设计,超高层建筑设计,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车库设计,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高速公路服务站设计,居住区与住宅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装配式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建筑防火设计等27章,以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本书是为中国建筑师特别编撰的工具书,也可供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室内装饰、房地产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并可作为大学毕业生到设
本书是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4-2017(以下简称《规范》)的配套用书,本书的编制是为了更进一步诠释《规范》的条款内容,达到实用、适用的目的。本书共分8章,分别围绕构筑物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资料、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电气安装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资料、自动控制及监控系统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管线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功能性试验记录、设备联合试运转记录进行了系统讲解。 本书对如何验收、验收的依据、验收的方法、验收的判定、验收的表格形式以及验收核查的资料明细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说明;本书将新规范以及引用标准中的验收规定转化为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中的验收项目及要求,并列出了条文依据,无需查阅相关标准,便可迅速掌握验收要求
百年住宅是基于国际视角的OpeBuilding(开放建筑)理念和SI(Skeletoand Infill)住宅体系,并结合我国建设发展现状和住宅生产建造方式,提出的一种新型工业化住宅。以可持续居住环境建设理念为基础,力求通过建设产业化,全面实现建筑的长寿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通过保证住宅性能和品质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维护使用、再生改建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与集成技术,从而建设提高居住长久价值的人居环境。 自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日本日中建筑住宅产业协议会签署了《中日住宅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意向书》,并签约了批示范项目的实施主体以来,2015年扩展了第二批企业,2017年签约了第三批企业,并成立百年住宅产业联盟。联盟联合了标准编制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开发企业以及相关部品企业、施工企业,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
本书计划撰写五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 一、科创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二、科创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科创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四、高密度科创产业园区的立体化实践 基于笔者近十年来在解决高密度立体化开发背景下带来的城市、园区及人本等问题的实践,深入阐述其方法、途径、思考、得失。如: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的实践中,我们首次探索了以多层地面方法实现园区的立体开发模式;在留仙洞创智云城项目中,我们开始尝试以适度聚集来促进产业创新;在南山科创中心项目中,我们提出以人本需求提升城市活力的实践思路。本章节通过对三次重要实践的总结、分析、归纳,提炼出高密度环境下立体化园区的设计原则、思路与方法。 五、科创产业园区的创新范式研究 通过科创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现状、案例、趋势等研究总结,结合实践案例
魏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2003年开始使用BIM软件从事建筑设计实践,近年来编纂了《智慧建造之路》、《中国医院建设指南(BIM应用)》等书籍。1.本书旨在削弱工程建设和信息科技两个领域之间的软硬件技术壁垒,解决普遍的软硬件配置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便于从业者对信息技术环境进行优化配置。 2.梳理工程建设常见需求和实现方式。 3.总结当前的数字技术,特别是软硬件技术中的常见解决方案、系统组成、硬件配置、软件功能、使用方法等。 4.根据行业实践,进行常见的适用性匹配。 5.本书根据IT发展持续更新(一般为18个月)。
根据工程性质、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工期等各方面的要求,该工程具有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结构复杂、工程量大等特点。例如,本工程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看台板,对混凝土构件预制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从而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本工程的难点是钢结构的施工,做好预制构件和现钢结构工程之间的配合关键点的深化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也决定了深化设计在本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工程也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开发创新了数项工法并申请了数项国家专利,如小纵距地下连续梁多层后浇带混凝土一次整浇施工工法、超大截面连续梁的浇筑和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大截面叠合梁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等,充分的将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并且大力推广。 本书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丰富经验总结而成,全体作者诚挚地感谢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
本书内容为城市规划史研究者访问城市规划老专家的谈话实录,谈话内容围绕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规划项目而展开,包含城、事、人等类,对70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多项议题也有较广泛的讨论。通过亲历者的口述,生动再现了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工作起源与发展的曲折历程,极具鲜活性、珍贵性、稀缺性及学术价值,是极为难得的专业性口述史作品。 该系列访谈录分批次推出,按照老专家的年龄排序,分辑出版。本书为第八辑,共收录孙栋家、王有智、包海涵、张友良、沈远翔、李桓和葛维瑛7位前辈的8次谈话。
针对我国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应用程度低、不合理、低效等问题,依循“人-气候-建筑”的关联性,重点关注空间环境性能的感知以及可控性的多样化,剖析提炼典型物理空间形态原型等设计基础,揭示典型空间载体空间性能与地域气候条件的复杂关系,解析地域气候参数,与围护实体优化及主动式实体一体化优化设计的耦合关系,建立以室内空间环境分级指标及空间环境控制设计参数体系为基础的空间性能标准与控制依据体系。最终实现建立以空间形态、实体构建、空间性能控制为核心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新体系的目标。 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突破我国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技术的体系缺失问题;揭示典型公共建筑空间形态及其性能的形成机理,为绿色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依据和技术向导;提出公共建筑
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于2019年启动了“广州市市政工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研究”课题,以规范市政工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提高和促进市政工程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书共分三篇:篇从BIM技术背景出发,到目前BIM技术相关政策支持、标准体系、应用的新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阐述,并对市政工程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等各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点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篇为广州市市政工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明确了市政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立规则、模型架构、单元等方面的规定,对市政工程所涉及的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等专业在不同应用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分别提出了详细的模型交付标准,旨在为广州市市政工程
本书主要针对燃气应用领域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包括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专利及论文等,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或通过机构或部门技术成果鉴定或验收,或获得省部级等奖励的项目,创新程度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本书收集了68项燃气应用原创技术成果,分6部分:燃气应用专业技术发展概述、原创燃气具新产品与设备、原创燃气具零部件产品、燃气应用原创新技术、燃气应用专业原创专利、燃气应用专业技术发展总结与展望。这些技术成果、准确、全面,充分展示了燃气具行业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科研传统,促进了燃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书可供外城镇燃气应用行业从业者,包括燃气具(整机、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相关产业链从业者、城镇燃气运营企业使用,也可供高校热能工程专业、具有城镇燃气方
本书以辰山植物园的科学普及为例,对植物园的主题活动和科学普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提升。从外植物园主题活动和科普概况、植物园的科普设施建设、植物园主题花展与活动、植物园科普产品开发与科学普及、植物园科普评估等五个篇章,全面阐述了植物园实施科学普及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结合各园区的特色资源,策划举办主题花展和科普教育活动,并融合社交媒体资源开展更广大的社会宣传,以进一步搭建公众了解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科学研究前言的平台,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增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系列丛书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的系列成果,由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6家建筑高校和设计机构共同完成,旨在探索西部地区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发展的协同路径,为地域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本册总结西北荒漠区地域典型传统民居、近现代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原理,归纳其中的典型空间模式、材料构造、部品部件,编制统一图示化表达的参考图集,构建“文化+绿色”的西北荒漠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每年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定期举办,与会者涵盖了众多一线设计院,会议上针对近年规划设计项目进行汇报与交流,本书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为依托,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部分:发展论坛(收录文章3篇)、风景名胜(收录文章6篇)、园林绿地系统(收录文章7篇)、公园花园(收录文章11篇)、景观环境(收录文章10篇)、风景园林工程(收录文章10片),为对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汇总。
本书系统给出了污水热能资源化从源端到末端的全程解决方案,包含了作者大量的原创成果。从内容上看,本书主要介绍我国近年来在城市污水热能资源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政策探索等方面的重要成果。主要涉及污水特性(水质,流变,流动,换热,软垢,腐蚀),关键设备(防堵设备,换热设备,热泵机组),系统设计(形式,构成,引退水,规范设计),工程评估(资源评估,技术评估,经济节能评估,环境评估),社会管理(开发规划,管理收费)等五大方面内容,以及未来污水热能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本书以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背景,从行政监管、建设管理和咨询服务三视角对高质量实现工程招标组织与管理过程做了详尽阐述。面向实践,注重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思考,深刻揭示了工程招标活动固有本质与内在特征,系统梳理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提炼出大量咨询理论方法。摒弃招标活动一贯形式化、表面化做法,突出其在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策划、推进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系统诠释了工程招标活动丰富的价值内涵,科学回答了建设项目管理与工程招标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