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预防接种示教培训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预防接种法律法规、预防接种门诊基本设置和管理要求、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原则、预防接种服务实施、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操作、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置、其他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与控制、预防接种案例警示教育及预防接种常用英文等内容,并通过大量图片对云疫苗馆的各操作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全书内容详尽,条理清晰,实用性和可读性很强。
本书严选了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大家应该知道的33种常见传染病进行解说,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等,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对人致病的几类常见的重要病原体类型及代表。本书详细解说了传染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预防方法详细解说了传染病的基本信息以及疾病等相关内容。本书使用了较多的图表、插图等,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内容。
本专著分两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一为新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重点跟踪了远程诊疗技术、健康码技术、无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案例;专题二为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了中国国家一体化应急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国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及中国应急预案编制等问题,同时研究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并对我国应急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本次防疫诊疗中,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诊断、分期、动态评估和疾病转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图谱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影像专家编写。内容针对影像和临床医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实际临床工作需求设计,收集了30余例典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HRCT和同步超声影像图进行对照分析,试图为临床一线医师床旁快速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实时影像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实时精准诊断和治疗能力。 本图谱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超声和CT的影像基本征象、诊断流程对比并列呈现,有助于影像科、呼吸科、急诊科、ICU和超声医师在短时间内对疾病诊断、分期与动态评估等。
本书从医疗社会史视角探究19世纪英国以“免疫接种与隔离”为代表的天花防治举措演变历程。自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人英国以来,以萨顿法和牛痘接种术为代表的医学革新成为防治天花的新举措。在英国政府、医学界和民众各种形式的参与下,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几经变迁,从以人痘接种、萨顿法、牛痘接种为代表的免疫接种为主演变为免疫接种和以莱斯特方法为代表的隔离并行,天花防治成效显著。英国天花防治体现出医学进步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中央政策与地方自治的权力调整,政府政策与民众诉求的协调,形成渐进性、灵活性与独特性的特点。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作为传染病防治范例之一,在传染病 化的 ,仍有其现实意义。
本书分为10章。第1章是概述,包括了食源性疾病概念、分类、发病特点、传播方式、影响因素、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第2章是食源性疾病监测,介绍了 外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现状,分别阐述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主动监测、暴发监测、分子溯源监测的机构职责、内容及方法,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利用。第3章是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以医疗机构实例介绍院内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化流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第4至10章是对各类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按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化学物、真菌毒素、动物毒素及植物毒素等致病因子的不同分七大类,每类为一个章节,每个章节分别以案例着手,对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按病原体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和控制进行阐述。
本书从医疗社会史视角探究19世纪英国以“免疫接种与隔离”为代表的天花防治举措演变历程。自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人英国以来,以萨顿法和牛痘接种术为代表的医学革新成为防治天花的新举措。在英国政府、医学界和民众各种形式的参与下,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几经变迁,从以人痘接种、萨顿法、牛痘接种为代表的免疫接种为主演变为免疫接种和以莱斯特方法为代表的隔离并行,天花防治成效显著。英国天花防治体现出医学进步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中央政策与地方自治的权力调整,政府政策与民众诉求的协调,形成渐进性、灵活性与独特性的特点。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作为传染病防治范例之一,在传染病 化的 ,仍有其现实意义。
依据不同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设计药学监护措施,明确药学监护重点。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并正确实施,遴选适宜药品,随着疾病治疗的进展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监测与杜绝用药错误;监测与防范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本书概述了静脉药物治疗的现状、常见的并发症以及药学监护的意义,同时也阐述了静脉用药的药学监护原则、特殊人群及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要点,体现了临床药学的关注视角。本书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见病的静脉用药治疗原则、静脉药物启用时机、常用的静脉治疗药物使用与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系统疾病静脉药物治疗的整体监护计划和要点。
本书是一部研究政府协同应对重大疫情的专著,其意义在理论上,加强对疫病防控的政治分析,有利于拓展政治学的学科边界,改变该学科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解释乏力的现状,在服务现实中扩大政治学的学科话语权;在现实中,将协同学和协同治理理论用于分析政府的疫病防控行为,有利于探寻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发展规律,推进此后不同疫病防控主体的协调合作,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疫病防控体系,从卫生治理视角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国麻疹控制仍面临挑战。从疾病监测到免疫策略等,也有不断调整。特别是随着医学生物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免疫预防疫苗,为了更加全面的推动麻疹防控,需要系统全面的更新有关知识。本书从免疫预防的角度,由疾控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组织采编小组,历时两个月,共采访了31名艾滋病感染者,采访之后进行历时半年的文字整理和编辑,疾控中心艾防专业医生提炼编写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点,并进行反复修订,最终形成了29段艾滋病防治科普知识。本书首次采取以专业记者访谈艾滋病患者,艾防专家现场观察、答疑的模式。既生动的记录了感染者的心路历程,又有专业人士就其中的相关艾滋病防治的知识点进行解读,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又获得专业的防治知识,题材新颖、实用性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从各种媒介获取相关知识及防护办法,但是对于广大医护人员,以及 多的从其他医疗岗位支援此次疫情防治的医护人员,如何认识这种新型病毒,如何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提高及时救治病人的效率和成功率,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程度降低其演变成重症肺炎的可能,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做到防护到位,等等方面的知识还没有相关的 参考。 本书作者是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科主任,是此次抗击疫情的 前线的 专家,本书是作者利用抗击疫情之余的宝贵休息时间,结合实际编写完成,对于当下医护人员如何抗击疫情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和临床价值。
本书总结和分析了 进入21世纪以来的将近20年间,从SARS到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 的公共政策,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地区公共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并探讨了公共政策的创新。书稿内容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民众的影响及公共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政策;税收政策;养老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就业促进政策;社会救助政策;工伤认定政策;损害补偿与行为激励政策;个人风险保障政策;工伤责任风险转移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公共福利与激励政策;社会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的比较与创新研究,并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政策的创新和重构提供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传染病曾被称为瘟疫,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博弈史,人类始终勇于同传染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在无数次与传染病较量的过程中,人类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着医学诊治、防控方式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本书围绕“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这一主题,讲述人类对传染病认知探索的历程,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在传染病研究、治疗、控制与社会治理方面的新方法、新成就。我们通过系统了解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史,辩证看待传染病的存在,思考未来如何与传染病或病原微生物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