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卫生行业诊断标准对*版指南(2014年出版)进行了修订,内容包括性病临床诊疗过程的要求、性病预防服务、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意义,重点介绍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阴道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等12种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疗与防治方法。文字简明、语句精练、内容实用,旨在为性病临床和防治中处理各种性病提供指导性建议,也为性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报告提供依据。本书适合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者和防治人员,以及临床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的作者精心筛选了80例临床麻醉案例,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了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潜在危险的技巧。案例强调了“问题中心学习法”,通过探讨如何避免手术室内感染、光纤插管并发症以及硬模外药物泵的使用等问题,告诉读者如何完成急诊气管造管术,应对棘手的大型手术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出现危机时应采取的措施。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SHOU*选题、共用题干单SHOU*选题和问答题三种类型。试题覆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麻醉科)》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各章节习题后附有标准答案,一些需重点掌握及可能有争议的题目附有解析。
沟通之重要,人皆共知。有效的医患沟通必须有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为基础。平等交流、开诚布公是对话的常态与基础。但医患沟通并非仅仅如此。本书是笔者与众多口腔诊所从业人士共同探寻有关医患沟通的一个初步总结,涉及的是在口腔诊所这个特定场所内医患沟通之本质、目的、规律、过程和方法,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一些在不同场景中病人常会提出的问题、可供医生和诊所工作人员参考的应对技巧,以及相应的点评看法。
《皮肤病五十年临证笔录》是作者宋兆友根据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的一本专著。共分3篇:篇,总论·证治心悟,共6章;第二篇,各论·辨病辨证,共24章,160余种皮肤病;第三篇,专论·医技护理,共3章。本书叙述简明,临床实用,适合皮肤科、性病科、美容科以及中医药院校、制药厂等单位医药卫生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概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毫米波技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重点介绍了毫米波技术在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烧伤、妇科炎症、外阴白色病变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指导性、实用性强,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适合从事物理治疗的医护人员用于临床科研、教学和实践参考,也适合医学生学习和了解毫米波疗法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亦适合广大中老年朋友在家中防治常见慢性疾病及进行康复治疗时阅读参考。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本书通过问答形式,告诉读者,什么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家庭防治已经专业治疗的关系,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辅助治疗保健的方法。
本书共分8章,详尽地介绍灵芝防治肿瘤的有关知识,使读者阅读后能科学地理解灵芝的抗肿瘤作用,合理地应用灵芝防治肿瘤。书中 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 灵芝产品 两章让读者从生物学角度对灵芝有一较全面地认识,并对灵芝产品及其生产有初步了解,这有助于提高读者辨别产品真伪、质量高低的能力,增强对夸大不实宣传的抵抗力。 古代中医药学对灵芝的论述 和 灵芝现代医药研究概况 两章则分别介绍古代中医药学者对灵芝的有关论述,以及现代医药学对灵芝有效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概况,作为阅读灵芝防治肿瘤章节的基础知识。占全书较大篇幅的 灵芝的抗肿瘤药理作用 和 灵芝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三章,全面介绍了灵芝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临床上灵芝辅助化疗或放疗的疗效报告。这些临床试验报告初步证明,灵芝
本书以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症状为突破口,参考NCCN发布的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先进的内容和编写方式,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从化疗相关症状的定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以及症状的评估与筛查、相关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进行介绍,以充分地体现护理学科的专业特点,反映当前肿瘤护理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症状管理发展的前沿。 本书由孙燕院士作序,由从事多年肿瘤治疗、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精心编写而成,是目前国内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症状护理中内容较为全面的指导材料,可以供医院专业人员借鉴及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使用。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口腔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吴效民率领团队编写,以问答形式从正常口腔及牙齿的结构、牙齿与牙龈疾病、口腔黏膜病、口腔外科疾病、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种植义齿、口腔预防与保健等八个方面进行系统且全面地写作,利于读者系统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以进行早治疗、早预防。
编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例,分6章,分别介绍了场能疗法的基本知识、场能疗法逆转亚健康、场能疗法的临床应用、弱激光疗法的基本知识、弱激光疗法的临床应用,以及场能疗法和弱激光疗法的常用穴位。所涉及的临床各科疾病均为常见病、多发病,文献数据来源广泛且真实有据,可为各科医生使用场能疗法和弱激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各科医生阅读、参考,医学爱好者也可通过本书对场能疗法和弱激光疗法的临床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广大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肿瘤治疗在手术及放化疗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肿瘤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本身毒副作用和晚期肿瘤痛苦较大;中医药虽然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欠缺,但是对于调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整机体状态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积极的作用。本书拟强调肿瘤西医“攻击性强的特点”,结合中医药“防守强的特点”,争取达到损伤反应*小,痛苦较轻的目的。
荣格把 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的《未发现的自我(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 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荣格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本书以肝癌、肺癌、肾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病种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患者对于各病种对应的介入治疗方面的常见疑问。结合患者的需要,本书介绍了肿瘤介入诊疗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病种的介入治疗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以及与肿瘤相关的感染、并发症的治疗等,为患者在治疗策略及方法选择上提供依据和帮助。
林丽珠教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紧扣 肿瘤防治 这个时代命题,从多年的临床实践出发,带领众多弟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历经9年,数易其稿,终成《健康中国 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丛书从临床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等十二种常见的癌种,从 医师 (医药防治)、 厨师 (食物防治)、 禅师 (心理防治)和 行者 (起居保健)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用生动有趣的科普语言,将深奥难懂的肿瘤防治知识讲通俗,讲透彻,讲明白,让民众更加科学地了解肿瘤防治知识。
本丛书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的由诸多院士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的行业指南以证据为基础根据中国人人群的特殊性和中国大陆大多数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特色的防筛诊治康服务体系突出整合医学理念纳入中国研究和经验以指导临床一线医生日常制定规范化的患者分层诊疗方案为首要目标力争做成中国患者方便国内医生使用的中国人自己的临床诊疗指南除电子版及纸质版发布所有病种指南均同步推出相应的诊疗方案查询软件本分册为胶质瘤分册介绍了胶质瘤的概述流行病学诊断与评估常规治疗策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新型辅助治疗策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康复及缓和治疗等内容本书适合各医院肿瘤科临床医生阅读是肿瘤疾病诊疗的临床指南也可供相关专业医学生学习参考
林丽珠教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紧扣 肿瘤防治 这个时代命题,从多年的临床实践出发,带领众多弟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历12年,数易其稿,终成《健康中国 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丛书从临床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等十二种常见的癌种,从 医师 (医药防治)、 厨师 (食物防治)、 禅师 (心理防治)和 行者 (起居保健)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用生动有趣的科普语言,将深奥难懂的肿瘤防治知识讲通俗,讲透彻,讲明白,让民众更加科学地了解肿瘤防治知识。
一、 宫颈癌的诊断1. 宫颈癌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2. 早期宫颈癌患者有什么症状? 43.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有什么症状? 54. 宫颈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95. 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 96. 什么是宫颈原位癌? 107. 什么是宫颈癌复发和转移? 118. 通过哪些检查可以确定宫颈癌的分期? 129. 盆腔 MRI 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310. 为什么宫颈癌要做骨扫描检查? 1511. 骨扫描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612. PET - CT 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8二、 宫颈癌的治疗13. 得了宫颈癌就没治了吗? 2314. 宫颈癌可以保守治疗吗? 2315. 宫颈癌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2416. 哪些宫颈癌患者适合手术治疗? 2517. 哪些宫颈癌患者适合放化疗? 2518. 哪些宫颈癌患者术后还需要放化疗? 2719. 什么是放疗? 2820. 宫颈癌放疗流
编者参考国外麻醉恢复室的发展动态,结合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恢复室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系统介绍了麻醉恢复室的基本工作制度和流程、常用专科技术操作和考核标准、麻醉恢复期各专科患者护理常规和常见并发症护理、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优质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等内容,并附以相关护理表格。本书较全面地规范了我国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