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回顾血管通路装置的发展史,详尽介绍了超声引导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导管尖端心腔内电图导管定位技术、放射影像导管定位技术、超声心动图导管定位技术等在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导管相关性血栓检查中的应用等内容,分析、汇总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具体介绍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及质控管理,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正畸保持器和活动矫治器:临床设计与应用原则》介绍了正畸保持器和活动矫治器的使用适应证、设计原则,以及试戴、加力等问题。全书共 11 章,第1章概述了相关基础知识,明确了相关的概念及临床原则。 第 2 章至第 6 章,以及第 10 章、第 11 章,主要围绕活动矫治器的适应证和具体实例进行阐述。第 6 章设置了自我测试部分,可供读者有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第 7 章至第 9 章主要介绍了保持器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复发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临床上保持器的常见问题和处理等。
鉴于近两年我国新药注册政策频出,变动较大,业界急需一本综合性的政策解读书籍。中国新药杂志与药审中心长期合作,2015年底曾经出版了一本内部刊物《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4-2015)》,目前已经销售完毕,初步确定市场对此书有需求。2018年继续出版此书,书名改为《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16-2017)》,并以双年鉴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惯例,对解读总局的新药政策,推动我国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2020年将继续出版此书,将2018-2019年的有关内容收集入册,书名叫《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20版)》。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总局注册司、药审中心等的专家撰写的政策梳理与解读文章,另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2018-2019年刊登的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栏目的文章,约70篇文章,择优录用,预计50万字,经过
本书从临床实践要求出发,介绍了这几年近期新的临床各科常用手术器械近400种,以及常备手术器械包,还有相应的手术体位、手术用品,并附有精美图片和英文名称。为临床各科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认识各种手术器械提供了帮助。
本书内容涵盖了临床正在使用的检验仪器与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仪、血栓与止血仪、血型鉴定与输血设备、尿液干化学分析设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设备、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设备、生化分析仪、电泳仪、色谱质谱分析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免疫比浊分析仪、核算提取仪及PCR仪、基因测序仪、分子杂交仪及芯片设备、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与分支杆菌培养及药敏设备、临床微生物检验应用的其他设备、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实验室信息系统、生物显微镜和医用离心机、定量器具与温控设备、洁净设备与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共28章。每种仪器包括简要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管理要求与程序、分类及技术要求、外主流仪器介绍等部分。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本书阐述了心脏起搏治疗的发展史、起搏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外起搏治疗指南为基础,介绍了起搏治疗的适应证、植入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患者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用内窥镜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主要介绍:医用内窥镜的发展与现状、特点、临床应用;常见医用硬性内窥镜、医用纤维内窥镜、医用电子内窥镜、胶囊内窥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技术参数;内镜中心概况,以及构建内镜中心的相关专业设计要求;医用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操作及注意事项;医用内窥镜的保养、故障分析与检修;最后介绍了已有医用内窥镜检测装置、可检项目,以及适用的内窥镜类型。
本书内容涵盖了临床正在使用的检验仪器与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仪、血栓与止血仪、血型鉴定与输血设备、尿液干化学分析设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设备、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设备、生化分析仪、电泳仪、色谱质谱分析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免疫比浊分析仪、核算提取仪及PCR仪、基因测序仪、分子杂交仪及芯片设备、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与分支杆菌培养及药敏设备、临床微生物检验应用的其他设备、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实验室信息系统、生物显微镜和医用离心机、定量器具与温控设备、洁净设备与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共28章。每种仪器包括简要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管理要求与程序、分类及技术要求、外主流仪器介绍等部分。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鉴于近两年我国新药注册政策频出,变动较大,业界急需一本综合性的政策解读书籍。中国新药杂志与药审中心长期合作,2015年底曾经出版了一本内部刊物《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4-2015)》,目前已经销售完毕,初步确定市场对此书有需求。2018年继续出版此书,书名改为《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16-2017)》,并以双年鉴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惯例,对解读总局的新药政策,推动我国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2020年将继续出版此书,将2018-2019年的有关内容收集入册,书名叫《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20版)》。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总局注册司、药审中心等的专家撰写的政策梳理与解读文章,另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2018-2019年刊登的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栏目的文章,约70篇文章,择优录用,预计50万字,经过
《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收录了临床常见多发病,每种疾病都从“临床线索”“检查方法”“X线征象”“报告书写范例”“报告技巧与提示”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每中疾病都配上高清晰度的典型影像图片,报告书写就以图片为依据,使得读者如同“看图说话”简单、直观地就学会了特定疾病的报告书写技巧。
制定标准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和实践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武迎宏、李元春主编的《医疗机构很终灭菌包装应用手册》是依据标准ISO11607-1《很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靠前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要求》和ISO116072《很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要求》,结合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习惯和特点编写而成,可以作为医疗机构采、供、用各岗位责任人,在标准普及、运用、转化,以及规范医疗机构很终灭菌包装工作的指导性文本使用。能较好地规范医疗机构依法依规管理很终灭菌包装的相关事务,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就医安全。使风险可控制,行为可干预,质量有保障。 《医疗机构很终灭菌包装实用手册》的出版将极大地方便医疗机构在市场选材、包装设计、标准实施、消毒灭菌和临
本书从临床实践要求出发,介绍了这几年近期新的临床各科常用手术器械近400种,以及常备手术器械包,还有相应的手术体位、手术用品,并附有精美图片和英文名称。为临床各科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认识各种手术器械提供了帮助。
口腔设备学(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了原文中的一些错误表述、图表,并对写作进一步规范。重新阐述了口腔种植学与口腔医学装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版口腔医学装备学奠定了基础。对近期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增补。全书的逻辑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医疗器械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总结了医疗器械领域广泛存在的安全问题,具备较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书作者贝蒂儿o雅各布森(BertilJacobson)曾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院有一个诺贝尔委员会而闻名于世,每年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教授,担任瑞典健康与福利委员会医学工程顾问长达20年,在医疗器械安全领域经验丰富并具有很高的国际威望。他早在1977年即出版了MedicineandClinicalEngineering一书。第二作者艾伦o默里(AlanMurray)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和医学科学院教授,曾荣获英国创新技术与制造者奖,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协会终身成就奖章等。本书初版为瑞典版,一经出版,便得到广泛赞誉。之后再版修订了英文版,影响力不断扩大。本中文译著的引入,在程度上顺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