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秉承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明医改经验,为我国深化医改蹚出了路子、树立了典型。三明医改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多次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是经过了实践证明的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本书选择 三明医改十年实践 为主题,在把握和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精神的基础上,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和要求,对三明十年医改的全貌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书中从历史背景、改革路径与方法、改革成效等方面,对三明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机制,推动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联动 改革,治理药品购销领域秩序,创新医保管理体制,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及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等重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思考中医》自2002年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波中医文化热潮,不断加印,并根据需要再版三次,此为第四版。第四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内容质量得到提升。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版本书前后的故事,并
《伯恩斯情绪疗法》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当代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发展者之一戴维?伯恩斯继经典作品《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之后推出的完整升级版。本书内容逻辑更清晰,方法更完善,案例更生动,不仅提供了前沿的神经科学理论支持,增加了哲学层面的探讨,还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更新与扩展。本书揭示了情绪问题的真相:你的情绪源于你的想法。大多数困扰你的消极想法几乎都是扭曲的,不符合客观现实。如果你能改变思维方式,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作者结合4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近期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实用的量表以准确评估情绪,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以精准应对认知扭曲。通过互动练习和真实案例,伯恩斯让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应用。无论你是普通读者还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你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实用的情绪管理工具,收获深刻的心理学洞见
本书是国内原创医疗科技创新创业全流程全周期方法论指南,由多位医学、工程、法律和商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写就,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半导体材料、纳米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医疗科技中的应用,全面总结了医疗科技创新发展、转化孕育、产品培养和公司成长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阐述相关操作办法和注意事项,并用大量国内外案例给创新创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加快培养我国医疗创新转化领军人才、促进领先医疗科技企业涌现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本书汇集了微生物学及精神神经病学领域顶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多种微生物在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开篇章节构建了一个进化论的框架,阐述了微生物对行为影响的深远历史背景。随后,通过历史与流行病学的视角,审视了病毒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后续章节则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微生物与各类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强调了从基础实验模型到临床治疗干预的多元化研究路径。本书不仅拓宽了读者对微生物-脑轴相互作用的认知边界,也为精神神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策略。
世界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绕不开医学史。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配图,以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论述了医学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医学发展史。 ①军事医学应用史:拿破仑时代,战场上出现*早的救护车;美国内战中,吗啡被首次用于缓解疼痛;二战期间,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等。 ②理论知识进化史:从古希腊的体液理论,到1878年的细菌理论,再到现代的基因理论等。 ③医学实践发展史:从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疗法,到18世纪的顺势疗法,再到现代的 魔弹 药物、疫苗和手术干预等。 ④医疗科技进步史:19世纪,注射器和针头改进了注射技术、X射线为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20世纪末,手术机器人可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等。 ⑤卫生体制健全史:从19世纪50年
本书甄选出11家以超低价格提供世界级医疗质量的印度和美国的创新型典范医院案例以飨读者。这些医院的共同特征是在运营中遵循了以价值为导向医疗服务的五大核心原则,即以人人享有医疗健康为使命,按照中心-网络结构配置机构组织,积极应用新科技以提高效率,通过建立极端的成本意识文化持续不断压缩成本,再以任务转移压缩人力成本,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由此实现高质量低价格的医疗健康服务。本书适合卫生管理、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产学研人士阅读参考。
该书以医改的关键先生 医生为核心,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变化的环境,特别是结合当前我国医改的实际,从医改的缘起与发展、医生角色与职业认同、医生与病人角色互动、医生角色建设、医生角色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将理论和实证融合,借助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系统而全面地对我国医院医生角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经验探讨。
本书共分六章,每章6策一共36策。第一章将医学研究的参数提炼出来:五恒量、三变量,并且阐释相应的内涵。第二章讨论多元变量之间逻辑嵌套的格式,形成上下游的变量调控因果关系。第三章解析变量之中的分子,两个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的逻辑嵌套,总结分子交互论证的思路与规则。第四章架构多重分子交互结构,一组交互叠加另一组交互,给文章课题带来质的提升。第五章提炼多元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景,细胞间信号传导增加了空间维度的逻辑,论证过程体现出跨越细胞的特点。第六章突破分子机制单线程,设计多线程的并行机制,成套的研究内容以合理的逻辑输出两遍,达到科研套路的很好。本书一共总结了60种科研套路及其论证规范,对医学科研用户的课题设计和文献阅读具有系统指导性。
本书考察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缘起和发展,梳理了脑机接口哲学的研究现状,提出基于哲学视角的关于脑机接口的内涵界定和外延分类,在此基础上对脑机接口的本体论、认识论、行动-实践论、价值论、人本论和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尤其是对脑机接口正在带来或行将造就的“以想行事”“心物交互”“心脑互译”“他心通达”等人类存在和认知新方式加以了研讨,对其造成的治疗与增强、风险与获益、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等伦理选择难题进行了分析,由此全面地勾勒出脑机接口作为当代前沿技术所拓展的哲学研究新视野与新图景。
王孟英,晚清著名医家,温病四大家之一。王孟英作为浙派中医杰出的代表人物,本书从王孟英之所以成为名医的诸多因素入手,如时代背景、家族渊源、家庭传承,及其自身刻苦好学、善于反思、敢于批判的治学精神等方面,多方位挖掘和分析,并对王孟英学术思想、流派传承后世影响等方面做了介绍,注重突出王孟英作为一代名医品牌的形成、特色、影响以及能供后人学习借鉴的地方。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学者等阅读参考。
本书是《Deep Brain Stimulation Programming》英文版第二版的中文翻译版,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大量更新,详细阐述了脑深部电刺激程控技术在神经科临床上的应用,内容涉及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特发性震颤、抽动秽语综合症、疼痛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的外科治疗,特别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本书以脑深部电刺激程控技术为纲,就帕金森病等的治疗提出建设性意见,是一本专业性强,可以切实指导临床的实用手册。
本书是为医务人员开展知情同意告知工作而编写的参考模板指导用书,有助于提示和引导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工作,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有效执行。 本书包含了公共、病情、输血及血液制品使用、麻醉、手术、有创诊疗、特殊诊疗等166个知情同意告知书参考模板,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医院评审的要求,各章节模板格式和告知要素的设定存在差异性,章节内又保持同质化,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与时俱进性,对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极大的意义。
本书是作者为周心澄先生所写之传记,文字朴实无华,讲述了周心澄先生遭受困苦阻厄,至毛乌素沙漠,愈挫而志愈坚,踏遍万里黄沙,还大地一片绿荫;于西林掌教水保,传道、授业、解惑,桃李不言,下自成题;于北林持掌教学、行政、科研,硕果累累的经历。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大脑忘记的事情,总是会比记住的多,这是人脑的机制。 在考试前熬夜背诵的内容,多会很快被遗忘,但我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可以牢牢记住。如果我们能利用人脑的这种“生理规律”,就能有效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效率。 考试脑科学 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讲解了人脑“记住与遗忘”的原理,不仅呈现了人脑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的记忆方法。此外,针对“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常见的学习问题,作者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本书可作为学生和职员复习备考的应试指导,也可作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高效记忆法”指南。 《考试脑科学 2 记忆、压力、动机的脑科学真相》 本书结合脑科学研究的前沿理
《医生,你在想什么》 《医生,你在想什么》是医生、科普作家王兴继《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之后,为所有需要看病的人写的一本医疗科普书。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很多人在第一次去医院时会迷路,不知道身体的问题属于哪个科室专业的范围,不知道内科外科的分别,听不懂医生的诊断,因过度担心多挂很多医院的号、做多次不必要的检查,迷失在网上各种或真或假的医学诊疗建议中……《医生,你在想什么》则是一位专业的医生,从老百姓生病后的寻医、问诊、治疗各个环节中可能碰到的相关问题出发,为生病的普通人提供一堂“每个人的疾病课”,让看病变得简单。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家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跟医生有效沟通? 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得癌症了? 癌症病人饮食有哪些禁忌? 工薪阶层该
金宝善是我国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中国预防医学奠基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构者,为我国现代卫生行政体制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稿收录了金宝善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演讲稿和系列文章,内容涉及战时地方卫生行政、战时军民营养、学校卫生教育、学生营养卫生、防疫等,反映了金宝善在卫生事业方面的工作思路、基本观点等,记录了他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大后方在卫生状况、国民健康、军队营养、卫生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作者的论述一方面资料丰富、数据详实、图表较多,严格遵循了学术研究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诸多的突破和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分型分期研究进展使其诊疗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诊断标准获得更新,新药研究不断涌现,非药物治疗异军突起。在此背景下,本书内容侧重于帕金森病临床及研究新进展,涵盖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段、药物、神经调控、手术及康复治疗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知识。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简要介绍了肌筋膜触发点的分类、病理生理,以及触发点的诊断、治疗和相应的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图文结合、简明扼要,便于读者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理论和操作基础进行学习掌握。作为本书重点的第二部分,利用7个章节,将身体分为7大疼痛区域,分别从各疼痛分布区域的肌肉入手,图文并茂地进行详细介绍,这一部分内容包括肌肉的基础解剖部分(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与神经支配)、触发点放射痛分布与定位,以及触发点治疗的具体应用(病史、检查操作、鉴别诊断、内脏关联情况和治疗操作等);其中每块肌肉的触发点也都能在最后一章的解剖图例中找到其解剖定位。
无论你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过着怎样的生活,牛顿三定律、机械论等这些晦涩的理论都在时刻影响着你,这就是科学的伟大之处,它如磐石般坚定而恒久,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核心力量。 本书作者斯蒂芬·高克罗杰长期从事科学文化的专业研究,他从西方科学文化的起源入手,研究其发展路径和潜在影响。通过详实的案例和引文揭示出西方科学文化作为特殊的认知实践和文化产物,是如何影响和塑造现代思想研究问题和价值观念的。他大胆质疑了所谓西方科学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与宗教分割的能力这一观点,提出科学并非与宗教对立,而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宗教的驱动。
这是一部兼具科普性与实践意义的佳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疟疾的基础知识与中国抗疟的实践经验,中英对照,打破语言屏障。从疟疾的症状、传播途径到社区动员、基层防控策略,书中内容覆盖全面,适合各年龄段读者轻松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高清特写蚊子、防控示意图等直观展现抗疟知识与历史事件,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抗疟的艰辛与辉煌。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公共卫生专家,都能从本书获得疟疾防控的启迪与力量。它不仅是致敬中国抗疟史的佳作,也是推动全球健康未来的倡议。让我们共探疟疾防控之秘,携手共创一个无疟疾的美好世界。
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本书收编的内容截至2020年底。本书分为16个部分,即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人民健康水平等,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各章前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