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生、毕业生共同创作的医学人文故事,执笔人均为协和高人气作者,所设栏目包括 凌晨四点 心术 都是天使惹的祸 白色剧场 向死而生 历史的蛛丝马迹 ,这些栏目下的文章由 协和八 公众号推送后,在医圈受到好评,广为流传。作者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不仅刻画了医院的场景,还用心观察和体会人情百态,真实再现了鲜为人知的协和故事,记录了一个个幸运与不幸交织的生命,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协和医生,展现了生死救护背后的爱恨博弈,折射出生命断面的真实思考。本书书名以一句 医生你好 的问候拉开序曲,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长亲自撰写序言,历数协和家珍,为本文所传递的医者情怀点赞。 本书是一部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抚慰患者心灵,慰藉医者神圣职责,传递医学正能量的医学人文故事读本。书籍编排
《从一到无穷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得主乔治·伽莫夫写作的科普经典,是了解科学各领域的经典科普入门读物。爱因斯坦曾亲笔推荐,清华大学校长将本书作为赠送新生的礼物。作者以生动幽默的笔调,用数学贯穿全书,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遗传学等数十个学科的知识巧妙融合,汇集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精彩发现。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医生,你在想什么》是医生、科普作家王兴继《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之后,为所有需要看病的人写的一本医疗科普书。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很多人在第一次去医院时会迷路,不知道身体的问题属于哪个科室专业的范围,不知道内科外科的分别,听不懂医生的诊断,因过度担心多挂很多医院的号、做多次不必要的检查,迷失在网上各种或真或假的医学诊疗建议中……《医生,你在想什么》则是一位专业的医生,从老百姓生病后的寻医、问诊、治疗各个环节中可能碰到的相关问题出发,为生病的普通人提供一堂“每个人的疾病课”,让看病变得简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于 1960年 8月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年 10月分配到吉安地区卫生防疫站任传染病、流行病学医师。1968年 10月调入吉安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工作至今。在中医科工作期间,看到寻肖老诊治的患者很多,效果好,按时上班,推迟下班,善用大黄起沉疴、治愈者众,被群众美誉为 肖大黄 。肖老治病确有疗效,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肖老好好学习,学好中医,于 1969年起便自发地跟随肖老学习。1978年由院领导安排我正式拜肖老为师,潜心学习十余年,是肖老的学生、助手和传人,深得肖老的真传,并协助肖老著述医论、医案等。我虽然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但自觉中医理论欠缺。因此,于 1975年在吉安地区卫生局主办的 西中班
《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 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 医者的仁心 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明明还很年轻,怎么搞得一身伤病!我们的身体每分钟都在变化,懂得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找回健康通透的生活,才不会疲于奔命! 南师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身体及情绪的感觉也有春夏秋冬。人的生命是个小天地,天地的大法则与人的身体是一样的,这叫天人合一。不是这个天跟人怎么合,而是说生命的法则、那个动力跟天地是同一个规律的。 ◎没有好身体,一切都免谈!六大单元,讲透健康养生知识体系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
全书包括约70种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传染病、慢性病、癌症、地方病、妇女重点疾病、儿童重点疾病、青少年重点疾病、老年人重点疾病。依据卫生健康的新政策、新精神、新要求,根据各种疾病防治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时俱进,修订完善健康教育处方(2020年版)原有的45种健康教育处方,增补2020年以来新开发的25种健康教育处方,丰富健康教育处方覆盖的病种和内容,更好满足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人员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需要。
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干预技术、病人心理及其干预、康复心理、药物心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本教材内容体现高职高专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与医学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心身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技能,有利于学生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教材的构思独特,整体内容的编排上做到先基础,后技术,再应用;内容新颖生动,每节均有与正文相关的典型案例及知识链接,配有目标检测题、实验指导、常用心理测量问卷等,便于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掌握。
本书探讨了医疗卫生领域开展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至三章梳理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与基础知识,第四、五章分别从直接、问接层面说明了社会工作在卫生服务中的干预方法,第六至九章重点分析了疾病防控、临床治疗、康复服务、精神卫生领域中社会工作的运用,第十章着重探讨了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问题。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素材新颖得当,注重实务运用,可供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精神疾病数理诊断学是数学原理与方法在精神医学领域应用的跨学科科学,是医药信息学的分支。由于精神活动具有多种复杂属性,难以精确定量研究,因此,数理诊断方法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都是目前精神医学领域的薄弱环节。本书系统地讨论了概率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在精神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通过大量应用实例探讨和验证了各种诊断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介绍了诊断数学模型的效度、信度检验方法,同时详细论述了数理诊断系统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为什么只要醒着我们就离不开手机,为什么疫情中的我们更容易自投罗网?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他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逐章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对此书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拯救手机大脑的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写作应该崇高、严肃,同时也将大脑视为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既是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的桥梁,也是一个不可亵渎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经科学家的立场,却一直在与此唱反调。在作者看来,大脑确实复杂难懂,也的确非常有趣,但若就此把它特殊化,认为它批评不得,就会很没意思。反倒是大脑那些较为随性、杂乱的特性,与其完全无视,反而更应该重视,甚至大书特书。因此,本书不仅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而且讲的还都是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关于大脑想知道的一切。
本书是美国教育领域的记者和撰稿人丽莎?路易斯为家长们提供的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指南,旨在帮助青少年获得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以提升学习力、健康力、幸福力。本书适用于那些想帮助疲惫的青少年睡好觉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本书分析了为什么青少年的睡眠如此重要,以及睡眠在青少年时期如何变化的科学知识,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技巧和策略,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帮助青少年避免不良的睡眠模式。 ,作者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概述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社区和学校宣传使青少年 健康、睡得 好的路线图。
背痛是久坐人士最常遇到的问题,当它发作时,往往让人苦不堪言。患者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找到缓解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治疗要么效果欠佳,要么无法持久,甚至完全无效。本书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背痛自救办法,它来自临床经验丰富的脊骨神经医师杰里米和文笔幽默、酷爱运动的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既严谨可靠又通俗易懂。仅仅通过每日半小时的锻炼和适当的行为改变,你就能轻松找回脊柱中立位、强化核心、唤醒臀部,让背痛得到显著缓解,还能养成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当你的脊柱始终处在健康的中立位时,疼痛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书分为21个章节,每个章节讲述了一个科学主题的核心知识点,内容涵盖从引力到黑洞,从狭义相对论到全球变暖等各种热门的科学话题。作者希望读者只理解每个要谈论的主题的中心概念,因为其他一切知识都是从这个概念延伸的。书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科学事实、有趣的科学史和杰出的科学家,这些都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内容生动有趣、轻松易读,可以帮助读者轻松了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最关键的科学难题。
这是一本深蕴人文关怀的药物发展史,帮助你理性看待疾病,多一点思考,少一分恐惧。 本书从一位一线科学家的专业视角出发,讲述了十余种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的故事。从广为人知的降压药,到如今备受热议的宫颈癌疫苗,从价格一度令人瞠目结舌的乙肝疫苗,到有望对抗多种癌症的抗癌药物,新药研发的历史也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本书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再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
本书结合脑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与作者自身的实验数据,以记忆、复习、压力、动机、睡眠等学习影响因素为话题,讲述了大脑无意识活动的相关规律, 并介绍了运用大脑规律提高记忆效率、增强学习动机,减轻压力的实用技巧。此外,本书进一步探讨了人脑与人类意识之间奇妙关系,可以帮助读者从本质上了解大脑与自我,提升认知层次。 本书可作为学生、职员的高效学习指南,也可作为了解大脑秘密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