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選擇如何「坐月子」是教化的結果?! 咒術、陰陽五行、卦象 竟和中國傳統醫學療法息息相關! 中國傳統醫學中無法言明的「意」,本書帶你理解! 「醫者意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中醫論者常常言及的一句話。貶斥者認為:中國所有的學問都帶有一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神秘性,最足為知識擴大之障礙,而醫學即其代表;褒賞者以為一個「意」字,概括了有別於現代實證科學之另一種醫學體系的最基本特點 理論的神秘、療法的靈活、醫家的悟性,都盡寓其中 。然而古代的醫家究竟是如何以「意」來構建這門學問,似乎並無人深究。 本書沿著傳統醫學自身的發展脈絡,探索「意」的歷史蹤跡;同時又注意到在近代西方科技繁榮昌盛、普及全球之後,唯有中國傳統醫學仍然具有不衰之生命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我們不能完全用
本書探討自漢至隋皇帝與皇太子的經學教育禮制,依受學期間、學成儀式與學成後再度研習三個階段進行論述。主要針對執教者(伴學者)、受業年齡及教材、教育儀式、講經集會、教育地點等,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如執教者與伴學者的待遇、經書教育成果的評量等,予以探索。尤其在辨別實際執教者非名義上的師傅 太傅、少傅,而是朝臣以侍講、執經、侍讀等名銜兼職入授;釐清因不同身份、場合,所行釋奠禮實有差異,以及講經與釋奠禮之關係等;並詳細考察有關經書的講經集會也非僅一種,有因釋奠禮而舉行者,是作為幼君、儲君受學告一段落的考成典禮;也有平時召集群臣研討經義而舉行之講經集會,屬於學成後再度研習。凡此,均能提出有異於前賢的相關看法,並廓清歷來諸多疑義未解之處。
內容簡介 一代英雄忽必烈與幕府強人北條時宗隔海博弈 歐亞蒙古鐵騎與勇悍日本武士正面交鋒 一窺日本神風傳說的起源 理解忽必烈時代的東亞世界 第一部系統描述元日戰爭的中文讀物 融合多方視角,揭祕「元日戰爭」中鮮為人知的野心、陰謀與偶然 忽必烈如何在兩次失敗的東征後,掌握東亞局勢。 即使天意未能幫助他,他依然心心念念打算第三次出征? 一二七四年和一二八一年,忽必烈兩次派遣軍隊,跨越海洋征伐日本。長久以來,由於史料相對缺乏,以及研究者立場和角度不同,關於這兩場元日戰爭的真相撲朔迷離。元朝未能征服日本,僅僅是因為「天幸」從中作梗,還是有其他原因?這場在歷史上並不多見的大型對外戰爭,對元朝來說未能成功開疆開土,對日本來說則是一場成功的國土保衛戰,中日關係在此階段有別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