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經》,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開山之作與主要源頭,也是中國歷史上*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一書雖僅五千餘言,可是歷代有關《老子》的著述,卻不下千餘種,一是其思想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使人一接觸,就感到其中別有天地,廣大無垠,非要窮其究竟不可;一是其思想已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軀體裡,如「知足常樂」、「柔能克剛」、「功成身退」等,可見《老子》受世人重視之一斑。 本書目的即在以現代語言,把《老子》注釋、翻譯出來,以供現代人閱讀,希望能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充滿哲思的精神食糧。
內容簡介 西塞羅在《論老年》駁斥退休、體能衰弱、無法享受生理上的快樂,及死亡迫近為老年之所以悲慘的四個主要原因。首先,西塞羅闡述老人無所謂退休問題,且活到老學到老。其次,老年人雖體能衰弱,卻不表示他們對國家毫無貢獻;此外,節制與適度的運動有助於老年人保持體力。再者,生理欲求的下降,反而使得老年人更能專注於智性與德性的成長。最後,死亡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比例高於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此外,若死亡是自然之事,人終將一死,但要能平靜以對,必須對死亡有畢生的思考。
佛教經兩路傳入中國:由古印度經西域入漢地中原,再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地,謂之北傳佛教;由東南亞入中國雲南一帶,為少數民族所信仰,謂之南傳佛教。盛行於漢地的,以傳承角度視之,為「漢傳佛教」。本書另闢蹊徑,從文化角度切入,稱這種傳入中土並與中原文化結合的佛教是「漢化佛教」。這種「漢化」滲透於各種佛寺、佛像、經藏、僧人生活戒規之中,有書裏的上百幀插圖為證。作者旁徵博引,多方比較漢化與原始佛教的差異,如釋尊生涯故事、諸佛造像相貌、觀音職責演變,以及佛教與道教、民間宗教、《封神演義》等名著的互動,全都娓娓道來。此書解說淺白透徹,結構清晰有條,文風幽默諧趣,不時教人會心微笑,實乃理解漢化佛教的上佳入門讀物。
「這本書就是我的聖經!」 北野武動搖你人生追求的終極思考書 「下流的我才更懂,什麼是品格,什麼是夢想的真諦、人生規矩、瀟灑、表演。懂了下流,也就懂了什麼是終極有品的『上流生存之道』。」 是故弄玄虛嗎?這位憑著講犀利真話而成為日本最強評論者的思考家自有一套哲學: 像我這樣舊街區窮人家出身,以淺草貧窮藝人的身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男人,為什麼能往上爬,到現在變成有錢人還穿著愛馬仕呢?我連鞋子都穿愛馬仕。 不管怎麼想,這都是下流到了極點的表現。或許有人會說:你這個下流又低俗的人,有什麼資格在那邊談論品格啊? 不過,用我常講的「鐘擺原理」來比喻的話,因為貧窮而認識了下流極限的人,就像吊擺會往反方向擺盪,盪到底自然就明白了終極的上
近代西方最 近代西方最偉大哲學家之一,康德思想精深宏大之作 理解鉅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摘要性讀本、探討西方形上學問題的奠基之作 當前中文世界最可靠的一部譯本 1783年出版的《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是康德為了使讀者理解《純粹理性批判》這部畫時代鉅著,而特別撰寫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由存在於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與形上學中的先天綜合命題出發,追溯使它們成為可能的條件,先一般性地追問:先天綜合命題如何可能?再針對不同的學科分別追問:一、純粹數學如何可能?二、純粹自然科學如何可能?三、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四、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 基本上,本書按照分析法撰寫。除〈前言〉與〈緒論〉外,主要構成是以「先驗的主要問題」為題的三編:第一編回答「純粹數學如何可能
本書包含作者數年來對靈魂與心的看法,由「靈魂與心」、「孔子與心教」、「論古代對於鬼魂及葬祭之觀念」、「中華民族之宗教信仰」、「中國思想史中之鬼神觀」,一直談到「儒釋耶回各家關於神靈魂魄之見解」,這幾篇為作者早年的觀點。從「再論靈魂與心」、「重申魂魄鬼神義」、「漫談靈魂轉世」、「生命的認識」、「人生向何處去」到「人生之兩面」,則為近年來的看法。各篇所見,或有不同,大體則一貫相承。措辭雖有重複,然要之可以各自成篇,一依其舊,亦可看出作者對此問題歷年存想累積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