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附贈仁波切加持書籤 ◆線上教育者的經驗分享,佛法實修者的心靈建言 想得到好結果,先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所覺知,才有選擇的能力;學會轉念,人生的路就很寬。 你可以選擇走向更好的人生,通向究竟的智慧之道。 在這條自我實現的路上,讓博士仁波切為你加持。 本書以「遠得要命的王國——華梵大學」的故事為緣起。華梵遠在石碇雲深不知處,高達海拔550公尺,是名副其實的「全國學府」。華梵有一位「神氣」十足的老師——黃英傑,他是轉世活佛。偶爾可以看見黃老師穿著法袍,穿梭在年輕學子與山青水碧的校園間,這時候,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黃老師是「巴麥欽哲仁波切」。仁波切轉世在人間,任務就是調伏眾生之苦。在學校,仁波切老師又是如何大顯神通調伏「三不一沒有」——不思考、不反省、不要答案、沒
二十萬冊限量紀念版 畢業季禮物書 尼采是哲學家,但他不是那種思索、論述抽象難解事物的人,他是為活在現世的人們創造哲學思想。 尼采之所以留名後世,是因為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將其獨特的觀點、盎然的生命力、不屈的靈魂、高傲的意志,化為一句句名言與短文,打動許多人的心。 尤其是簡短的警句與短文,更是彰顯他那不凡的思考力。本書特別從中挑選反映現代人心靈層面的佳句短文,加以編篡成冊。 雖說是短句,卻充滿尼采式的發想魅力,好比這樣的論述:「人類的肉體存在著莫大的理性,還有稱為精神的小理性。」如此大膽的發想,確實帶有藝術般迷人的魅力,不是嗎?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金錢與利潤就是絕對價值,要是找不到絕對價值,內心就會惶惶不安。 摘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的一句話:「我們在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是其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及哲学变革的枢轴。由刘贵祥著的《马克思的感性活动论研究--一个生存现象学视角的探索/兰州大学敦煌学与人文科学系列研究哲学丛书》致力于追问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如何可能”。为此,作者分别从发生线索、文本依据、主要内容、通达视域、理论意义五个方面对该主题予以探讨。全书自觉将马克思哲学重置于中西两大哲学系统之中,以生存现象学为视角,指证马克思学说的性质本质上是历史现象学的。这一指证既超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三种对立”,也构成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