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專聘學者 許進雄教授 以其 bi生之研究 傾囊相授 國內 跨文字學 *人類學*社會學 有系統且分門別類介紹甲骨文的叢書 古代人想盡辦法透過圖象表達抽象的概念,若能了解一個字的創意,就能了解造字的社會背景,與當時的生活經驗。 對於古人來說,白天四處尋找食物,晚上有一個安全的地方睡覺,是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兩件事。為了避免雨季水漲的災難,古人選擇比較高亢而可避免水災,又接近水的地點生活。人口增多之後,農業逐漸發展,需要擴充耕地時,就得遷移到河流兩岸的高地,這些地點沒有自然的洞穴可以藏身,便漸漸構築起自己的房子了。 當人們尋找食物的範圍不斷擴大,活動的距離較遠,與他人的接觸機會增多,更可以促進經驗的交流,使得文明發展加快
來自異世界的殘酷與悲傷,卻是現代人心靈的恩寵 為什麼不論東西方的民間故事,總有這麼多殘忍暴力的情節?這些恐怖、殘酷有什麼作用?適合給孩子讀嗎?需要改編嗎? 河合隼雄在出版《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後,將未竟的議題整理為本書,探討日本民間故事常見的凶殺、人鬼混血、異類通婚、夢、變身、死而重生、訪龍宮等主題。他試圖在民間故事與格林童話的對照間,找出日本人心理的深層面貌。 他相信,唯有了解自己民族的深度心理,才能解開在現代化中適應不良的心理問題。 若將民間故事視為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實,便能明白故事中為何充斥殘忍,因為人心中的殘忍就是家常便飯。當孩子聽到殘忍的情節,他們會明白這是發生在內心世界的事,並將其內化,於是孩子就不需要在現實中做出殘忍的舉動。 書末
内容简介: 漢字在各種蟹行文字橫行的今日世界中,獨自以其特有之方步直行其間。它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經歷了這麼悠遠的時間長流的淘洗和淬鍊後,使它有了最優美的外表和最完美的內蘊,實在是這個星球上藝術性的文字。本書揀選了一百七十餘個象形字,分成日月、雲雨等十個類目,以圖解分析的方式,加上作者獨特的見解,深入淺出地展現出了這一百七十餘個文字演化的整個過程,細細地去品味欣賞,會讓你覺得每個文字都似有生命一般的在眼前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