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內容簡介: 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民主共和國家的先行者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地中海世界的唯*霸主──威尼斯共和國 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系教授,湯瑪士.麥登《榮耀之城.伊斯坦堡》姊妹作 喜愛羅傑.克勞利《財富之城》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的威尼斯全史 「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拉爾斯.布朗沃思評價:「(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 【內容簡介】 一群來自羅馬的失根難民,在貧瘠低濕的潟湖上創建出 沒有陸地的城市,沒有領土的帝國,沒有王者的政權 西元五世紀,威尼斯人逃離入侵義大利本土的日耳曼蠻族,在亞得里亞海潟湖間進行捕魚貿易,開始構築他們心目中的一方世外樂土。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為連綿一百二十位總督、千餘年的共和國歷史劃下句點。 在這長達
《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 內容簡介 對於專業或非專業的讀者來說,李歐梵教授的這本新書都是了解中國文化不可錯過的精彩讀本。他選擇了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 統、江河歲月、飲食男女、魑魅魍魎、魂兮歸來,並在每一面向中選取一二篇代表性的古今經典文本,從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等角度暢談他對中國文化理解與感受。 李教授在中外古今的廣闊視野之下講解中國經典,融匯數十年眼見學識,旁徵博引、不落窠臼,加上他性情中人的風趣痛快,使講稿豐富多元,趣味盎然。他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專家學者一同講授與對話,並在數講之後增寫「續論」,進一步闡發講稿中的精彩之處。 作者簡介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作家、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