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相聯的時代已經來臨, IoT物聯網收集的大數據是 AI 的基礎 2020 年物聯網裝置數將達到 500 億個, 商機直逼百兆。未來將是 IoT、大數據、AI 的時代, 三者息息相關, 而物聯網感測器裝置則是收集數據最重要的前端。 面對新時代, 我們推出「用 Python 學物聯網」套件, 以易學易用的 Python 來撰寫程式,搭配感測器與電子元件的使用, 更進一步結合 Web、MQTT、IFTTT、LINE 等網路技術, 帶入物聯網的思維, 創造有趣的創客應用。 Learning bydoing, 從做中學才能實際體驗, 在看得到效果的創客實作中, 更能加深印象, 體會其中的邏輯運作原理。 本書特色: □ 以易學易用的 Python 語法實作物聯網應用 □ 軟硬體整合 - 立刻創造有趣的生活應用 攘括*技術:雲端/手機感測、雲端/手機遙控、雲端資料庫、雲端資料統計圖、Open Data、網路爬蟲
内容简介 「大數據會消失,資料科學不會」 「所有的科學都是資料科學」 ―――資訊科學時代最需要閱讀的一本書――― 東京大學資料科學人氣講座全收錄──── 傳說中的東大松尾研究室超熱門課程,di一手內容完整公開! 用Python學習基本的程式撰寫,邊做邊學,鍛鍊最強的資料科學技能! 收錄大量練習題和綜合題演練,打好理論基本功,具體應用於實務現場! 體驗資料科學的魅力,培養整合跨領域課題的創造力! 所謂科學,是從世界上混沌的現象裡找出本質,逐步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在日漸龐大的各種資料當中,運用科學的力量解決各種問題,便可說是資料科學。 資料科學不僅只是數學(統計、機率、機器學習等),更是借用IT等各種力量,不斷挑戰世界上的難題與背後課題的綜合領域。 運用這樣資料科學和人工智慧的力量,減少浪費與沒
內容簡介 從浣熊小屋到亞馬遜的咖啡農場, 從後院花圃到印度喀拉拉邦的香料之路, 本書將帶給你一場知識、冒險以及驚奇的饗宴。 你知道嗎?――種子就像「帶著便當的嬰兒」,有些會提早把便當吃個精光,有些卻是一口都不吃。植物為了保護它的種子,就像爸爸媽媽幫寶寶洗完澡後會為他披上浴巾一樣,也發展出「為胚胎穿新衣」的策略。種子非常有耐心,可以沉睡數百乃至數千年,只為等待絕佳的發芽時機。種子也非常擅於權謀,知道要怎麼生出有點硬又不會太硬的外殼,這樣可以選擇性的被「理想敵人外帶去旅行」 你又可曾想過:光是為了尋找肉豆蔻與胡椒就促成了地理大發現,泡在咖啡館裡也能點燃啟蒙革命,一粒粒的棉花籽竟為工業革命揭開了序幕。晉惠帝在聽說老百姓因為稻米不足而餓死時,曾說:「何不食肉糜?」,以致後來
從自然界找科技解答,將成為未來進步的關鍵! NASA、哈佛、喬治亞理工學院,傾力投入仿生研究, 全球製造與工業高峰會將「仿生科技」定為2019年會議主題, 美國FBEI研究所預估,2030年仿生相關產業將在全球創造1.6兆美元GDP。 從太空探索、學術研究,到製程改良、賺錢商機與永續社會, 師法生物智慧的新趨勢,將徹底改變你我的世界。 蛇是繩索狀卻能飛,烏賊是色盲卻能根據環境改變體色, 火蟻蟻群不怕大洪水,因為牠們可以一隻鉤一隻形成大球結構漂浮於水面 生物的生存智慧迷人、有趣,而且充滿驚奇, 更重要的是,它將引領我們找到複雜問題的簡單解答。 ( )人類這樣設計迷彩: 淺色調、圖案小,形成等明現象,襯著背景更顯突出,等於在說:「請用槍打爆我的頭。」 (○)烏賊這樣設計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