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由微分和积分构成的。因此,学习微积分就是我们主动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种方式。微积分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充满数学魅力和乐趣的领域。 然而,微积分的理论性非常强,学习难度大,是最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部分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并阐明本质,本书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配以简单的图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本书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前准备、60分钟揭开微积分神秘面纱的四大步骤、所谓 微分 是指什么?、所谓 积分 是指什么?。 本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说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公式推导过程及实际应用意义。本书讲解循序渐进,生动亲切,没有烦琐复杂的计算过程,是一本写给不擅长数学的成年人的学习微积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算学发展一直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并且在解决技术与工程发展中的问题发挥出色。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少年朋友揭开中国古代数学的神秘面纱。在这里,您将了解从 记数 到 算术 的发展过程,了解被称为 中国数制 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了解古人计算面积和体积所使用的方法,了解《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重要典籍,了解神秘的 河图 与 洛书 、华容道、鲁班锁等经久不衰的古代益智游戏,领略中国古代数学的魅力。
文章从数字与数字类型讲起,介绍数字、数学运用的历史、趣味故事,数学在国际象棋、文学电影、艺术等方面的应用等,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读者介绍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激发读者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大家继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本书以高位分段累加计算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实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在普遍情况下的简化计算法则,实现了数的运算在通常情况下即能顺利通过心算速算来完成的目的。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介绍了高位分段累加算术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实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的一般心算速算应用;第九章介绍了特殊条件下的心算速算方法,并运用高位分段累加算术解读了古印度吠陀数学乘法五式和除数是九的除法速算方法。第二版增加了直写答案式简化计算方法,更有利于大众应用。介绍方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并详细讲解了方法的论证过程,有益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应用,利于普及。掌握了本算法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方法若能广泛应用于中小学
《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伽罗瓦理论》从 解三次和四次多项式方程的故事 、 向五次方程进军 、 一些数学基础 、 扩域理论 、 尺规作图问题 、 两类重要的群与一类重要的扩域 、 伽罗瓦理论 及 伽罗瓦理论的应用 八个方面逐步展开。按历史发展,从解一元一次方程讲起,详述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以及一元四次方程的各种解法,从而自然地引出了群、域,以及域的扩张等概念。在讨论了集合论后,又用近代方法详细阐明了对称群、可迁群、可解群、有限扩域、代数扩域、正规扩域以及伽罗瓦理论等,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解决一系列重大的古典难题,如尺规作图问题、三次实系数不可约方程的 不可简化情况 ,以及伽罗瓦的根式可解判别定理等。 《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伽罗瓦理论》可供高中学生、理工科大学生、大中学校数学教师,以及广大的爱好研读数学
200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克莱基金会发起了一场颇具历史意义的竞赛: 任何能够解决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人,在专家认定其解答正确之后,都可以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对这七大问题的解答(或者解答不出)将对21世纪的数学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问题涉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中大多数*迷人的领域: 从拓扑学和数论到粒子物理学、密码学、计算理论甚至飞机设计。著名的数学阐释者德夫林在本书中向我们讲了这七大难题的内容、由来以及它们对数学和科学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演变》是一本由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所著的杰作,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数学的发展和演变。与研究数学的历史或哲学不同,怀尔德把数学视为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他的研究揭示了数和长度等概念是如何受到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的。从初步的概念开始,本研究探讨了数的早期演变、几何的演变以及实数中对无穷的征服。对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以对现代的演变的研究结束。 《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不能被看成是一部纯粹研究数学历史的著作。数与几何的发展基本上体现了高等数学发展的所有特点。作者通过数与几何概念的演变,深刻地揭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同时受到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作者首次引入人类学的方法而非专业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得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结论,为理解
集合论的主要概念(基数、序数、超限归纳)对于所有数学家都是*基础的,并非仅限于研究数理逻辑或集合论拓扑的专家。通常分析、代数或拓扑学的课程只会给出基础集合论的一个概貌,然而事实上它足够重要、有趣和简单,值得慢慢地学习品味。 《集合论基础》使得读者能够以悠闲品味的方式学习集合论的内容,它适用于广大范围的各类读者,从本科生直至那些想要*终掌握超限归纳并且理解它为何总被Zorn引理替代的专业数学家。 《集合论基础》介绍了 朴素 (非公理化)集合论的所有主要内容:函数、基数、有序集和良序集、超限归纳及其应用、序数、序数上的运算。《集合论基础》还包括对Cantor-Bernstein定理、Cantor的对角构造、Zorn引理、Zermelo定理和Hamel基的讨论和证明。此外,书中还给出了150多道问题,循序渐进地揭示了集合论基本思想和方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数学系主讲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20多年的结晶,全书共3章,*章,直线与平面;第二章,曲线与二次曲面;第三章,非欧几何,包括球面三角形、射影平面几何与双曲平面几何等内容. 书中许多定理和事实是重新证明过的,有些章节完全是作者自己编写的. 每章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其中不少习题是复旦大学数学系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的考题.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 空间解析几何 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从求解多项式方程到阿贝尔不可能性定理 细说五次方程无求根公式》试图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把初等数论、高等代数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串在一起详加论述。 《从求解多项式方程到阿贝尔不可能性定理 细说五次方程无求根公式》分为六个部分,从 多项式方程的求解与数系的扩张 、 整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与理论 、 数域、扩域与代数扩域的一些基本理论 、 多项式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与理论 、 阿贝尔引理、阿贝尔不可约定理以及一些重要的扩域 、 多项式方程的根式求解、克罗内克定理与鲁菲尼 阿贝尔定理 逐步展开,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细说 不可能性定理 的种种方面。 《从求解多项式方程到阿贝尔不可能性定理 细说五次方程无求根公式》可供高中学生、理工科大学生、大中学校数学教师以及广大的数学爱好者在学习与教学解多项式方
本书由131个 无需语言的证明 的图片组成,每一个都非常精彩。当从一个图片中悟出为何该图片证明了相应的数学结论时,读者便能够体会到数学绝妙的美,所以这本书叫做数学写真集。书中的素材选取自国际数学杂志中一流数学家发表的文章。
库尔特 哥德尔是一个智慧巨人。他的不完全性定理不仅改变了数学,而且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学。哥德尔定理粉碎了逻辑最终将使我们理解整个世界的梦想,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什么是理性思维的界限?我们能够完全理解我们自己造的机器吗?我们能够搞清楚我们心智的内在工作过程吗?当研究结果缺乏逻辑的确定性时,数学家还怎么继续工作?在这本书里,我们最终遇到了置身于这些深邃思想背后的那个人。约翰 L.卡斯蒂和维尔纳 德波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人物: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执己见。 正像卡斯蒂和德波利所明断的那样,哥德尔的影响是持久不衰的。他的工作不仅使数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且波及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甚至还包括宇宙学。
《1 1不总等于2》是一门令人惊叹的数学课! 1 1=2,这可太简单了,谁不会啊! 那么,一个苹果加一个梨等于多少呢?是两个什么? 数学在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万物逻辑始于1 1,宇宙的尽头是1 1。搞懂数学的底层逻辑,你会发现,数学和物理原来是这么回事! 原始人类能否理解 1 1=2 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如此简单的算式呢? 薛定谔的猫 在二进制里有着怎样的解释? 数学到底是一种发现还是一种发明?
《数学与人文》丛书第三十一辑将继续着力贯彻 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 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 本专辑登载丘成桐先生的两篇专稿,恰好分别是涉及中外两个著名高等学府的学术行政工作的回顾和评论,读来令人颇受教益和启发。在 数学与物理 栏目中,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指出,数学和物理很多情况下都是密不可分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与统计系的孔良注意到,物理和数学从一开始就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Charles F. Doran 和 Ursula A. Whitcher的文章再次证明,数学与物理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可思议的密切联系。 我们期望本丛书能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欢迎,期待读者对办好本丛书提出建议,更希望丛书能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站在文化人类学的立场,描述了数学的性质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认为数学是一般文化的子文化,它的现状和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把文化系统的各个成分当成一种向量,这在文化人类学当中是一种创新, 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分析和理解支配数学学科发展的力量。在关于数学的人类学方面,怀尔德一共写了两部著作,*部著作是《数学概念的演变》,本书是第二部。《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是对《数学概念的演变》所涉及内容的进一步精致处理,作者明确提出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他充分借助数学史研究的已有成果,同时又运用文化学的视角和方法审视一些重要的数学历史现象, 获得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结论。把数学视为一个文化体系,不仅有助于理解现代人文数学哲学观,而且能较好地解释至今为止哲学或心理学无法解释的数学历史现象。
《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类型)教材相配套,分上、下两册,共十一章,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无穷级数等内容。每一章由内容摘要、典型例题与同步练习、练习题(题后附有参考答案)三部分组成。本书主要阐述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剖析了《高等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本书由周晖杰等主编。
本试卷根据《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编写而成,是配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写的《高等数学上册》第八版的同步测试卷。 本试卷章节内容安排与教材同步,包含七章及期中、期末18套试卷及试卷习题解答,知识点思维导图(配套知识点视频),考研真题及解答。本试卷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配备了60个高等数学知识点视频、43个典型例题精解视频、12个同步测试卷解题视频,以及330余道基本概念自测题及解答。 本试卷可供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同步训练、期中期末考试自测及考研备考刷题用。
《复半单李代数》源于作者1965年的讲义。该书前两部分是一个概述,幂零,可积的,半单李代数。复半单李代数包含在第三、四章。*后一章论及在没有证明的情况下,如何由李代数转向李群,这部分只是一个简单介绍。目次:幂零李代数和可积的李代数;半单李代数(一般定理);嘉当子代数;sl2及其形式;根系;半单李代数的结构;半单李代数的线性表示;复群和紧群;索引。读者对象:李群、拓扑和代数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