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摩擦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表面和摩擦、磨损、润滑三大领域。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摩擦学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为机械系统中的表面和摩擦,介绍真实表面、接触与摩擦。第3章为机械部件的磨损,介绍基本的磨损类型、机理及其防护技术。第4章为润滑剂的选择与润滑设计,介绍润滑状态的确定方法、相应的润滑剂选择方法和典型润滑结构的设计。第5章为典型表面摩擦学设计,针对典型工况,简述常见的摩擦学设计方法,包括表面处理、织构技术等。第6章为机械摩擦学分析与测试,介绍从实验室标准试样试验到工程实际台架试验的试验方法。第7章为典型零部件的摩擦学分析,以工程中的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导轨与滚动丝杠等典型部件为对象,介绍摩擦学在其中的应用。各章末附有思考练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 摩擦学 课
《流体力学/普通高等院校教材》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参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10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道恒定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流体运动参数的测量和实验。书中对主要的流体力学术语标注了英文,每章配有课后习题。 《流体力学/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类专业和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或水力学课程的辅助教材,或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禹华谦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是根据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的流体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目前加强理论基础、拓宽基础知识面、按大类培养的教改思想编写的。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明渠流动,堰流,渗流,可压缩气体的一元恒定流动等。各章均选编有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为便于使用,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的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消防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地质工程等有关专业本科、专科(包括自学考试、函授和网络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针对大气科学学科的特点,重点讲述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概念,第2章介绍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第3章讲述有关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4章至第7章分别介绍流体涡旋动力学、流体波动、旋转流体动力学和湍流等与大气科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每章小结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配有相关的例题和习题。
基于作者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重点讨论Stokes层从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问题。主要分为五方面内容, 章对Stokes层研究的来龙去脉进行论述,并引出本书即将探讨的问题;第2章介绍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第3章对全波数下全局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包括展向周期变化的槽道流的全局稳定性问题;第4章基于对转捩过程中的修正基本流的稳定性分析,揭示其转捩过程中“breakdown”的机理,并探讨各阶扰动的演化规律及对转捩的影响;第5章针对壁面的表面粗糙度引起的Stokes层转捩问题,在不同形式的粗糙度下进行大量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粗糙度的几何参数对转捩“breakdown”的影响规律,得到引起转捩的临界参数,并进一步得到不同参数下的“转捩线”;第6章给出Stokes层在间歇湍流阶段的特性。
为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编写的与《理论力学》(第3版,李卓球等主编)配套的习题册。由于教材中的习题较多,精选了一些在理论力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习题,共109道。该习题册一般情况下可满足教师在每课后布置2~3题左右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的多少选择性地布置相关的作业。 习题册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描述和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习题册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石油、航空、航天、土木、水利、船舶、海洋等专业学生中、少学时的课后练习。
为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编写的与《理论力学》(第3版,李卓球等主编)配套的习题册。由于教材中的习题较多,精选了一些在理论力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习题,共109道。该习题册一般情况下可满足教师在每课后布置2~3题左右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的多少选择性地布置相关的作业。 习题册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描述和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习题册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石油、航空、航天、土木、水利、船舶、海洋等专业学生中、少学时的课后练习。
本书包含金属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实验、低碳钢拉伸时弹性模量E值的测定、圆轴扭转时材料剪切弹性常数G值的测定、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应变片组桥实验、纯弯曲梁正应力及泊松比μ的测定、弯曲变形测量实验、弯扭组合梁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的测定、弯扭组合梁变形时内力素的测定、压杆稳定实验、冲击实验、光弹性认识实验、疲劳裂纹的预制、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的测定、高次超静定钢架的应变测试及应力分析实验等试验项目。
本书分为4章:第1章介绍了材料力学的实验内容、实验标准以及要求等;第2章主要介绍了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设备以及实验方法,并介绍了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及疲劳等几个典型实验;第3章着重介绍了电测应力法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电测应力实验设备,并介绍了应用应变测试原理制作的传感器;第4章为电测应力实验项目,详细讨论了电测应力实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若干电测应力的典型实验。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力学课程的实验教材。
为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编写的与《理论力学》(第3版,李卓球等主编)配套的习题册。由于教材中的习题较多,精选了一些在理论力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习题,共109道。该习题册一般情况下可满足教师在每课后布置2~3题左右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的多少选择性地布置相关的作业。 习题册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描述和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习题册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石油、航空、航天、土木、水利、船舶、海洋等专业学生中、少学时的课后练习。
本书根据普通高等院校“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编写而成。本书详细阐述了“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中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是“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理论教学的配套教材。书中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力学实验意义、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及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实验,材料弹性常数 E 、μ的测定,梁弯曲正应力实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压杆稳定实验,超静定梁实验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课程的实验教材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