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摩擦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表面和摩擦、磨损、润滑三大领域。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摩擦学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为机械系统中的表面和摩擦,介绍真实表面、接触与摩擦。第3章为机械部件的磨损,介绍基本的磨损类型、机理及其防护技术。第4章为润滑剂的选择与润滑设计,介绍润滑状态的确定方法、相应的润滑剂选择方法和典型润滑结构的设计。第5章为典型表面摩擦学设计,针对典型工况,简述常见的摩擦学设计方法,包括表面处理、织构技术等。第6章为机械摩擦学分析与测试,介绍从实验室标准试样试验到工程实际台架试验的试验方法。第7章为典型零部件的摩擦学分析,以工程中的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导轨与滚动丝杠等典型部件为对象,介绍摩擦学在其中的应用。各章末附有思考练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 摩擦学 课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附录等。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导语 施红辉编著的《流体力学入门(高等院校理工类精品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流体力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为选修流体力学专业课做铺垫。《流体力学入门(高等院校理工类精品教材)》可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公选课教材以及机械、能源、环保、海洋工程、纺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力学、医学、生物学、体育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也适合教师和一般读者参考。高中三年级学生可在老师的辅导下阅读本书。 内容提要 施红辉编著的《流体力学入门(高等院校理工类精品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流体力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为选修流体力学专业课做铺垫。本书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历史;第二章介绍生命科学及医疗技术中的流体科学;第三章介绍自然界与生物世界的流体科学;第四章介绍国防军事领域中的流体力学;第五章介绍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编写,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融入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教材可参照中、少学时(52-76)要求执行。全书共14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书在叙述问题时,突出受力与运动分析,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书是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结构振动模态分析成果基础上编写的,既包括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的主要经典方法,义纳入了21世纪初的*成果。全书共分6章,即模态分析理论基础、时间历程的测量、动态测试后处理、模态参数识别的频域方法、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模态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每章后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书末附有两个模态分析实验指导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力学、机械、土木、水工、海船、汽车、核能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研究与设计工作的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弹性力学空间轴对称课题的延伸,对弹性理论(力学)书籍中不多见的“圆柱孔轴对称分析”,做出了系统的数学解析解答,解答为隐函数形式。进一步对隐函数解给出了数值计算方法和结果。全书共分19章。其中,1~3章为弹性力学基础精要;4~7章为常见的半无限体边界平面受力与变形问题;8~14章为未见的无限体中圆柱孔壁受力问题;15~17章为少见的有限与无限长圆柱体柱面受力相关问题;18章为回转体问题求解的高度归纳;19章为回转体解答式的数值计算及数表;书中附录了贝塞尔函数I0,1(x),K0,1(x)数值表。 本书可供数学力学专业教研、地井(基)工程稳定分析、压裂法油气开采、机械杆轴设计及岩体力学性测试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许淑惠编著的《流体力学》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参照注 册结构工程师等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 10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水头损 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 道恒定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流体运动参数的测量和 实验。书中对主要的流体力学术语标注了英文,每章 配有课后习题。 《流体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流体 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类专业和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或水力学课程的辅助教 材,或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科 技人员参考。 《流体力学》有配套课件,读者可登录我社网站 免费下载。
王金凤、宋颖伟、范洪霞编*的《具有Allee效应捕食-食饵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简要介绍了具有强 Allee效应增长的捕食一食饵模型(包括常微分方程,反应扩散微分方程,时滞微分方程)和基本的数学分析方法,侧重介绍了分歧方法的应用,使用分歧的观点来分析生物数学模型的方法。 本书强调定性分析方法,并配有相关示意图以加深读者印象,帮助读者学习。本书文字精炼,但是涵盖内容广泛,适合学习过基本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学习生物数学和反应扩散方程,也可以作为学习生物数学和反应扩散方程的基础教材。
《基础力学实验》内容包括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电测实验、光弹性实验、冲击实验、虚拟实验、理论力学实验以及流体力学实验等多个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主要是破坏性实验,其中包括材料拉伸弹性模量测定的机测实验和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的构造和原理;电测实验部分主要为电测实验方法和配合更新的实验设备所做的常用的电测实验,其中包括用电测方法测定拉伸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实验;光弹性实验主要介绍光弹实验的基础知识;虚拟实验主要介绍虚拟实验的原理、实现方法等基础知识;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应用演示实验和动力学基础应用实验;流体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流体演示实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以及管流流态和沿程阻力实验。
本书是按照*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B类)编写的。全书共三篇,分别为静力学篇、运动学篇和动力学篇。本书内容又可分为基础部分和专题部分。基础部分包括静力学部分的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空间力系等,运动学部分的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等,以及动力学部分的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等;专题部分有动力学部分的虚位移原理、碰撞问题和振动理论基础。全书配有大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机械专业的学习教材,还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
本书为少学时流体力学教材,是1991年版《流体力学基础》的第3版。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恒定平面势流、边界层理论基础、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每章后有思考题与习题。附录中给出矢量及其运算和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流体力学教材,还可供水利、土木、海洋、环境、机械、化工、石油、气象等专业有关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李波编著的《简明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教学改革的需求和新的教学计划编写。内容包括绪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基本理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解析解法、用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用较精密的平面单元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ANSYS简介及其应用。 本教材可作为农业类高等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的教材。
樊久铭、刘彦菊主编的《工程力学实验》涵盖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实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力学量传感器、理论力学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应变电测实验、光测力学实验6个部分。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主要介绍了相关基础知识;力学量传感器主要介绍了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和光纤传感器;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摩擦、转动惯量测试、转子动平衡、振动法测量流体密度、振动法测压杆临界载荷、单自由度振动等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的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疲劳力学性能测试;应变电测实验主要包括材料弹性常数测定、弯曲正应力电测、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和内力测定、偏心拉伸内力测定、压杆稳定性等实验;光测力学实验主要包括光弹性、云纹干涉、
《大学物理习题精解系列:量子力学教程习题剖析》是《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著(书中习题的解答。约一半习题可以在《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钱伯初、曾谨言著(和《量子力学》(曾谨言著)卷Ⅰ、Ⅱ中找到解答。经征得作者同意,这部分作为附录收在《大学物理习题精解系列:量子力学教程习题剖析》后部。 全书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1)第1,3,4章是为加强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第2,5,6章是简单应用题;(3)第7,8,9章则涉及量子力学的代数解法;(4)第10,11,12章是近似方法的练习。 《大学物理习题精解系列:量子力学教程习题剖析》可供量子力学教师和学习量子力学的读者参考。
本书共分l0章,主要介绍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的动力学性质、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工程岩体分类、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以及岩体力学在洞室工程、边坡工程和岩基工程中的应用、岩体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及研究展望等内容;附录部分为岩体力学室内试验指导书。 本书在2006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近年来岩体力学研究的新成果。本书侧重于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内容由浅入深、推理严谨、层次清晰,并附有相关的思考题和习题,也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