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Demon)一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知识”(Knowledge),犹指物质世界的知识。后来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追求知识的旅途里产生了迷惘,恐惧和无知使人类走向了自我催眠、邪恶的巫术和鬼神崇拜,“知识”不幸转化成了“魔鬼”,从此以后人类的历史都不能摆脱“魔鬼”的缠绕。在神灵主义泛滥的时代,我们就遇到神灵;当古老的神话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就开始认为外星生物是有道理的。然后靠催眠术产生幻觉的趋势就出现了……卡尔.萨根博士的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当年便创下畅销书名的记录。应该说,这是萨根诸多作品中比较全面地反映其思想的一部作品。卡尔?萨根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深省的启示,阐述了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
葛德彪、魏兵编著的《电磁波理论》讲述电磁波理论的基本原理。全书共9章。章为基本方程,第2、3章为平面波,讨论均匀介质中的平面波传播、半空间和分层介质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各向异性介质中本征波的特性。第4章分析波导和谐振腔,讨论平行平板、平面介质波导和金属波导管以及介质圆波导中的导行波,并介绍用微扰法处理波导与腔体中波的衰减以及腔壁和介质对谐振频率的影响。第5章简单讨论传输线上波的特性。第6~8章分别讨论辐射、衍射和散射。辐射问题包括基本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线天线和电偶极子阵列特性,并采用互易定理计算半空间界面上的电偶极子辐射。在Huygens原理基础上分析Fresnel和Fraunhofer衍射,并讨论平面互补结构的衍射特性。散射问题给出球和无限长导体圆柱级数解的推导以及远区散射截面公式,介绍用Floquet定理处理周期性表面散
黄志祥、沙威、吴先良编著的这本《电磁计算中的辛算法理论及应用》主要介绍了辛算法的基本数学理论及其在电磁计算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注重数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包括辛算法理论基础、电磁计算中辛算法的构建、电磁计算中辛算法的关键技术处理、电磁计算中辛算法的网格剖分及高阶边界处理、辛算法在波导仿真中的应用、色散介质辛算法的构建、辛算法在含时薛定谔方程中的应用等,重点介绍了辛算法应用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处理方法。附录部分给出了辛算法的色散分析、总场散射场分离技术、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模拟等基本程序作为参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物理、数学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电磁学、计算物理、计算数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柯宏发、杜红梅、赵继广、张衡、唐晓婧《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精)》立足于我国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实践,吸收有关电子装备试验与评估理论的研究成果,借鉴外军电子装备作战适用性试验与评价的成功做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及评估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特别强调解决电子装备试验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程序、评估程序、评估模型与算法等实际问题。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继续深入研究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理论和技术,乃至其他武器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理论,均具有较大程度的指导意义。
金汉民编著的这本《磁性物理》扼要介绍一般磁性,重点介绍强磁性,特别是磁性材料磁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并扼要介绍其应用和磁性材料以及它们的近期发展。全书分磁性基础,原子磁性,自发磁化,强磁性介质的能量,磁畴结构,静态技术磁化过程,强磁性介质的电光性质、磁与生物、超精细相互作用,动态磁化过程,磁性材料、微波磁性器件等九章。详细的数学过程放在相关章节的附注里。书末附有物理常数、主要磁学量的单位及其换算、矢量分析公式、群论摘选、二次量子化、微扰论等六个附录。《磁性物理》适合作为磁学、磁性材料、磁性器件、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生,也可以作为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在小部分章节中用到高等量子力学和群论,没有学过这些课程的读者可以参考附录四~六,或跳过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AnsoftMaxwell的使用。本书分为三篇:篇为Ansoft的二维求解过程,介绍Ansoft12的二维各求解器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建模流程,在每个求解器模块的介绍中都按照功能和计算对象不同分成章节,并给出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第2篇介绍AnsoftMaxwell12三维求解器的使用,同样在该部分中结合实际工程,给出各个三维求解器下的学习例程。上述两部分涉及到静磁场、静电场、交直流传导电场、瞬态电场、涡流场、瞬态磁场等基本电磁求解模块。第3篇针对RMxprt旋转电机分析专家系统,给出三相感应电机例程,从磁路的角度介绍电机专家系统的应用。本书一改软件参考书的编写方式,所有模型均来自于实际工程,从模型建立、激励源施加、边界条件给定到后期的场图提取均围绕着实际工程模型。读者不但能够迅速掌握AnsoftMaxwell操作方法,而且能对具体的工程问题进
本书从产品的设计和试验两条主线出发,系统地讲解了电磁兼容设计这门新技术,以及电磁兼容的相关标准与实施。在入门篇中通过各种电磁兼容试验,介绍了国家现行标准的试验技术,使读者能够对电磁兼容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在提高篇中本着实用的目的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解了电磁兼容的各种技术手段,并且尽量避免了冗长的理论公式,使读者能够很轻松地掌握电磁兼容这门技术;后,在精通篇中本书通过一系列实例深化并补充了对电磁兼容标准和技术的理解。
本书内容包含二部分:部分为电磁场理论,作为刚入学研究生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材;第二部分为电磁场的计算,作为高年级研究生计算电磁学的教材。通常的研究生电磁场课程的教材基本理论部分较为简练,内容较深,但由于在过去二十年中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有了较大的改变,研究生的电磁场课程要求与新入学研究生在本科获得的电磁场基础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作者在本书中比较注重基础理论部分,并且在内容选取上比较注重工程应用,同时和电磁场的前沿研究有比较密切的结合。本书部分的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如:矢量分析、麦克斯韦方程、边界条件和传输线理论)高级问题(如:波变换、叠加原理和分层介质球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