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在北京大学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在前版基础上,查漏补缺修订而成。全书共1000道题,分为十二章,内容基本涵盖电磁学课程的各个领域,从库仑定律到麦克斯韦方程和电磁波。每道题均给出详细解答,部分题给出多种解法,一些题附有讨论或说明。书中所收题目以基本题为主,即电磁学基本内容的题,题型包括概念题、计算题、推理题和判断题等,有些同一类型题,作者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角度,收入多道题;除基本题外,书中也收入一些较难的、较深入的、联系实际的和反映新成就的题,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为满足考研和竞赛的需要,书中还收入不少研究生入学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题。为激发学生兴趣,本次修订在每章均增加了有关电磁学历史的知识。
本书是朗道-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八卷,也是该教程中朗道生前参与撰写的*后一卷,书中系统阐述了连续介质的电磁场理论以及物质宏观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全书选材独到、论述条理清晰。内容包括导体和介电体的静电学、恒定电流、静磁场、铁磁性与反铁磁性、超导电性、准静态电磁场、磁流体动力学、介质内的电磁波及其传播规律、空间色散、非线性光学、电磁波散射以及快速粒子通过物质等,许多内容为其他书籍所少有。本书可作为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本书与目前的教学大纲密切配合,共分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在题解中,本书既注重物理上的分析,也注意数学演算,有些题还给出了多种解法,并加以讨论。本书还收入了国内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和1979~1988年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中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的有关试题。 相比于第二版,本版除了对一些题目和解答做了增删修改外,还增加了一些题。所增加的部分主要为电动力学基本内容的题,除少数自编外,大部分改编自电动力学的世界名著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以剖析典型电磁问题求解过程的方式,对计算电磁学近六十年来的 重要成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论述,全书共5章。第1章讲述电磁规律的各种数学表述,为后续各章的基础;第2~4章分别讲述矩量法、有限 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为计算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第5章讲述混合法, 为前述各章内容的灵活运用。
本书系统论述了工程电磁场的理论及其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电磁场中所用到的数学基础 矢量分析,然后分五章介绍静电场,包括电场的定义(库仑定律)、场与源的关系即电场强度与电荷的关系(高斯定理)、电场能量与电场做功(电位的定义)、静电场的两种材料(导体与介质)、电场范畴的元件(电容)。其后关于恒定磁场的论述也包含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只不过仅划分成两章,包括磁场的定义(毕奥 萨伐尔定律)、场与源的关系(安培环路定律)、磁场能与磁场力、磁材料、磁场范畴的元件(电感与互感)。磁场中还包含一部分内容: 磁路。在介绍了非时变、各自独立的电场与磁场之后,讨论时变电磁场,即电场与磁场相互耦合、相互为源,先介绍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与定量关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然后介绍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现象(
本书是一部学习磁性、磁性材料及其在现代设备技术中应用的基础优秀入门书籍。保持了版的风格,但又将这个领域的重要进展包括其中,做了全面修订,包括基本磁现象的更深理解、磁性的新种类和设备方面的变化。书中大量的课后作业、精选问题的解答和参考资料的详细列表,使得本书仍然是理想的一学期教程和刚涉猎这个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籍。这版较上一版的不同之处:全新一章有关交换偏置耦合;全面更新多重铁性和电磁材料、磁性绝缘体;扩展了有关磁性记忆、磁性半导体的章节;将该领域的*进展包括进来,并且增加了新的问题案例和解答。 目次:(基础)静磁学基础概要;磁化和磁性材料;磁性的原子起源;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材料相互作用;铁磁畴;反铁磁性;铁磁性;基础小节;(磁现象)异向性;纳米粒子和薄膜;磁致电阻;交换偏
《物质磁性基础》专门介绍了磁性物质基本磁性的形成原因,制备高磁性能材料的方法和原理。全书分三大部分:一是金属和各类氧化物磁性自发磁化的基本原理(1~7章);二是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性变化过程,即技术磁化理论和磁共振原理(8~13章);三是铁氧体和金属磁性材料的生产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非晶态金属合金及其薄膜的制备和应用原理,金属多层膜、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等(14~24章)。 《物质磁性基础》首先着重介绍了形成每种磁性起源的物理图像和机制,并辅以数学表述方式,以及计算得到的结果和物理意义;继而指出该结果在获得高性能材料研究工作方面的作用;后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指出在材料生产的工艺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学术团队20余年来对电磁场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的科学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够掌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求解实际问题的必要知识。全书共9章。首先为绪论。第1章是有限元法简介。第2章介绍有界二维静电场问题的分部结合型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第3章介绍无界二维电磁场问题的分域结合型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第4章介绍无界轴对称电磁场问题的分域结合型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第5章介绍无界三维电磁场问题的分域结合型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第6章介绍有限元与渐近边界条件技术。第7章介绍有限元数值解区域中电场强度的计算。第8章介绍有限元与不变测度方程法。《BR》兼备解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两者的优点是有限元与解析结合解法的主要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解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两者的缺点。一般来说,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即高空电磁脉冲,具有场强高、频谱宽、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威胁电力电子系统的安全。本书介绍高空电磁脉冲技术基础,主要内容包括HEMP技术的发展历程;HEMP原始环境产生机理和辐射环境波形参数;HEMP对电力电子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伤效应;HEMP缆线结构耦合机理和传导环境波形参数;设备、系统和广域系统的HEMP防护原则与策略;设备级和系统级HEMP模拟试验技术。本书以介绍电磁脉冲领域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为主,较全面地对HEMP技术体系进行介绍。
本套书是《核磁共振成像学》的修订版,是全面描述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的学术专著,分为两册,《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描述和讨论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和方法;《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主要描述和讨论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生理参数测量的原理和临床医学应用。 本套书部分图片为彩色印刷。 《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空间编码机制、信号采集方法、脉冲序列时序原理、扫描K空间轨迹的概念、自旋激发动力学方程、RF脉冲设计(包括激发k空间概念)、分子自扩散测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和MRI扫描仪结构以及运行原理。其中脉冲序列包括临床常用的SE、GE和IR序列以及高速成像EPI序列、spiral序列、turbo-FLASH序列等。 俎栋林、高家林编著的这本《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Ansoft Maxwell的使用。本书分为三篇:篇为Ansoft的二维求解过程,介绍Ansoft 12的二维各求解器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建模流程,在每个求解器模块的介绍中都按照功能和计算对象不同分成章节,并给出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第2篇介绍Ansoft Maxwell 12三维求解器的使用,同样在该部分中结合实际工程,给出各个三维求解器下的学习例程。上述两部分涉及到静磁场、静电场、交直流传导电场、瞬态电场、涡流场、瞬态磁场等基本电磁求解模块。第3篇针对RMxprt旋转电机分析专家系统,给出三相感应电机例程,从磁路的角度介绍电机专家系统的应用。本书一改软件参考书的编写方式,所有模型均来自于实际工程,从模型建立、激励源施加、边界条件给定到后期的场图提取均围绕着实际工程模型。读者不但能够迅速掌握Ansoft Maxwell操作方法,而且能对具体的工程问
磁声探测与成像技术是近些年研究的热门课题,涉及电、磁场和声场的耦合。作为一种多场探测技术,兼具电磁场和声场的优势,在石油矿产资源、环境、海洋、国防、考古、无损探伤、临床医学、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本书(上册)针对目前磁声成像中*活跃的分支——超声检测式磁声成像,重点报道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电磁场及应用研究部的相关研究工作。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为概论、感应式磁声成像和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其中论述了电磁场和声场的正逆问题,以及二者的耦合问题。
本书包括:①发射过程中电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②发射过程中的电枢推力、轨道相互斥力及轨道在发射过程中的热膨胀带给轨道的接触力的计算。③轨道在电磁力与电枢接触力作用下的变形及应力状态的计算。④将发射轨道简化为单层弹性基础梁的变形及应力的计算。⑤对于三种不同形状电枢工作状态中的变形、应力状态及其优化设计的分析。⑥对发射轨道在假设几种不同形式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解析计算。⑦将方形炮管的发射轨道简化为双层弹性基础梁,利用广义初参数法进行了解析计算。⑧关于圆形发射管在非轴对称载荷作用下,对其分别简化为薄壁筒、厚壁筒时的静力、动力分析的解析计算。⑨应用ANSYS软件对上述内容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相互佐证其结果的正确性。⑩利用ANSYS软件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组件的受力进
本书主要介绍奇异摄动理论和电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适定性与渐近机理,严格地建立了不同流体动力学模型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电磁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奇异摄动理论与渐近匹配方法,边界层理论与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理论,电磁流体和经典流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电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长时间渐近形态、拟中性极限和零张弛极限,等离子体物理科学中Euler/Navier-Stokes-Poisson方程组的大时间渐近性与衰减速率、好坏初值情形下的拟中性极限、耦合的零粘性和拟中性极限,以及半导体漂流扩散方程的拟中性极限与边界层、初始层、混合层多尺度结构稳定性等。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学术团队20余年来对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的科学研究成果,使读者在阅读本书以后能具备用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处理实际问题的必要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的明确途径。本书共9章。第1章简要介绍计算电磁学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几种重要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第2章介绍瞬态微分方程问题的时程精细积分法。第3章介绍基于2阶空间中心差分格式的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第4章介绍瞬态涡流场分析中的时程精细积分法。第5章介绍基于4阶空间中心差分格式的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第6章介绍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应用中的子域技术。第7章介绍小波Galerkin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第8章介绍广义小波Galerkin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第9章介绍柱坐标系中的电磁波时程精细积分法。
《电磁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电力和电场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高斯定理,电场中的导体作为静电场的一个应用内容安排在本章。第2章是电势和电场能量:把电势概念放在这一章的主要原因,是电势概念的引进是通过做功和电势能关系,与力学中引进重力势能类似;电容器作为储存电场能量的器件也放在这一章中,而电介质是作为电容器内部的介质而引出概念,同时极化过程也是与电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体现的也是能量的概念;作为应用,本章还介绍了介观体系的电学特性及生物和医学中的电现象。第3章主要是电流与电路:从前面的静止电荷到本章的运动电荷,逐渐形成电流的概念以及电路的基本方程;除基尔霍夫定律外,本章还介绍了直流电路的另外一些基本规律;作为
稀薄原子气体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为研究原子物质波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提供了可能性,一些在非线性光学中熟知的奇异现象不断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被观察到。在过去二十年间,操控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例如,通过磁场或光场Feshbach共振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调节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操控该系统的目的,特别地,在共振磁场附近,系统会呈现出丰富的新奇量子物理性质。在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可以由Gross-Pitaevskii(GP)方程来描述,该方程的非线性项系数可以通过磁场或光场Feshbach共振技术来调制。在本《外势场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研究(英文版)》,我们基于平均场近似的GP方程来研究外势场中的具有各种原子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新奇动力学。
本书对版做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力求反映计算电磁学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部分**进展。本书从广义计算电磁学的视角来构建知识体系,涉及电磁场工程CAD中的三个核心问题:电磁场问题的数值仿真、高效建模和优化设计。全书共21章,在介绍计算电磁学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涵盖静态场的有限差分法、频域有限差分法、时域有限差分法、矩量法、人工神经网络、空间映射方法、遗传算法和拓扑优化算法等。
本书从构造洛伦兹变换下不变作用量出发,由小作用量原理导出基本运动方程。先讲狭义相对论,然后讲电磁场理论,这样更容易阐述电磁场理论的协变性及系统性。本书除讨论了静电学、静磁学、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和运动的带电粒子产生的电磁场之外,还对电介质的色散、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的散射折射和衍射以及快速运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给出了较深入的讨论。在每章后面都有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解答,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基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本书是关于电子、电器产品电磁兼容检测与整改案例分析的工具书,将电磁兼容检测方法与整改案例分析充分融合,有别于以往单一关注检测技术或设计理论。通过大量实物与现场照片以及真实的试验数据,深入梳理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与剖析产品设计与整改方案,为检测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工程电磁场(第8版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由海特(WilliamH.Hayt,Jr.)、巴克(JohnA.Buck)著,本教材与国内电子与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教材基本一致,其内容满足我国高校教学大纲要求。 该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晰、注重物理概念、淡化公式推导、图文并茂、定理和重要公式彩色加重印刷;每章后面都配有约30道习题。该书写作文笔流畅、可读性好、易理解,学生可以使用该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是电磁场或电磁场与波课程的理想教材或参考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配有学习网站(网址见封底),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包括图、动画、互动、小测验等,书中页边处给出了网站上对应内容的图标,每当学到图标处时,建议查阅网站相应内容,这对学习非常有益。另外,每章后面的习题采用三级难度分类标识给出每道题的难易程度(题号后的竖条),便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