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生物物理学的物理知识基础,结合生物学中的实例,介绍了热力学、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能量、信息与生命三者间关系的概貌。第二部分关注细胞中分子层面的扩散、耗散及驱动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物理原理。第三部分侧重于将第二部分中的物理原理应用于解释更为复杂的大分子、分子机器的工作机制之中。 本书是一本较为系统地具体介绍生物学中物理原理的教材,体现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思想,适合于配套大学相关课程使用。 《生物物理学:能量、信息、生命》的第一版已经成为颇受欢迎的生物物理学教材和参考书。2020年,纳尔逊教授再次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形成了目前的版本。
本书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发展现状,分析了CFD发展面临的挑战,对2035年CFD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全书分为10章,第1章为概述,简要介绍了CFD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应用领域和2035年总体愿景,凝练了CFD的九大重点发展方向,绘制了CFD 2035技术路线图。第2~10章分别针对九大重点发展方向,即基于高性能硬件的CFD软件与大数据技术,网格生成与自适应技术,高保真数值方法,转捩、湍流与大范围分离流动模拟技术,内流与燃烧,多介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与多学科耦合分析、验证、确认与不确定度量化,多学科优化设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与CFD的结合。具体介绍了各方向的概念及背景、研究现状,制定了2035年目标,分析了差距与挑战,给出了发展路线图、措施与建议。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系统地介绍光镊技术的原理、技术、装备和应用。上篇从光的力学效应发展的历史,全面介绍光镊技术的由来,光镊技术的原理、功能和特点,光镊设备,设备的设计,操控和测量技术与方法,给出表征光镊技术的参数。中篇对光镊仪器单元技术和测试技术做了全面介绍,详细介绍了光镊力的测量方法和精度,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误差,给出了光镊光场的电磁场和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较全面地分析光镊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光镊仪器自身的技术问题。下篇将其应用分为光镊与单分子生物学、光镊与细胞生物学、光镊与胶体科学以及光镊与物理学四个领域进行介绍,例举了国际上已用光镊技术成功解决的难题,详细阐述了每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工作领域的需求寻找与光镊技术结合的切入点,用于解决本学科的问
本书研究如何将线性科学中适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方法发展推广到非线性科学。书中全面系统论述作者及其课题组近几年建立的新研究方法,如多线性分离变量法、泛函分离变量法和导数相关泛函分离变量法、形变映射法、方程推导的非平均法等。本书还系统介绍了在非线性数学物理严格解研究方面的一些其他重要方法及其最新发展,如有限和无限区域的反散射方法、形式分离变量法、奇性分析法、对称性约化方法、达布变换方法和广田直接法等等。书中利用这些方法,对非线性系统中的各种局域激发模式及其相互作用作了详尽的描述。
《量子计算、优化与学习》对近年来量子计算智能领域常见理论及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理论及技术在应用领域的实践情况进行展示和报告。《量子计算、优化与学习》从优化和学习两个方面展开,主要内容包含:量子计算物理基础、量子搜索与优化、量子学习、量子进化组播路由、量子粒子群优化、量子进化聚类、基于核熵成分分析的量子聚类、量子粒子群数据分类、量子进化聚类图像分割、量子免疫克隆聚类SAR图像分割与变化检测、量子粒子群医学图像分割和量子聚类社区检测等。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英文版)》是为从事物理学与其他理工科研究人员和非数学类研究生与本科高年级学生撰写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读物和参考书。对于物理和其他理工学科做研究工作时所必须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包括变分法,希尔伯特空间,二阶常微分方程,贝塞尔函数,狄拉克函数,格林函数,范数与测度,积分方程,数论在物理逆问题中的应用,高维空间中的基本方程等内容。《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英文版)》的写作力求概念说明清楚,公式推导详尽,内容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本册主要介绍纳米孔材料的催化及功能化,包括分子筛催化的重要工业应用进展及DMTO技术,杂原子分子筛与环境友好选择氧化催化,孔材料的多级复合及催化,介孔材料的催化,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非均相催化,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孔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光物理性质及应用,介孔材料表面性质的设计与控制,纳米孔主客体材料,仿生智能纳米通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与生物学效应以及生物基纳米孔材料等内容。
本书系统总结液态金属流体物理学前沿上近年来取得的代表性基础发现和重要进展,内容涉及液态金属流体物质、液态金属流体动力学及控制、电/磁/化学场作用下的非常规流体物理学以及液态金属流体机器及动力系统、全液态电子学等方面。本书可望丰富和发展液态金属与流体科学、物理学理论与技术体系,促成崭新概念的应用。
地热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两大类。我国是一个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的国家,发展地热能直接利用可以很好的兼顾资源的禀赋特点和当地的用能需求。比如,可以在城市发展区域供暖、空调制冷及生活用热水等地热直接利用方式;可以在农村发展地热水产养殖、温室大棚及农副产品烘干等;在旅游区发展温泉疗养和理疗、娱乐休闲等高品质的 温泉文化 ,以适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地热直接利用领域各项技术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可供从事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设计人员使用。
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实验是当前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有可能发现**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我国参加这一 竞争具有潜在的优势。全书共8章。第1章概述了0νββ衰变的粒子物理学机制,尤其是与中微子的马约拉纳属性及轻子数不守恒的内在关联。第2章综述了0νββ衰变核矩阵元的主要理论计算方法以及 外的特色工作和**进展,强调了发展不同算法和考虑多体关联效应以提高计算精度。第3章介绍了我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优越自然条件,其2400米的岩石埋深为开展极低本底的0νββ衰变实验提供了**场所。第4章至第7章提出利用高纯锗γ探测器阵列、Topmetal芯片读出系统的高压气体时间投影室(TPC)、低温晶体量热器阵列和大型液体TPC及高压气体TPC分别探寻76Ge、82Se、100Mo和136Xe的0νββ衰变的实验方案,预估了各自前期和 采用吨量级同位素分别达到的本底压低水
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实验是当前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有可能发现**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我国参加这一 竞争具有潜在的优势。全书共8章。第1章概述了0νββ衰变的粒子物理学机制,尤其是与中微子的马约拉纳属性及轻子数不守恒的内在关联。第2章综述了0νββ衰变核矩阵元的主要理论计算方法以及 外的特色工作和**进展,强调了发展不同算法和考虑多体关联效应以提高计算精度。第3章介绍了我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优越自然条件,其2400米的岩石埋深为开展极低本底的0νββ衰变实验提供了**场所。第4章至第7章提出利用高纯锗γ探测器阵列、Topmetal芯片读出系统的高压气体时间投影室(TPC)、低温晶体量热器阵列和大型液体TPC及高压气体TPC分别探寻76Ge、82Se、100Mo和136Xe的0νββ衰变的实验方案,预估了各自前期和 采用吨量级同位素分别达到的本底压低水
本书系统介绍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数值求解方法。首先,阐述地表水文水动力物理过程、数学控制方程与有限体积求解格式;重点介绍二维浅水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HLLC近似黎曼求解器计算通量、底坡源项法计算底坡源项、显隐式法计算摩阻源项;通过静水重构等方法来实现全稳条件和干湿边界处理。其次,介绍水文产流的表征,通过下渗和蒸腾蒸发等过程计算净雨量来表征;详细介绍城市流域管网排水过程的明流与压力流模拟方法及其与地表径流模型的耦合方式,以及模型二阶精度格式和显卡加速计算方法。 ,介绍模型在城市与流域雨洪过程模拟、江河洪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这本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用指南全面介绍了电池、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以及相关的能源、电力电子设备、机器和驱动器。 部分从电动汽车和相关环境影响的历史概述开始,这些影响推动了电动动力系统的发展。然后介绍了机电推进的车辆要求。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传统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车辆推进方面进行了描述、对比和比较。第2部分对电力传动系曳引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关注感应电机以及面置式和内置式永磁交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因为它易于操作和理解,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从而作为美国宇航局火星漫游者的曳引机。第3部分介绍了推进、充电、附件和辅助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理论和应用,主要介绍隔离和非隔离DC-DC变换器、牵引逆变器和电池充电。第4部分介绍了入门和应用电磁学,这是整本书的基础。本书适合电动汽车
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实验是当前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有可能发现**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我国参加这一 竞争具有潜在的优势。全书共8章。第1章概述了0νββ衰变的粒子物理学机制,尤其是与中微子的马约拉纳属性及轻子数不守恒的内在关联。第2章综述了0νββ衰变核矩阵元的主要理论计算方法以及 外的特色工作和**进展,强调了发展不同算法和考虑多体关联效应以提高计算精度。第3章介绍了我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优越自然条件,其2400米的岩石埋深为开展极低本底的0νββ衰变实验提供了**场所。第4章至第7章提出利用高纯锗γ探测器阵列、Topmetal芯片读出系统的高压气体时间投影室(TPC)、低温晶体量热器阵列和大型液体TPC及高压气体TPC分别探寻76Ge、82Se、100Mo和136Xe的0νββ衰变的实验方案,预估了各自前期和 采用吨量级同位素分别达到的本底压低水
无
无
无
这本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用指南全面介绍了电池、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以及相关的能源、电力电子设备、机器和驱动器。 部分从电动汽车和相关环境影响的历史概述开始,这些影响推动了电动动力系统的发展。然后介绍了机电推进的车辆要求。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传统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车辆推进方面进行了描述、对比和比较。第2部分对电力传动系曳引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关注感应电机以及面置式和内置式永磁交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因为它易于操作和理解,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从而作为美国宇航局火星漫游者的曳引机。第3部分介绍了推进、充电、附件和辅助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理论和应用,主要介绍隔离和非隔离DC-DC变换器、牵引逆变器和电池充电。第4部分介绍了入门和应用电磁学,这是整本书的基础。本书适合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