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本书是一位向导,将带领读者周游化学元素世界。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神奇的元素周期表、第1号元素氢的故事、碱金属的故事、碱土金属的故事、“硼友们”的故事、神奇的“碳家族”、氮和它的“兄弟们”、伟大的“氧家族”、个性鲜明的卤族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神奇的稀土金属、宇宙特物锕系金属、奇妙的惰性气体、元素杂谈,共14章。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于一体,书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和精美的图片巧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朱万森编著的《生命中的化学元素》系统地阐述了化学元素的起源及相关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详细地讨论了生命的形成和生命元素的演化、生命中的化学元素的作用、生物化学循环及人类与环境的生死与共的关系。《生命中的化学元素》从宏观、微观乃至人类社会的角度,介绍了宇宙天体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各学科中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和研究,同时介绍了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和奉献,重点叙述了化学各学科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尤其是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的知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本书是在四川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总结近三年使用本书(第一版)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修订版以简明而不失系统性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基础为开篇,以不多的篇幅阐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原理、建模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相联系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在单元操作各章中系统介绍各类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原理、设计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装备的结构特性与操作要点等,前后各章融会贯通。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传递过程基本方程、流体输送与流体输送机械、颗粒-流体两相流动?颗粒-流体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搅拌、传热和蒸发。每章末附精选的习题。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本书主要介绍了分离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分离技术。全书共9 章,包括绪论、沉淀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层分离法、泡沫浮选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膜分离法和超分子分离法。本书以理论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典与现代兼顾,在阐述有关方法的基本原理时还介绍了主要操作及应用,并附有相关的实验。
本书主要介绍在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常用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有机和金属元素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磁共振波谱分析、X射线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等。本书内容有较大的覆盖面,重点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与各部件功能、所能获得的信息及能解决的问题,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参考价值。
我国是一个食用油消费大国,油脂与健康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摄入过量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的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关注食用油的种类、质量、安全、比例及使用习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出台,油料油脂农业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我国油料及食用油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但人们对食用油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只是皮毛。《了解食用油》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食用油的相关知识,具有科普价值,同时为人们科学合理地使用食用油提供参考。
《化学电源(第二版)》共13章,包括电化学理论基础、化学电源概论、锌锰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金属氰化物镍电池、锌氧化银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化学电容器以及电极材料与电池性能测试技术。《化学电源(第二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
本书以化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为主线,根据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历史贡献等进行归类,阐述了化学的发展历史,突出小国化学的过去与现在。《BR》本书共分为十二讲(不含绪论):中国古代化学、怀疑派化学家、化学革命、原子分子沦、触电的感觉、大师代代传、化学建筑师、化学地图师、女中豪杰、中国近现代化学、日本现当代化学和化学如诗,涉及理论化学、应用化学、绿色化学、化学教育、化学工业等多个学科,以及文化、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书后有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索引。
本书基于化学教学特征与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以学习论、系统论、传播理论及化学学科观念、方法和特征为基础,以提高化学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化学教学设计意识与能力为主旨,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学案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展望以及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活动、化学教学情境、化学教学实验、化学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化学教学媒体等化学教学设计子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与阐述。全书共十章:第一至三章从总体上为化学教学设计搭建基本的概念与理论框架;第四至十章以“理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阐述化学教学设计中七个子环节设计的过程与原则。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从理论的角度认识、理解化学教学整体与子环节设计的过程以及化学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等。
本书共分为七章,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涵盖了普通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学习中涉及的大部分基本知识点,对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农、林、医、师、材料、化工、环境等专业所学习的《有机化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诸如氢键、立体化学、中间体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苯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成-消除反应历程、合成路线设计依据和方法、化合物结构分析和鉴定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以及适当的教材以外的延伸和扩展,阅读过程中有利于训练学生接纳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填补专业空白。因此本书可以用于农、林、医、师、工学等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参考书目。
污染物低剂量与混合暴露是一种普遍规律。由低剂量混合污染物引起的累积与联合毒性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混合物联合毒性研究缺少必要的方法学与实用工具。本书是作者课题组近年从事化学混合物毒性测试与数据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从混合物体系、混合物射线和混合物点概念出发,强调通过多条混合物射线改进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创建了直接均分射线法和均匀设计射线法,以混合物及其组分的剂量-效应曲线为主线,将混合物毒性单点评估拓展到整个剂量-效应曲线的多点评估,*后简介了APTox程序。
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协调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已经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告力图站在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全球的眼光和视角,分析和观察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本战略规划依照"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原则,注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发展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凝练。报告内容综合阐述了化学学科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与态势,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分别就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发展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本报告对化学科学学科未来10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做出全面规划。
本书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切人,通过化学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模式的展开,给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及其案例,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本书以较大的篇幅从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口语技能,体态语技能和书面语技能的设计、实践、对策、评价入手,深入浅出地对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导人新课、提问技能、课堂调控、实验演示与结束课技能做了重点阐述。从使用者易学易用的角度出发,注重原理与实例相结合,并配有测量与评价量表以及一定量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