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 化学宝典 。作者鲍林将量子力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化学问题,以直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阐述,即便未受过量子力学训练的人亦可利用直观图像进行理解。本书不但将化学中的各分支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化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勾连起来,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 本书初版于1938年,1940年即出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本中译本是根据第三版翻译得来,由卢嘉锡、黄耀曾、曾广植、陈元柱等著名化学家译校,强大的译者团队是中译本准确性的保证。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找人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
本书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体系和基本章节,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和有机合成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和第3章介绍官能团的互相转变,第4章至第6章阐述碳碳键的形成,第7章为重排反应,第8章为官能团的保护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的合成,第9章为不对称合成,第10章为有机合成设计,第11章为复杂分子合成实例。本书在各章节后嵌入思考题,各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或提示。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内部绝缘、界面允许电荷移动的全新量子材料,是科技前沿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拓扑绝缘体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涉及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机制,并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器件应用前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在拓扑绝缘体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拓扑绝缘体的理论基础出发,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拓扑绝缘体的材料体系和相应的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拓扑绝缘体材料的性质表征及器件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技术是工业上获得新材料常用且有效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将纳米技术和实用材料结合起来,从该方法出发可以获得包括纤维、粉体、薄膜、陶瓷在内的诸多实用材料,属于新材料的源头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暴露出的重要差距之一。 本书着重介绍溶胶凝胶技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界面结构以及一些材料应用,是作者二十多年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溶胶的光散射表征技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溶胶、基于溶胶化学的多孔材料、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应用。全书以溶胶凝胶过程中化学反应机理、界面结构、表面改性为主线,展示溶胶凝胶技术千变万化的合成和应用,推动这一老而弥新的技术为我国新材料发展添砖加瓦。
本书是 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丛书 的第3分册。全书共5章,包括化学元素的起源和合成,化学元素概念的建立及其命名,化学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编写中力图体现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紧跟学科前沿发展。作为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辅助用书,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以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以教师好使用、学生好自学为努力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为目标。
本书含合成(官能团)篇和战略(目标分子)篇两部分,涵盖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各类官能团的引入方法;设计中涉及的选择性、立体化学、官能团保护/去保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完整的分析和解答,从单官能团到多官能团,通过一步步切断的分析,将目标分子(药物、天然产物、农用化学品、香料香精、染料、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解析为简单的可以直接用上的原料,其中不少实例是作者最近在药物研发部门中的实践项目。这样的编写方式极富参考价值,让学生自易而难地掌握反合成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能力,从而克服对有机合成的畏惧心理。因此,该书在1984年初版发行后深受市场欢迎,本书中文版将根据其2009年1月出版的第2版翻译而成。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准晶对称与准晶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准晶对称理论 和 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准晶结构模型 。对5种正多面体进行了结晶学分类;论述了晶体和准晶体中共有12个晶系;推导了晶体与准晶体中的60个(32 28)点群、点群的对称性及其母子群关系链;证明了89种单形。介绍了Penrose模型、玻璃模型、无规堆砌模型和微粒分数维模型等准晶结构的理论模型及准晶结构的基础理论和空间几何理论。论证了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二十面体准晶结构模型及2维准晶结构模型,并证明 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准晶结构模型 是一种理想的准晶结构模型。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准晶对称与准晶结构》可作为物理学、化学、材料学、晶体学、准晶体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与研究的参考书,也可供物理类、化学类、材料学类、晶体学类的大学
本书主要对色谱分析的发展简史、色谱分析基础理论、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固定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分离性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样品制备技术及应用等做了介绍。本着兼顾理论基础、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宗旨,本书力求深入浅出,书中各部分列举了相关方法在药物分析、化工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分析、临床分析等多领域的应用示例。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色谱分析教学科研工作的积累,介绍了一些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样品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等,为读者提供相关参考。
本书是《化学生态学》的第二版,仍然保持第一版的结构,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两大部分。全书共22章,“原理篇”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生态学的原理、简史、现状和展望,包括信息化学物质、化学感受机理、昆虫信息素、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三级营养关系、植物化感作用、植物诱导抗性、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通讯、高等动物和人的化学生态学等14章;“方法篇”包括8章,详细介绍化学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测定、化学物质的样品制备技术、化学分析、电生理学的方法技术,以及化学生态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等。书末附有代表性昆虫的信息素、植物次生物质主要类别的化学结构及名词索引等。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和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多位一线教师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同类教材和书籍的特点,以“有趣的化学,有用的分子”为主线,从化学分子的角度,感悟化学的真谛,并编写成一本综合性的化学通识素质教育教材。全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药物、食品、新能源、高分子材料、毒物、日用保健品和化学品等领域的代表分子共七部分内容,49个分子的相关知识,旨在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分子的精彩介绍,以纵横捭阖的风格,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展现化学知识、化学的奥妙和魅力。
计算化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主要以分子模拟为工具实现各种核心化学问题的计算,架起了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之间的桥梁。 本书在一个比较严格的理论框架中介绍了计算化学,全书分两部分:基本原理篇和应用篇,共11章。基本原理篇(第1~6章)包括:体系的经典力学描述,势能面,分子动力学方法,Monte Carlo模拟,相关函数和近平衡态的量子统计理论;应用篇(第7~11章)包括:热化学,输运性质,分子光谱的模拟,固体材料和统计数学在药物、材料设计上的应用。本书尽量介绍具有物理意义的方法,不得已才采用单纯的数学模型。为了方便阅读,本书备有附录用来介绍重要的数学工具。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介电描述的晶体化学键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复杂晶体化学键的介电理论方法,为研究复杂体系的性质开辟了一种新途径。书中利用该理论方法不仅计算了大量复杂晶体的化学键参数,还展示了应用于非线性光学系数,高温超导体化学键分析,晶体环境对晶体功能性质的影响,复杂晶体晶格能等性质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本书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公式推导、数据结果和应用等几部分内容,同时,书中还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和规律性内容。
本套书的内容安排和理论深度与国内现有的普通化学或大学一年级化学相近,比较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较好的实用性,尤其是初等量子力学和化学热力学部分写得比较适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本套书提供了核心的 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无论是用作学习 提高,还是参考 准备考试,都能胜任.对于老师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ChemistryPuttoWork和ChemistryandLife模块中的内容是国内教材所没有的. 全套书分上 下两册,共24章,第1~5章从宏观现象的角度阐明化学的基本概念,第6~9章讲述电子结构和电子键,随后重点转移到物质构成的另一个阶段:物质状态(第10~11章)和溶液(第13章).在学生理解了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第12章是关于现代材料的实用性章节.接下来几章讨论了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范围的因素:化学动力学(第14章) 化学均衡 (第15~1
本书通过介绍典型化学爆炸物的发展、基本门类及不同门类代表性的化学爆炸物的理化性能为读者提供了化学爆炸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方面的必要知识。重点阐述了有关化学爆炸的基本过程、化学爆炸物点火、引发、热分解、燃烧和爆炸等各阶段的特征和机制;介绍了控制和决定化学爆炸物燃烧或爆炸过程和性能的基本理论,即爆炸物化学、爆炸化学反应平衡及化学动力学。对各类军用和民用爆炸物的组成、制造方法及其应用,以及爆炸物的分级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相图的边界理论及其应用:相区及其边界构成相图的规律》是一本关于相图边界理论的专著。该理论讨论相图中相邻相区及其边界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讨论相区及其边界如何构成相图的规律。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相图的边界理论及其应用:相区及其边界构成相图的规律》第1章介绍一般教科书中不常见的推导相律和确定独立组元数的方法。第二章到第五章介绍恒压相图边界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在单、二、三元乃至多元恒压相图的主要应用。第六章到第八章讨论p-T-Xi多元相图的边界理论以及应用它计算高达几个CPa的二元和三元高压合金的相图。第十章介绍恒压相图边界理论在相图的计算、测定、评估和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相图的边界理论及其应用:相区及其边界构成相图的规律》可供化学、物理、冶金、材
相变在连接高分子物理中的结构和动态力学领域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特别有意义的是在相变点上,材料的结构和动态力学都呈现出突变。本书尝试用亚稳态和亚稳定性的概念来联系结构和动态力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并阐明高分子相变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在无穷大尺寸时经典的亚稳态具有局部的自由能极小值,但在整体上不一定是。这个概念同时也依赖于相的尺寸。这样,现在可以识别两种不同的亚稳态,*种是与在相变发生之前的初始相态的过冷或过热相关联,第二种则是与因到达平衡相态有多个自由能位垒而导致竞争的动力学路径相关联。在大量实验结果基础上,指出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高分子中存在着众多的亚稳态。本书还特别介绍和讨论相尺寸对亚稳定性的影响。亚稳态可以通过对结晶、中间相转变、液-液相分离、玻璃化、凝胶化以及这些转变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绿色环保的显示与照明技术。金属配合物不仅是一类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而且在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里程碑式的角色。本书系统地介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涉及的方法、原理与技术,并全面地综述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八章,*章介绍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电致发光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方法、原理和测试技术;第三至七章依次介绍s区、p区、d区、ds区和f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第八章介绍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以外的其它功能材料在电致发光研究中的应用。
晶体是粒子在三维空间中作周期性排列而构成的物体。在工业时代,晶体的人工制备展现了智力劳动创造的知识、技术与物质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晶体又是一类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基础材料,在现代高技术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书表述了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晶体制备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一些认识,其中包括:晶体制备研究在晶体研究体系结构中的地位;晶体制备研究范式的演进与发展;晶体制备研究相关基础知识的来源及其局限性;晶体制备研究的认知链条,以及因观测之外客体的存在所产生的容许性描述问题;晶体制备研究活动的基本规律、产出形式及状态评价的方法;晶体制备过程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以及“遗传发育”问题等。在本书的末尾,作者对未来晶体制备研究的活动形态进行了一些展望。
袁江洋、樊小龙、苏湛、韩天琪编*的《当代中 国化学家学术谱系》系《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丛 书》之一,旨在以化学学科为例,探讨现代科学学术 谱系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借以描述、认知 20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运作机制。本 书主要梳理了20世纪以来中国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五个化学的二级学 科的学术谱系,并基于对这些谱系的研究对相关学术 问题进行了讨论。
袁江洋、樊小龙、苏湛、韩天琪编著的《当代中国化学家学术谱系》系《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丛书》之一,旨在以化学学科为例,探讨现代科学学术谱系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借以描述、认知20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运作机制。本书主要梳理了20世纪以来中国无机化学、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五个化学的二级学科的学术谱系,并基于对这些谱系的研究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六十年》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我国盐湖的奋斗历程,汇集总结了在盐湖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资源分离提取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有关精细化产品和无机材料以及重大产业化技术支撑等诸多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奖励成果,阐释了盐湖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