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实验》共4个部分19章,光学分析部分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分析;色谱分析部分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电子显微分析部分包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综合热分析部分包括热重法和差热分析。每种分析仪器分别安排2魨3个实验,每个实验反映了该类仪器某一重要功能或某一重要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该类仪器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悉一些大型精密仪器测试流程和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在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定量分析仪器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分别编写了化学分析实验28个,仪器分析实验20个,综合性实验9个及若干个设计性实验,涵盖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英文实验8个,一本书可以解决本科生阶段所有的分析化学实验需求。本书在实验项目选取上既注重基本操作训练,又注意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读者用书方便,书后附有分析测试常用的有关数据表格及参考资料。《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可作为高等理工院校化学类、化工类、材料类、食品、环境、轻工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根据药学类本科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医学生教学培养特点编写的,是本科教材《分析化学》的配套教材。全书内容共分8章,分别是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等。另外,书后附有分析化学常用仪器英文词汇及分析化学汉英名词词库,以供参考。每章内容分复习要点、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兰部分,目的是强化学习与复习。特点是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本书共9章,以化学分析为主,只介绍部分光度分析(吸光光度法)的内容。考虑到读者的认知规律,在内容安排上,第1章为定量分析化学概述,包括定量分析的全过程、分析结果的表示、结果的评价以及滴定分析法概述;第2章为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3~6章介绍滴定分析;第7章为重量分析;第8章为吸光光度法;第9章为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该章还介绍了一些新型分离技术,如固相、液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分离法等。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以及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后附有本章要点、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轻工、化工、环境、材料、生物工程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使用。
《分析化学》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一章,以化学分析为主,介绍部分光度分析(分光光度法)的内容。按照读者的认知规律,内容安排如下:绪论、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定性分析、误差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离与富集方法等。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分析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药学、医检、食品、生物和冶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与分析化学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第二版出版以来,得到了中职学校广大师生和读者的认可和称誉。此次修订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精神,顺应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进一步体现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强化围绕职业需要的教学与训练;同时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删除了定性分析部分,强化了实验室管理和安全与防护,增加了标准和标准化以及基础仪器分析等内容。本书包括绪论、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实验室管理与标准化、定量、仪器分析基础和综合练习题共十三章,书末附有参考答案和常用的数据表。书中共计各类例题72题,填充题、选择题、计算题及综合练习题等各类习题1118题,既涉及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又涉及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内容充实、新颖,切合实际。
《高等分析化学》从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出发,介绍了目前颇受关注且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动力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微流控芯片分离分析、化学传感器、痕量分析及分析质量控制等章节。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讲授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重介绍各种方法的应用实例。《高等分析化学》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及近化学专业如化工、冶金、材料、环境、食品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化工等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李志富编著的《分析化学实验》共七章,包含了20个方法类别的73个基本实验和综合实验、10个设计实验,涵盖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书中对Excel和Origin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使用方法作了介绍。考虑到各院校仪器设备的多样性,也为了使本教材具有普适性,每种分析方法尽可能多对应几个实验项目,以满足各院校的实际需要。 本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农、医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检验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