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共三章。章为电离层基础知识,主要对电离层及其变化特性、电离层垂直探测与电离图等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电离层参数的度量精度规则,对电离层14个参数、限量符号与说明符号作了解释说明并给出了这些参数度量的详细精度规则。第三章为电离图度量说明及实例解释,这是本手册的核心篇,分别按E层、Es层、F1层、F2层和其它电离图情况的顺序对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各层的度量参数定义和度量规则说明,以及对各层不同描迹情况进行分类定义并给出了对应的观测实例的度量解释;特别是对特殊电离图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更多的举例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本著作基于VB6.0 程序开发了工程地籍数据处理、测绘工程桌面办公、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等软件程序,其中工程地籍数据处理单元实现了基于多种类型全站仪的坐标修正、提取kml坐标,测站计算、坐标转换、曲线计算、断面处理、GNSS验算数据处理和图斑错误文件转换、街坊点线文件处理等功能;测绘办公桌面处理单元实现了坐标正反算、各类交会计算,图幅号计算、带号计算,各类文档批量处理及系统应用及专业计算功能;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单元实现了散点精度、间距精度、高程点匹配等检查、多线段拐点坐标提取,台账信息核实匹配、文件自动整理、文件名批量修改,碎部点计算、控制点检核、各类GNSS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
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难,发表慢、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必需的。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共分7章,第1章对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测绘科技论文的特性和分类,以及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进行了概述;第2章分析了测绘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例分析了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第3章主要分析了科技论文写作前的选题和构思;第4章是《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的重点,主要讲述了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中图、表、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第6章论述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逻辑表达方法;
本手册主要针对目前缺乏一套较为简明的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手册,力求对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流程、参数设定等进行简明扼要地说明,使用人员能够直接快速地学习和使用CARISHIPS软件进行多波束测量数据处理。另外,编者编写本手册希望能实现对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的规范化处理,提高测量数据后处理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成果的可靠性。本手册可作为测量单位人员和学习CARISHIPS人员的快速参考工具。
本手册主要针对目前缺乏一套较为简明的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手册,力求对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流程、参数设定等进行简明扼要地说明,使用人员能够直接快速地学习和使用CARISHIPS软件进行多波束测量数据处理。另外,编者编写本手册希望能实现对CARISHIPS多波束测量数据后处理的规范化处理,提高测量数据后处理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成果的可靠性。本手册可作为测量单位人员和学习CARISHIPS人员的快速参考工具。
《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讲述网络时代来临之后,给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和可视化发生的背 景。《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划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地图的背景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位置、属性和时间三要素;第三部分讨论地图的应用,阐述地图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相关问题和决策支持。
本书基于作者近期将其擅长领域与众源地理数据相结合所得的一系列研究经验和成果,从数据获取、质量分析评价、特点规律分析、跨领域交叉应用、共享及可视化等多个角度切入,系统地叙述了众源地理数据(尤其是道路数据)及其分析应用。本书共分8章。章从众源地理数据的概念、来源及特点引入全书,第2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采集和获取的方法和特点,第3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质量分析的框架和方法,第4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网演化规律及志愿者绘图行为方面的研究,第5、6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提取和更新中的应用和方法,第7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交通信息提取、城市规划、人类行为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第8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及一些可视化成果。
混合像元分解是高光谱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系统介绍混合像元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全面地梳理混合像元分解的研究历史,详细地描述了混合像元分解的主要算法,着重讨论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端元提取算法和丰度反演算法的原理、流程和性能。《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分为6章:绪论、混合像元模型、端元数量确认算法、端元提取算法、丰度反演算法和混合像元分解实验。
就地γ谱仪是辐射防护监测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贾明雁研究员、程建平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环境放射性测量方面应用就地γ谱仪建立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并在放射性污染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地γ谱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是这些成果的总结,对从事辐射防护、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和核与辐射设施退役等工作的人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就地γ谱仪测量原理及应用》侧重环境放射性测量,但对工作场所监测等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景本身即是一种建模表达方式,可提供360度全方位景观浏览,其获取数据便捷,表达方式简捷,如果具备可量测性,则可以为3DGIS提供一种极好的景观表达方法,作为对现有三维对象与场景建模方式的补充。但在已有的全景三维研究工作中,全景只起到原始数据的作用,未作为场景景观浏览。由于全景在程度上已经表达了较好的可视化效果,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下,如果仅仅为了量测分析将整个全景场景进行重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本专著围绕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结合作者近年来所从事的理论和工程项目研究,从激光跟踪仪的发展历程、测量和控制原理、误差分析和校准检定、多测站联合平差、动态测量及数据处理、联机控制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其典型应用,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的经典数据平差模型用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测量数据处理,提出了广义USMN平差模型、任意状态下的空间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等理论,成功解决解决了激光跟踪仪多站测量、多类型仪器联合测量、动态测量等问题。
本书从阐述电磁波的偏振出发,介绍极化波及目标极化散射的表征矩阵,以及各个矩阵间的转换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极化SAR图像特点及目前外主要极化SAR系统发展状况。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目前极化SAR处理方法及应用的有关内容,其中包括极化定标、极化SAR目标相干分解、极化SAR目标非相干分解、极化SAR变化检测等。最后,从极化信息重建、数据分解和分类等方面介绍了极化SAR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简缩极化SAR基本原理和应用潜力。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