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以点云为代表性的新型数据源不断涌现,其具有数据海量、高冗余、高密度、不规则分布等特性。从点云中获取准确、可靠的三维信息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是各类应用提出的迫切需求,急需解决地物目标认知与提取自动化程度低和知识化服务能力弱的严重缺陷、建立点云智能处理的系统性理论方法、架设点云与应用的桥梁。本书是作者在点云智能处理领域内多年的研究积累,重点围绕点云智能处理方面的核心理论方法:获取与质量改善、模型与特征描述、配准与融合、分割与分类、三维提取与建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并结合实例介绍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点云的智能处理与工程化应用提供系统性理论方法指导和科学工具支撑,是国内第一部点云智能处理方面的系统性专著。
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涌现,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感知手段。社会感知是指基于大数据挖掘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进而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条“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径。本书介绍了地理大数据和社会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人和地两个角度,梳理了社会感知的相关方法。其中对地感知,又分为场所语义感知、空间交互感知及地理过程感知。同时,本书也介绍了社会感知和遥感集成的相关研究,并选择五个领域介绍了社会感知的应用。
本书是作者团队在十多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首先系统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提出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政务、民务和商务三大方面介绍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应用的内容;最后以潍坊市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案例为主线,详细阐述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示范应用、长效机制等建设内容的技术途径和相关成果。
本书详细讨论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的基本理论、资料处理方法和典型应用。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静态效应影响及其校正,地形影响及其校正,阻抗张量分解与阻抗张量旋转不变量分析,资料处理的定性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勘探的典型应用。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工程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本书论述从遥感观测数据提取地表特征参量信息的定量遥感理念和算法技术,综合介绍近年来定量遥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第1章通过概述遥感系统构成,综述全书内容、提示各章之间的联系。第2~4章(第一编)介绍遥感辐射和几何信息的定量处理技术和重构高质量、时空连续遥感数据的方法;第5~20章(第二编~第四编)分别针对地表辐射收支参量、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量和水循环参量,重点讲解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波段和雷达遥感观测数据提取近20种地表参量的原理与方法;第21~25章(第五编)介绍高级数据产品的集成估算方法、遥感数据产品生成系统与应用示例。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主要对定量遥感新方法、新数据产品和应用拓展做了更新。
本书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为基础,以解决“复杂地表遥感动态信息分析与建模”这个基础性、共性科学问题为目标,首先介绍复杂地表空间异质性的表征方法,阐明复杂地表遥感辐射散射机理及所构建的复杂地表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波段的主被动辐射传输模型系列;其次论述遥感信息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遥感信息动态特征建模与时间尺度扩展方法,为时空连续遥感信息的定量反演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然后介绍森林垂直结构信息遥感定量反演、植被垂直生理生化参数信息遥感提取、土壤-植被水热参数多模式遥感协同反演等研究方向的**进展。为了满足复杂地表定量遥感科学问题研究对多源多尺度多平台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在典型复杂地表实验区组织开展了星-机-地遥感综合实验。本书后对
本书汇集了973项目"全球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演变驱动机制与优化计算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共分四部分,全面深入的介绍了陆地碳循环的计算方法以及发展趋势。本书汇集了973项目"全球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演变驱动机制与优化计算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共分四部分,全面深入的介绍了陆地碳循环的计算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水利监测模型及其应用》共分6章。第1章介绍水利监测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常用水利监测方法及卫星遥感水利监测研究进展。第2章论述卫星遥感大数据并行处理技术,旨在提高海量遥感数据和各监测模型的处理效率。第3章论述水体遥感监测方法,适用于对洪涝、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监测中的水体进行提取。第4章论述旱情遥感监测方法,重点分析干旱时空特征,论述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的旱情监测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旱情监测方法。第5章论述卫星遥感水利监测应用系统设计技术。第6章阐述旱情、水体、冰凌等遥感监测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以新疆为研究区域,系统介绍陆面生态与环境参数的遥感协同反演算法、模型以及同化模拟技术,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重要生态环境参数的含义、地面测量方法及仪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反演算法与模型;区域尺度与建筑物尺度的太阳辐射估算模型与系统;基于光学与微波遥感协同反演积雪覆盖分布与积雪深度的原理、方法与模型,并以新疆雪灾灾情应急监测为实例,探讨雪灾遥感应急监测的方法;陆面数据同化的基本概念,陆面数据同化模拟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当前主要的陆面数据同化模拟系统;基于光学与被动微波遥感的陆表土壤水分协同反演方法、基于VIC与Kalman滤波的同化模拟方法与系统,以及干旱区重要生态环境参数遥感反演模型与软件系统研发等。
近年来,数字煤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地质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并未取得实质突破,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和相应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经济及财产损失,而且威胁着矿工人身安全,对企业、矿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稳定及形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本专著针对煤矿地质模型动态修正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863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相关工作,研究了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动态修正技术及应用方法,为决策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煤矿地质*状况、分析工作面周边环境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本书详细阐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使读者夯实卫星导航定位基础;重点介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处理工具和开发技术,使读者能够灵活应用卫星导航技术和相关工具解决现实问题。全书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系统组成、运行原理、服务性能与优势特色,以及北斗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导航信号、导航电文、卫星轨道、接收机设计等基础内容;还包括单点定位、测速与授时、定位精度评估、差分定位、多系统融合定位、常见导航定位处理软件的应用以及导航定位应用程序开发等方法和技能。本书尤其注重给出具体步骤,让读者能够应用相关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本书介绍了国外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知识,以便读者学习比较、兼容并包。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力求反映我国北斗卫星
卫星精密定轨是导航与对地观测领域,尤其是卫星导航系统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卫星轨道的测定精度直接决定了导航定位的性能。北斗导航卫星星座首次采取了异构的GEO+IGSO+MEO混合星座方案,由于星座设计的独特性,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对缺乏,对这种异构的三种轨道混合的星座用于卫星导航技术还存在大量的理论、方法,以及工程应用问题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异构星座精密轨道确定与自主定轨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高精度导航星座和测地卫星精密定轨、高精度轨道预报、自主定轨的基本理论与新方法,特别分析与给出了区域混合星座及局部布设跟踪站情况下,高精度测定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精密与快速定轨方法,并且针对未来技术发展预测,系统地给出了基于传统与人工智能的混合轨道预报方法、基于*定向和地月限制性三体引
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是近年来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工作,结合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点方法,如稀疏表示、多核学习、模糊聚类、多目标优化等,着重从高空间分辨率SAR遥感影像相干斑抑制、SAR地物目标分类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维数约简、地物目标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本书侧重于新算法的描述与实例的分析,反映近年来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的**发展概况,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汇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总结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及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定位发展现状,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坐标系统与控制网、月球和火星轨道器定轨定姿与遥感制图、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导航定位、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影像制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后,综合介绍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车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探测工程任务中的应用。
《对地观测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分析卫星激光测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对地观测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国产卫星激光测高仪在轨几何检校方法,提出广义激光高程控制点自动提取算法,开发对地观测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处理系统,开展激光测高数据在航天摄影测量、林业树高生物量测量、极地冰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下一代单光子激光测绘卫星进行展望。
将空间因素融入统计分析一直是地理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一般空间统计针对空间分布的局域性进行统计分析,地理统计centrography研究侧重空间分布全局性特征的统计描述。《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旨在建立适用于平面和球面空间上各种空间分布的全局特征的统计描述与推理的方法体系,在各种空间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展示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空间数据的尺度依赖是空间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是全局空间统计包括抽样的基础。一般空间分布具有中心性、展布性、密集性、方位和形状等五方面特征,常常处于聚集和不均衡状态。我们根据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的空间聚集检验方法、空间不均衡诊断方法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全局空间抽样是一种基于格局的抽样方法,能够估计空间分布的全局性特征。时空过程分析与预测将
本书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丛书的一个分册,对碳专项遥感课题构建的中国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国生态参数以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全国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和核心,涵盖2000~2010年时空连续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长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地表温度和植被地上生物量、蒸散发等生态参数数据,据此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法。
地表覆盖及变化是环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模式模拟、地理国(世)情监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学数据和关键参量。面对我国及国际社会对高分辨率、高质量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迫切需求,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突破了全球30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这一国际科技难题,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套两期(2000年、2010年)30m全球地表覆盖全要素数据产品(GlobeLand30),并提供给全世界共享使用,被国际同行称为“对地观测和开放地理信息领域的里程碑”。本书分析全球高分辨率、高质量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面临的难题与技术挑战,介绍我国这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工程实践,包括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基本原理、关键算法及工程技术,是*本关于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科技专著。
第四版测绘学名词包括总论、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七大类,共收词2849条。本书根据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对2010年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学科框架作了重要调整,并对各类词条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了重新编排,将地理信息工程单独列类,对原有词条进行了认真的审定,删除了少量已淘汰词条,对部分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词条的中英文名称、定义进行了修改,纠正了少量错误词条,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