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以点云为代表性的新型数据源不断涌现,其具有数据海量、高冗余、高密度、不规则分布等特性。从点云中获取准确、可靠的三维信息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是各类应用提出的迫切需求,急需解决地物目标认知与提取自动化程度低和知识化服务能力弱的严重缺陷、建立点云智能处理的系统性理论方法、架设点云与应用的桥梁。本书是作者在点云智能处理领域内多年的研究积累,重点围绕点云智能处理方面的核心理论方法:获取与质量改善、模型与特征描述、配准与融合、分割与分类、三维提取与建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并结合实例介绍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点云的智能处理与工程化应用提供系统性理论方法指导和科学工具支撑,是国内第一部点云智能处理方面的系统性专著。
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涌现,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感知手段。社会感知是指基于大数据挖掘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进而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条“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径。本书介绍了地理大数据和社会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人和地两个角度,梳理了社会感知的相关方法。其中对地感知,又分为场所语义感知、空间交互感知及地理过程感知。同时,本书也介绍了社会感知和遥感集成的相关研究,并选择五个领域介绍了社会感知的应用。
本书是作者团队在十多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首先系统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提出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政务、民务和商务三大方面介绍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开展智慧应用的内容;最后以潍坊市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案例为主线,详细阐述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示范应用、长效机制等建设内容的技术途径和相关成果。
本书详细讨论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的基本理论、资料处理方法和典型应用。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静态效应影响及其校正,地形影响及其校正,阻抗张量分解与阻抗张量旋转不变量分析,资料处理的定性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勘探的典型应用。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工程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本书论述从遥感观测数据提取地表特征参量信息的定量遥感理念和算法技术,综合介绍近年来定量遥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第1章通过概述遥感系统构成,综述全书内容、提示各章之间的联系。第2~4章(第一编)介绍遥感辐射和几何信息的定量处理技术和重构高质量、时空连续遥感数据的方法;第5~20章(第二编~第四编)分别针对地表辐射收支参量、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量和水循环参量,重点讲解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波段和雷达遥感观测数据提取近20种地表参量的原理与方法;第21~25章(第五编)介绍高级数据产品的集成估算方法、遥感数据产品生成系统与应用示例。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主要对定量遥感新方法、新数据产品和应用拓展做了更新。
本书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为基础,以解决“复杂地表遥感动态信息分析与建模”这个基础性、共性科学问题为目标,首先介绍复杂地表空间异质性的表征方法,阐明复杂地表遥感辐射散射机理及所构建的复杂地表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波段的主被动辐射传输模型系列;其次论述遥感信息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遥感信息动态特征建模与时间尺度扩展方法,为时空连续遥感信息的定量反演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然后介绍森林垂直结构信息遥感定量反演、植被垂直生理生化参数信息遥感提取、土壤-植被水热参数多模式遥感协同反演等研究方向的**进展。为了满足复杂地表定量遥感科学问题研究对多源多尺度多平台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在典型复杂地表实验区组织开展了星-机-地遥感综合实验。本书后对
本专著围绕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结合作者近年来所从事的理论和工程项目研究,从激光跟踪仪的发展历程、测量和控制原理、误差分析和校准检定、多测站联合平差、动态测量及数据处理、联机控制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其典型应用,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的经典数据平差模型用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测量数据处理,提出了广义USMN平差模型、任意状态下的空间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等理论,成功解决解决了激光跟踪仪多站测量、多类型仪器联合测量、动态测量等问题。
《卫星遥感水利监测模型及其应用》共分6章。第1章介绍水利监测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常用水利监测方法及卫星遥感水利监测研究进展。第2章论述卫星遥感大数据并行处理技术,旨在提高海量遥感数据和各监测模型的处理效率。第3章论述水体遥感监测方法,适用于对洪涝、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监测中的水体进行提取。第4章论述旱情遥感监测方法,重点分析干旱时空特征,论述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的旱情监测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旱情监测方法。第5章论述卫星遥感水利监测应用系统设计技术。第6章阐述旱情、水体、冰凌等遥感监测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以“地球宜居性”为主题,突出地球深地、深海和深空以及和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表层系统。立足于**研究进展,集诸前沿领域的中国地球科学家思考之大成,在拓展科学视野的基础上,兼顾“地球宜居性”所必需的科学攻关、科技支撑以及实现途径形成一些初步想法,提出一些新的研究建议,是中国地球科学**由科学家自发思考并撰写的战略研究。
全文共分十一章,四大部分。部分为概念篇(第1章),阐述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的概念、集成管理进展和问题;第二部分为标准规范篇(第2-5章),阐述了开放地理信息联盟的传感网通用数据模型、传感器建模语言、观测数据编码模型和事件模式描述语言四个信息模型规范;第三部分为资源元模型与实验篇(第6-10章),阐述了对地观测传感器、对地观测数据和传感网节点三个信息元模型,探讨了资源注册与发现技术,介绍了自主研发的资源集成管理软件和在洪涝灾害监测实验;第四部分为结束篇(第11章)阐述了空天地集成化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集成管理的趋势与挑战。
本书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丛书的一个分册,对碳专项遥感课题构建的中国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国生态参数以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全国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和核心,涵盖2000~2010年时空连续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长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地表温度和植被地上生物量、蒸散发等生态参数数据,据此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法。
溢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遥感技术因其大范围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与可比性等特点,是海洋溢油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光学遥感技术对海洋溢油具备识别分类、定量估算与动态监测的技术优势。本书系统介绍了海洋溢油光学遥感原理与方法、多源光学遥感资料的海洋溢油监测应用案例及中国颗海洋水色业务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的监测效能。
《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设计与应用》全面介绍了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包括野外地震数据记录单元、野外现场地震数据质量监测装置、数据快速回收装置、多种震源兼容触发装置、车载移动数据采集控制中心、多模式数据无线通信、野外现场数据质量的监控管理、陆地用可控震源、地震检波器、无缆遥测地震数据采集野外工作方法、无缆遥测地震采集数据特色处理、无缆遥测地震仪与法国428XL的野外对比实验以及无缆遥测地震仪在深部探测、反射地震、大道距折射地震、油气田压裂监测和微地震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本书详细阐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使读者夯实卫星导航定位基础;重点介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处理工具和开发技术,使读者能够灵活应用卫星导航技术和相关工具解决现实问题。全书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系统组成、运行原理、服务性能与优势特色,以及北斗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导航信号、导航电文、卫星轨道、接收机设计等基础内容;还包括单点定位、测速与授时、定位精度评估、差分定位、多系统融合定位、常见导航定位处理软件的应用以及导航定位应用程序开发等方法和技能。本书尤其注重给出具体步骤,让读者能够应用相关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本书介绍了国外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知识,以便读者学习比较、兼容并包。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力求反映我国北斗卫星
针对激光雷达探测植被垂直结构的特点,结合森林参数反演研究与业务应用的现状,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激光雷达基础、数据处理和地基、机载、星载系统林业应用的技术与方法。书中综述了相关方面国际上主流、前沿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的应用,给出了本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本书的阅读,希望大家了解激光雷达辐射传输与几何原理,以及数据的采集方式,掌握如何处理点云与波形数据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现有地基、机载、星载系统森林参数反演技术、方法的学习,开拓自己的研究思路,提出更为新颖、实用的方法。
本书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对航天遥感系统状态与变化分析和理解基础上,重点考察航天遥感系统设计、制造中与应用紧密相关的因素的论证,特别是对遥感信息、遥感数据、遥感软硬件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分析了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以及支撑航天遥感系统发展的能力体系。其通过在国家重大项目论证中发挥作用,体现出其科学性,也为提升我国航天遥感论证能力做出了初步贡献。
本书共分为 10 章,围绕“空间态势信息可视化表达”这一主题,阐述各种理论和方法。第 1 章从空间态势数据的获取、处理与表达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 2~9 章分别从空间态势信息要素、时空基准、时空模型,空间目标和空间环境可视化表达,空间态势多尺度表达、符号化设计与表达、存储与共享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第 10 章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态势表达原型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设计、核心支撑技术、系统实现方法及应用等情况。
本书论述了海洋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表面性质、电磁理论、可见光和红外谱段遥感、被动微波遥感、主动微波遥感、重力场和海面盐度观测以及海冰、极地冰盖观测等与海洋遥感相关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大气特性、海洋/大气界面等基础理论和可见光海洋水色反演、红外海面温度反演、海面与大气被动微波反演等技术。本书内容系统覆盖了海洋遥感的理论与方法,内容全面完整,列举了许多研究实例,并回顾了1975—2013年间卫星海洋学的发展,描绘了未来的卫星发展计划。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遥感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