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探测技术中常用的几类传感探测器件,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机械传感器、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对各类传感器的理论和典型应用作出了系统的阐述。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检测对象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前配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帮助读者了解本章将要介绍的知识要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方向以及物联网、应用物理、农业信息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从事现代检测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以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为主线,对CityEngine软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展开讲解,详细介绍了CityEngine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CityEngine软件简介,CityEngine建模思想,三维场景创建,规则建模的原理、方法与应用,纹理建模流程,大范围场景建模流程,以及模型数据的导入导出等。为了使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三维场景的制作流程,《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后以一个校园的三维场景制作为例进行了综合讲解,并给出实现思路与核心代码,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适合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生产者参
本书突出应用操作,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外业、4D产品制作、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及遥感图像处理与制图流程、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方法组织教材内容。本书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遥感数据质量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基于地表覆盖遥感数据分类类别及分辨率研究》以苏北片区为例,研究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的分辨率对区域地表水资源评估的影响作用;以秦淮河流域为例,研究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分类类别对流域径流模拟的影响作用;以太湖流域为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分类数据及其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作用。 《遥感数据质量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基于地表覆盖遥感数据分类类别及分辨率研究》可作为地理学、水文学、遥感学、生态学、流域开发与管理、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师生使用和参考
杨晓明、余代俊、董斌、唐诗华、陈刚编*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技术(第2版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测图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测图概论、数字测图的数学基础、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设备、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计算机绘图原理、数字测图内业、地图数字化、数字测图质量控制、数字测图成果的应用、数字地籍测绘、数字地下管线图测绘。本书不仅对数字测图所涉及的硬件(全站仪、GNSS接收机、扫描仪、绘图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软件(CASS、SCAN等)及数据采集和地形、地籍、地下管线测绘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对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质量检查、技术总结及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应用现代测绘技术较多的有关专业(如土地管理、交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实训的基本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籍与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学、遥感图像解译、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测绘程序设计和高光谱遥感等主要测绘专业类课程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实训,以及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训。 本书编写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实训过程,加强操作环节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保留传统测绘实训的基本内容,适当充实了数字城市、高光谱遥感等测绘科学新技术。教材系统性强,内容精练,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为高等学校测绘类课程的实训教材,亦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全面讲述了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导航卫星星座及其轨道、导航卫星信号与传输、定位接收机天线与前端器件和性能、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方法、捕获跟踪过程、定位信息解算原理、定位误差分析、辅助增强与组合导航技术。并适当给出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全面掌握多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同时,本书还给出实验指导,结合教学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实验环节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认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领域培养优秀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测绘遥感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籍。
本书以摄影测量与遥感手段生产3D测绘产品的为主线,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全书包括摄影测量基础知识、航测数字地形图(DLG)测绘、像片控制测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和遥感基础六大部分。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以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生产工艺为指导,将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期让课程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岗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测量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阐述了空间数据库技术,论述了数据获取及处理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法及评价等;后以“天地图?辽宁”为例,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及部分功能模块,使读者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体现形式及用途。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测绘类、规划类、环境类、农林水利类、遥感类、地学类等本、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用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地球逐步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获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的核心技术,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模拟-解析-数字等不同阶段,《摄影测量学》在介绍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时,对于模拟摄影测量部分仅做了适当的扼要介绍,进而过渡到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并介绍了摄影测量目前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这样既使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内容,又有利于其了解摄影测量学科新技术的发展。
《检测技术基础与传感器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两篇,第1篇介绍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第2篇介绍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详细阐述了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转换电路及其典型应用。 本书取材新颖、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与传感器原理紧密结合.内容全面、系统。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仪器仪表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及自学用书。
《传感技术及应用仿真》详细介绍了传感技术基础,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式、光电式、气体式、湿度、超声波、智能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虚拟仪器LabVIEW的基础知识、IAbVIEW程序对象的基本操作以及LabVIEW软件开发的部分实例。《传感技术及应用仿真》结构合理、系统性突出、内容丰富。 《传感技术及应用仿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仪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是对第三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详细介绍了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上册主要包括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体系和研究对象,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知识;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和优化;控制测量的基本测量技术与方法,包括精密测角、精密测距、精密测高以及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测量外业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本书是根据职业院校“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标准”、全国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以及生产情况编写而成的。本书淡化学科概念和系统理论,以学习者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强调对学习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本书以识读地图、学习绘图软件、绘制地形图构成要素为训练单元,编写了12个项目,具体包括:认识地图、了解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学习MAPGIS软件、绘制测量控制点要素、绘制水系要素、绘制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绘制交通要素、绘制管线要素、绘制境界线要素、绘制地貌要素、绘制植被与土地要素、地图注记输入及图外整饰。每一个项目后设置有适量的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参考。
本书从本体的定义、类型、基本元素、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和构建工具分析了本体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本体的基本方法,把本体构建方法划分成概念获取、关系获取和形式化三个部分;运用组词规则、N-gram、互信息、信息熵、加权等算法研究了领域本体的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的提取方法;运用Jena工具研究了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方法。作者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反复实验,针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用用,并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改进,终提出了一套构建本体的通用方法。后,本书以测绘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用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是一本系统讲述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专著。
本书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为依据,介绍了CAD绘图功能,并融入地形图符号的绘制当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加入大量的工作流程插图,直观、通俗、简洁、易懂。本书以CAD的基本操作为先导,以绘制地形图符号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共有八个独立的绘图项目:居民地的绘制、道桥的绘制、水系的绘制、垣栅的绘制、植被的绘制、独立地物的绘制、控制点的绘制和图廓的绘制。本书内容简练,注重实践,主要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