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以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为主线,对CityEngine软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展开讲解,详细介绍了CityEngine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CityEngine软件简介,CityEngine建模思想,三维场景创建,规则建模的原理、方法与应用,纹理建模流程,大范围场景建模流程,以及模型数据的导入导出等。为了使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三维场景的制作流程,《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后以一个校园的三维场景制作为例进行了综合讲解,并给出实现思路与核心代码,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适合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生产者参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探测技术中常用的几类传感探测器件,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机械传感器、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对各类传感器的理论和典型应用作出了系统的阐述。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检测对象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前配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帮助读者了解本章将要介绍的知识要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方向以及物联网、应用物理、农业信息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从事现代检测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测量学(第3版)》共11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GPS定位技术及应用、地形图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及土地整治测量等内容。在编写中尽可能反映常规测绘手段与现代测绘技术的新成果和新发展,体现了教材的成熟性和先进性。 《测量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林学、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测量学课程的基本教材及农林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涵盖了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测绘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测绘管理;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测绘法律与法规。本教材从管理基础知识入手,突出测绘行业管理的特点,以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为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主线,全面介绍测绘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各项测绘法律制度的概念、内容和使用特点。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工程管理和法律法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的参考书,对于从事测绘类专业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本体的定义、类型、基本元素、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和构建工具分析了本体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本体的基本方法,把本体构建方法划分成概念获取、关系获取和形式化三个部分;运用组词规则、N-gram、互信息、信息熵、加权等算法研究了领域本体的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的提取方法;运用Jena工具研究了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方法。作者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反复实验,针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用用,并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改进,终提出了一套构建本体的通用方法。后,本书以测绘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用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是一本系统讲述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专著。
本书突出应用操作,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外业、4D产品制作、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及遥感图像处理与制图流程、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方法组织教材内容。本书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讲述了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导航卫星星座及其轨道、导航卫星信号与传输、定位接收机天线与前端器件和性能、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方法、捕获跟踪过程、定位信息解算原理、定位误差分析、辅助增强与组合导航技术。并适当给出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全面掌握多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同时,本书还给出实验指导,结合教学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实验环节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认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领域培养优秀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测绘遥感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籍。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是对第三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详细介绍了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上册主要包括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体系和研究对象,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知识;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和优化;控制测量的基本测量技术与方法,包括精密测角、精密测距、精密测高以及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测量外业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深度图像化点云数据管理》主要讨论了,基于 深度图像数据模型的点云数据建模与管理的方法及其 应 用。本书针对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大规模古建筑 点云数据,研究利用基于小同 参考面的深度图像来对古建筑构件进行熏新建模和表 达,并以每个构件所在的小 外包盒(Minimum boundlng box,MRB)作为空间数据 库管理对象,建立三维R树空间 索引,实现海量数据库的快速可视化。在上述理论基 础之上,设计并实现了深度图像 空间数据库模型,研究了散乱点云的快速曲面拟合算 法和深度图像的快速生成算法。 提出了基于MHH的空间数据库索引的建立方法,后 实现了地面激光雷达数据管 理原型系统,并以一个实例验证了本书所提出数据模 型和组织方法的可行性。 王晏民、危双丰专著的《深度图像化点云数据管 理》适用于测绘、地理信息、遥感、计算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阐述了空间数据库技术,论述了数据获取及处理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法及评价等;后以“天地图?辽宁”为例,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及部分功能模块,使读者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体现形式及用途。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测绘类、规划类、环境类、农林水利类、遥感类、地学类等本、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用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
本书从遥感数据信息原理---遥感数据特征---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信息挖掘原理---遥感数据应用分析为基本思路,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调研各相关遥感应用部门,咨询国内外著名遥感专家等主要方法,研究编写课程教材体系和各部分的内容,使得所建设的课程教材有很好的系统性,集中外众家之长。不仅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阐述,同时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技术、应用成果等融合到相关部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遥感原理,参考本教材时,达到正逆向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效果,即原理到应用,易于获得全面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正确应用,加强教学效果和教材的实用性。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地球逐步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获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的核心技术,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模拟-解析-数字等不同阶段,《摄影测量学》在介绍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时,对于模拟摄影测量部分仅做了适当的扼要介绍,进而过渡到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并介绍了摄影测量目前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这样既使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内容,又有利于其了解摄影测量学科新技术的发展。
车载移动测量数据是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数字化测绘中以DLG、DRG、DEM、DOM为代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不足,具有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测绘、国土、交通、公安、规划等行业应用的重要数据资源。本标准规定了车载移动测量数据的时空参照系、内容、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成果归档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实景影像、全景影像、激光点云和可定位视频数据,其他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数据可参照执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实训的基本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籍与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学、遥感图像解译、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测绘程序设计和高光谱遥感等主要测绘专业类课程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实训,以及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训。 本书编写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实训过程,加强操作环节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保留传统测绘实训的基本内容,适当充实了数字城市、高光谱遥感等测绘科学新技术。教材系统性强,内容精练,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为高等学校测绘类课程的实训教材,亦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由卫星测高数据提取潮汐参数、构建潮汐模型及模型应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海洋潮汐基本理论;卫星测高地面轨迹的基本规律与潮汐混叠现象,分潮可分辨的新判据;交叉点与沿迹潮汐参数提取的方法与成果;多卫星联合潮汐参数提取;基于数据同化的区域潮汐模型构建;区域潮汐模型的应用。 本书可供测绘、海洋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