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读地球密码》科普丛书分为地质、地貌和矿产3个系列,共计36册,包含地质、地史、古生物、地貌利矿产资源等方面内容。 各分册广引博采外的地学发现和成果,以地球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对地质现象和事实解疑释难,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在哪里、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关系等依次展开,力求达到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丛书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内容系统、各自成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以通过对地质现象的描述让人们知其然,能通过对地球科学理论的解释让人们知其所以然,是一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地学科普丛书。
《强震动作用下顺倾和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与破坏机理》分为基础篇、顺倾岩质边坡篇、反倾岩质边坡篇和结束篇四篇。基础篇从岩质边坡的地震破坏类型、地震崩滑体的统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震加速度响应和变形破坏机理四个方面评述了外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强震动作用下顺倾和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与破坏机理》采用的数值模拟原理及关键技术,阐述了振动台试验方案;顺倾和反倾岩质边坡篇详细介绍了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成果;结束篇总结了顺倾和反倾岩质边坡的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的创新性成果。全书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不乏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创新之处,可以为从事减轻岩质边坡地震灾害的科技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日本极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作者跨越时间的界限,向被宇宙的不可思议和美丽所吸引的读者,展现遥远的宇宙尽头的神秘。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从地球到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直到宇宙的尽头。开始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也一并了解黑洞以及暗物质等神秘的存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也和大家一起探讨宇宙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以及它的未来。虽然从地球到遥远的天体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通读阅读这本书却可以在瞬间抵达。毫不夸张的说,《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目前出版的首屈一指的解读壮美宇宙的图书。宇宙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稀土不稀也非土,稀土是金属元素,如今它们在各个行业中发挥出了奇异的功能。为了普及有关稀土的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科普的视角编撰完成《工业维生素 稀土/解读地球密码》。《工业维生素 稀土/解读地球密码》分别简要介绍了稀土元素的概念、用途,概述了稀土成因;简述了世界、中国稀土资源概况、分布以及稀土矿床;及当前形势下稀土的未来,最后以稀土元素的发现史收尾。《工业维生素 稀土/解读地球密码》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科普性为一体,适宜中小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读物,亦可供稀土勘查、开发者参考使用。
《地震科普知识300问答》是一本为了推进防震减灾宣传的科普知识问答书,对于普及民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科普知识300问答》从地震科普基础知识、防震减灾知识、地震监测预报知识、地震灾害救援及重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防震减灾方面的实用科普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易于渎者查找和使用。
《一个自主创新的地震预测思路:走向天地生人综合研究》选编了作者徐道一自1957年至2014以作者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所选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地质、古生物、地震、数学、天文、海洋等跨学科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作者涉猎广泛,将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提出了天文、地质、地震、古生物、周易等相结合的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思路,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
这是一条不朽的河流,也是一条充满诱惑的河流。 争论不休的黄河之源究竟在哪里? 神秘的星宿海是否还波光潋滟? 黄河源的雪山究竟有多高? 天下黄河为什么清于贵德? 富庶的河川里那古老的水车是否还在吱呀作响? 贺兰山下窝头状的土陵埋藏着怎样的王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什么用千万马蹄湮没了帝王伟岸的身躯? 万里长城在哪里与黄河交手? 中国人崇仰的皇天后土,后土祠为什么坐落在黄河与汾河的交界处? 古人分别为什么要在灞陵折柳相别? 诗圣杜甫在哪里写下了《石壕吏》的诗篇? 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在哪里悟出宇宙阴阳? 神秘的甲骨文为什么在中华民族最为沉沦的时代出土? 人们怎样指令黄河九龙腾飞? 诗人在五岳之首的山巅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黄河会使国土不断增长
《认识海洋》科普丛书共有12个分册,分别为《滨海明珠》《海洋宝库》《冰雪极地》《船舶概览》《多彩海鱼》《航海英雄》《海战狼烟》《美丽海洋》《海中胜景》《海洋生物》《海底探密》《海洋灾害》,在海洋旅游、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船舶、海洋人物、海洋战争、海洋景观、两极地区等多个方面对海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丛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现了精神食粮和视觉盛宴的结合。本丛书内的《回澜 拾贝》栏目则是对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在进一步诠释主题、丰富读者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读者的阅读趣味,使读者兴致盎然。本套丛书旨在向青少年普及基本的海洋知识,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和探索之情,让青少年树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社区灾害韧弹性建设:公私合作模式》阐述了描述了聚焦韧弹性的协作且获取更多知识收益的领域,调查了对有效的公私合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增强社区灾害韧弹性,并制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议程。面对快速的的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我们对聚焦韧弹性的公私部门合作的理解只是萌芽。 《社区灾害韧弹性建设:公私合作模式》所述内容应被视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主题的初步探索,而不是最终确定的论述。
《地震知识知多少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是一本由地震知识知多少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编委会编写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地震知识知多少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是一本为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而设计的题库型参考书。为方便读者使用,书中的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可以直接通过扫描书后勒口的,关注相关查找答案,问答题的答案附在书中。书后附有相关的防震减灾法规。《地震知识知多少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全面地融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本拿来就能使用的科普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分布区域较广,自古就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民族先哲就注意记录地震了,随着文化的发达,历代形成传统,因而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地震史料,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如何让这些宝贵的地震文化遗产古为今用,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灾害历史观,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创造防震减灾新的历史进程,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大地震》以史话的形式,精选了从古至今33次大地震事件,在尊重史实性,兼具通俗性、科普性的基础上,竭力以纪实的笔法,对地震灾害事件做一次全景式的扫描,场面宏大,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是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进行多震灾国情教育的好读物。作者还以“中国大地震大事记”的形式,
2016 年2 月11 日,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 ) 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是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成功尝试之后, 人类首次探测到了这种曾被爱因斯坦预言过的现象. LIGO 探测到引力波的消息激起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兴趣, 甚至一度使LIGO 网站因访客过多而瘫痪. LIGO 探测到的引力波来自距我们约13 亿光年的一对黑洞的合并, 那对黑洞的质量均数十倍于太阳质量, 其中数倍于太阳质量的巨大部分在合并过程中转变成了能量, 以引力波的形式辐射了出去. 这种引力波的头等大功率——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能量的头等大值——甚至超过了可观测宇宙中所有星星辐射功率的总和, 实在是壮丽到了极峰, 而它被LIGO 探测到的扰动幅度却比原子核的线度还小得多, 又实在是精微到了难以想象. 这种壮丽而又精微的现象背后有一连串引人入胜的问题, 在本书中,我们将沿着长长的历史足迹
本书是为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编写的一本以理论为主兼顾工程应用的教材,涵盖了重力场、温度场、地电场、地磁场、地球年龄计算的核物理场、天然地震波动场等基本概念及原理、场方程表征及求解、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共分为六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地球温度场及地热能源、地磁学、地电学、天然地震。 本教材中各类场基本概念及在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内容,适合本科生学习,而复杂的场方程求解部分适合研究生学习。教材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规范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地球物理方向研究人员提供夯实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