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系统导出弹性动力学方程及地震波方程。以局部近似原理导出射线理论的走时及振幅表达形式以及界面的反-投射特征,利用走时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及震源参数的基本原理,进而讲述影响地震波的振幅、相位的因素。以平面波的形式讲述面波的基本特征,注重面波的频散和偏振及利用频散反演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以平面波的形式介绍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导出求解地球内部各向异性的方法。从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导出Green函数的概念,进而阐述地震矩张量与力偶系的关系以及地震位错与力偶系的等价关系。
《地震浅说》讲解了地震、地震学、地震科学、地震的宏观现象、地震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地震预测预报等知识。以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征,漫谈地球科学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一本能学以致用的实用科普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可公开获取的地震数据,困扰着一般有数据处理需求的读者,乃至专业人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专门针对该问题目前还未见有其他书籍,而在许多专业书籍中,涉及该问题的内容常散布在各章节中,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操作内容。 《地震学中的例行数据处理:实例数据、练习和软件》的内容侧重于地震数据处理实践,全面涵盖了当前的人工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方法。 《地震学中的例行数据处理:实例数据、练习和软件》共十章,内容包括:地球结构和地震震相、仪器和波形数据、信号处理、地震定位、震级、震源机制和地震图建模、频谱分析、台阵处理、运行等。
地震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其最终目的在于建造能抗御地震作用的工程结构,减少灾害性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对社会运行发展的影响。《地震工程的概念和应用》系统介绍地震工程的基础知识,内容含:绪论、地震和振动的基本概念、强地震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抗震试验、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结构控制和损伤监测、抗震防灾规划和地震应急。
《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简洁明了的理论分析、轻松活泼的文笔,向读者介绍全球(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重大的地震预测案例及其影响。通过这些案例向读者介绍地震预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每个方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方法包括动物感知、地震光、地震云、地震电磁、应变、应力、地震矩、地震群、地下流体、潮汐触发,等等。有些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另外一些则不过是牵强附会。《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同时也详细介绍美国的地震项目如何从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预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防震减灾为主的过程。正是得益于这一转变,才造就了美国在每次大地震以后为数极少的人员伤亡的奇迹。
《一个自主创新的地震预测思路:走向天地生人综合研究》选编了作者徐道一自1957年至2014以作者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所选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地质、古生物、地震、数学、天文、海洋等跨学科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作者涉猎广泛,将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提出了天文、地质、地震、古生物、周易等相结合的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思路,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
《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简洁明了的理论分析、轻松活泼的文笔,向读者介绍全球(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重大的地震预测案例及其影响。通过这些案例向读者介绍地震预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每个方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方法包括动物感知、地震光、地震云、地震电磁、应变、应力、地震矩、地震群、地下流体、潮汐触发,等等。有些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另外一些则不过是牵强附会。《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同时也详细介绍美国的地震项目如何从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预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防震减灾为主的过程。正是得益于这一转变,才造就了美国在每次大地震以后为数极少的人员伤亡的奇迹。
地震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其最终目的在于建造能抗御地震作用的工程结构,减少灾害性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对社会运行发展的影响。《地震工程的概念和应用》系统介绍地震工程的基础知识,内容含:绪论、地震和振动的基本概念、强地震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抗震试验、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结构控制和损伤监测、抗震防灾规划和地震应急。
本书通过重、磁资料多种方法的集成系统处理,研究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地缘相连为一整体的珠江三角洲、粤闽赣交界和粤桂琼交界3个地震重点防御地区的深部断裂系统。精心地解释和详细地阐述每条断裂的深度判定依据,以及其展布、交切和组合特征,并编制了上述3个地区(带)深度量值的深部断裂系统图和华南地区深部断裂系统图。 书中还根据深部断裂系统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以及强震结构的特征、断裂活动性等要素和标志,划出上述区内Ms大于5级的强震构造。 最后,书中对华南地区第IV地震活动幕震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据之对第V活动幕地震危险性做出讨论性的预测。
本书是对中国石油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总结和关键问题思考。涵盖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定义、对地震分辨率的认识、地震采集仪器、野外观测系统设计、表层调查及静校正、地震资料处理、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等部分,以完成地质任务为出发点,讨论了提高地震分辨的关键是拓宽频带,选择适合的子波类型,以及野外组合的适应性,野外采集排列长度,AVO油气检测等问题。其关键点源于实践,结合生产,地震理论和生产实践高度融合,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大量的效果图片,通俗易懂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向大家展示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应用的关键点,对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教材以地球物理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分3部分其中,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为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了MATLAB软件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图形操作文件操作数值计算和用户界面设计等内容;地球物理程序设计应用部分为第6章至0章,分别介绍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以及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程序设计内容,涉及模型的正反演数据处理与计算图形绘制与输出文件读取与保存用户界面设计等;上机实验部分为附录,主要针对本教材涉及的几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配套编写了上机实验内容本教材应用的实例多为地球物理勘探中常涉及的理论问题与工程实践问题,相关的程序代码均经过验证 本教材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亦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科研技术人员实验测试人员参考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