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尺度动力学基础及暴雨动力预报方法》给出了中尺度系统的运动方程组,提出了中尺度运动的动力学参数和广义锋生理论;在非均匀饱和湿空气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广义位温,实现了干位温和饱和湿空气相当位温的无缝链接。在位涡的基础上,发展了二阶位涡理论和中尺度系统的平衡方程;在标量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暴雨动力预报方法;在矢量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对流涡度矢量预报方法,动力涡度矢量预报方法及非地转Q矢量动力预报方法;通过发展多个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且能反映暴雨发生信息的动力因子,给出了集合暴雨动力预报方法,使理论研究与实际暴雨预报紧密结合。《大气中尺度动力学基础及暴雨动力预报方法》不仅为天气预报和大气科学领域科技人员的理论提高和业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方法,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大气科学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在涉及人工影响天气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如双偏振气象雷达、新型火箭作业系统、无人机作业与探测系统、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微波辐射计系统、新型催化剂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突破一些瓶颈技术,发展我国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高新技术。本书共分八部分四十一章,从指挥控制技术、雷达技术、微波技术、激光技术、无人机技术、火箭技术、高炮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数据翔实。本书可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作业人员,特别是装备维修保养人员应用和参考,也可做培训。
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研究成果的集成,对气候变化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认知以及未来演变趋势有着独到而精辟的分析全书以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脆弱性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决定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因子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宜性划分方法与等级植被/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价方法,并以19611990年为基准期评估了中国主要植被/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与农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时空格局以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中国主要植被/陆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本书内容涉及气候变化中国植被/陆地生态系统中国植物功能型与生物群区气候-植被分类模型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估方法中国主
《“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针对我国碳减排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认证、认可、基础工具三个角度,组织、产品、项目、技术四个层面开展研究,结合我国行业产业的特点,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制度,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制度,形成包括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机构和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核查与认证技术体系、基础数据库、认证标准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系在内的完整的国家认证认可体系。从组织、产品、项目和技术等四个层面选择典型对象开展碳排放认证认可示范,建立碳排放认证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国低碳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