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本书分为气象、天气和气候三篇,内容包括大气结构、辐射、大气运动、大气降水、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气候形成因子、气候分类与区划、气候变化以及5个实习。本书结合国内外现代大气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采用了较多的图表、公式和权威数据来详细阐明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略去了繁琐的公式推导,突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描述了当前最引人注目的天气、气候现象。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意在介绍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的气象学边界层条件,为这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气象学信息,包括风法则的推导和对风轮廓线的描述等;同时论述了复杂地形和海上风场的风况研究,以及夜晚低空急流;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大型风电场和效率及其尾流问题。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总结性,参考价值很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适合对风资源评估的气象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风资源评估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辐射 含典型案例的入门教程
本书论诉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边坡和岗头隧洞塌方问题,探讨了气候化及暴雨引发的地质滑坡灾害;分析了断层破碎带队隧洞稳定性的影响和范围及施工处理措施。介绍了不同地质破碎带队隧洞进口段稳定性的影响和范围,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模拟,探究安全系数队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的敏感性、抗剪强度参数队滑动面的位置以及面积的影响。本书编写是作者近年来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边坡滑坡研究实践活动的忠实记录,更好第总结了长距离输水过程中复杂地质条件下,滑坡灾害防治体系关键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设计、施工、科研等科研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中国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受体模型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全书共分为七章:*章主要介绍受体模型的发展;第二章介绍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介绍因子分析模型;第四章介绍受体模型在中国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的应用;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别介绍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化学质量平衡复合受体模型(PCA/MLR-CMB),非负主成分回归化学质量平衡模型(NCPCRCMB)和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模型(CMB-iteration)。
李海燕主编的这本《阴阳干支万年历(第3版1900-2100)(精)》以现在通行的公历为主线,具体到每一日,辅以农历、干支历和星期历。 本书将一个星期的顺序排为一、二、三、四、五、六、日,而抛弃那种从外国借来的以星期日为首的排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用以设置闰月的依据,在农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不仅在表中以黑体显示,还在表头标出交节的具体时间(**到分钟),对于易学爱好者来说可是太重要、太方便了。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入梅、出梅、三伏、九九等,本书均以醒目黑体显示。
本书围绕江苏沿海地区,运用长时段视角与学科交叉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揭示10世纪以来江苏海岸百年尺度上气候变化适应实践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主要通过梳理历史海堤、海岸开发及历史潮灾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不同岸段对海岸环境变化的适应方式,揭示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背景下江苏海岸历史适应格局的差异化过程及发展机制。本书有助于揭示江苏海岸历史适应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深化对中国沿海低地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变的理解,为探索沿海可持续适应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应格局提供了区域研究案例。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本书基于WRF-CMAQ模型的运算结果,分析黑碳气溶胶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CMAQ模型、WRF模型,确定排放源清单的概况,然后介绍基于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型的参数设置,运行此模型得到武汉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后以武汉市一年期的黑碳气溶胶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确定耦合模型的精度。
《小冰河时代(气候如何改变历史1300-1850)》(作者布莱恩·费根)回顾了欧洲近现代史上的寒冬景象,分析了这段冰河期对历史走向造成的影响,以及它对当前的全球暖化奠定了怎样的气候基础,全书分为中世纪温暖期;“丰饶世界”的终结;爱尔兰大饥荒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其时间跨度漫长,从几亿年前的古气候到现代百年的气候,包含了许多尺度的不同变率。在空间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分布,也包括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对地球系统气候演变的科学认识方面,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加深,尤其是对人类活动在近代和将来气候变化中关键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全球采取一致的气候治理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气候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不少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新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虽然有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甚至疑义需要阐明和解释。《气候变化科学问答》旨在为此作一些微薄的
本书共分9章,详细介绍了雷电的形成与特性、雷电的各种技术参数、雷击的选择性及雷电的危害,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建筑物防雷分类及保护措施、雷击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综合防雷工程设计、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施工监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及雷电监测与预警预报等内容,并提供了相关设计实例。本书以介绍雷电防护专业基础知识为重点,注重内容的可读性,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内容。力求体现基层台站气象业务实际需求,满足基层台站防雷减灾业务技术人员需求。
本书为日本气象学者武田康男的气象观测记录图鉴,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读者领略神秘的大气现象,书中收录了两百张精彩的气象照片,展示了自然界的奇特的气象景致,搭配的科普短文以科学的视角解读这些奇妙的气象现象。
大气湍流的*扰动严重地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本书对湍流效应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 AO)图像复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问题:一是研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构成及光学成像原理,提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改进及仿真,实现自适应光学图像波前畸变的实时补偿或校正;二是研究经AO校正后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理论及算法。主要内容包括湍流对成像影响的分析与仿真、自适应光学系统与波前复原方法、基于小波域的Contourlet变换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去噪算法、基于帧选择技术和极大似然估计的自适应光学图像多帧联合去卷积算法、与正则化相结合的改进期望值*化方法的多帧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算法以及基于双校正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改进方法与仿真分析。
近几年来,*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对近六百年来山西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小冰期与近百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特征、空间变化、成因、机制,对于理解百年年际尺度气候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灾害发生的趋势,为人类预防灾害、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自然环境压力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逐步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科学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措施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对该领域主要研究方法的梳理总结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理论发展,并进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工作的开展。本书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主要环节入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体系,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学,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与合作,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方法学等。《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方法/清华汇智文库》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或对应对气候变化感兴趣的人士,特别是有志于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研
大气辐射传输是大气辐射和遥感领域的核心基础课程,《大气辐射传输原理》基于作者温迪施、杨平在德国和美国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积累,旨在全面而简明地介绍大气辐射传输的公式,尤其是说明与大气中电磁辐射的单次散射、多次散射、吸收和发射相关的整个物理过程。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主要介绍大气辐射收支概况;第2章给出了本书使用的物理量纲、符号、规则和约定,并简要回顾了相关数学知识;第3章介绍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4章主要讨论电磁辐射与单粒子的相互作用;第5章进一步介绍了体散射、吸收和消光特性,即电磁辐射与粒子群的相互作用;第6章主要讲述电磁辐射传输方程,包括动态和静态、三维和一维辐射传输方程的推导;第7章讨论了辐射传输方程的几种常见数值和近似解法;第8章主要讨论大气分子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问题动态参考年度辑要(2012)》汇集了近百份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料,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及国际社会对林业的关切;二是林业作为绿色经济重要部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林业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各国REDD+行动和气候变化立法;四是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治理的国际进程和各国行动;五是森林碳汇和交易体系建设;六是林业经营管理,涉及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发展、国有林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与*天气灾害、林产品贸易与打击非法采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