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全书用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知识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以翔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气候数据处理软件(CDO)是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一套针对netCDF、GRIB和HDF5格式数据集的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气候模型和预报模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标准netCDF、GRIB和HDF5格式的数据集,比如一些卫星遥感数据、海洋模型数据的后处理等。CDO提供超过七百个可用运算符,实现诸如数据选择、拆分、合并,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等功能,指令极为简单,执行快速准确。本书作者根据英文版CDO操作手册,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供应用范例,编撰成册,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天文历算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时轮历来源于印度,11世纪传入西藏,至15世纪有很大改进,18世纪初吸收了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后完全定型沿用至今。本书是研究藏族历算的入门善本,译者黄明信和陈久金对其作了详细注解,在此基础上吉毛卓玛对其进行了校订,此书是了解古代藏族历算的重要著作,介绍了传统藏历的主要内容,剖析其科学原理。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对农牧业的生产生活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荒漠》由自然百科编委会编著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质基础知识和工程地质基本原理。内容包括矿物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及主要岩石类型, 地质年代和地质构造、 地质图阅读和分析,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岩体工程性质及其稳定性分析,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岩溶和土洞、地震等不良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勘察及其方法、 室内与原位测试等。本书共分8章, 每章均附有重点与难点、思考题与练习。书末附有室内实验课指导书和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 铁路交通工程、 道路与桥梁工程、 采矿工程以及海岸工程等专业的教科书, 也可供工程地质、 土建工程、 地下工程和水文地质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阅。
《普通地质学(第二版)》介绍了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着重叙述了有关地球和地壳的基本知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地球内部和地表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产物,概述了地球和岩石圈演变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此外,《普通地质学(第二版)》还介绍了与工程地质有关的内容——重力地质作用,阐述了重力引起的斜坡变形及重力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 《普通地质学(第二版)》文字简洁,插图简练,便于初学者阅读。《普通地质学(第二版)》是地质学专业的入门教材,也是相关专业和地球科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大众科学技术史丛书:大众地学史》遵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的社会活动和科学探索的历史脉络,依据现代科学所能解释和赖以支持的研究成果,描述了地球形成、人类发展和探索的历史进程,将其分为上、下两篇,共12章,简要、集中地介绍了古往今来中外地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并对世界范围内东西方地学思想形成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进行了比较。
《基础地质学实验实习指导》紧抓地质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要点,对矿物、岩石的观察及地质图阅读分析的方法及野外工作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实习点具体地质的地貌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地质实习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