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品质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品质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 这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前出版的《宝石与晶体》升级版,内容更丰富、装帧设计更美丽。书中收录了将近150张由世界很好宝石摄影师艾瑞(Erica)卡和哈罗尔德·范·佩
《中国和东南亚红土型镍矿地质与勘查》主要根据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近年来在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开展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中取得的大量一手地质资料,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的10个典型红土型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用较大篇幅系统地总结了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近年来在境外找矿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经济有效的红土型镍矿快速找矿勘查评价方法。《中国和东南亚红土型镍矿地质与勘查》在较系统地收集世界红土型镍矿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区域空间分布特征、成矿母岩年龄和成矿时代、成矿气候、成矿母岩、风化壳特征、矿床类型及品位、镍的赋存状态、伴生矿产及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共9个方面,对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红土型镍矿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把世界红土型镍矿床细分为6种类型,并简要
李振华、梅红波、吴湘宁、朱传华、吴润泽等编著的《地质灾害数据仓库构建及应用》集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采用“数据驱动”的系统设计方法,以区域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主题和监测预报主题为例,从需求规格说明、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四个阶段对地质灾害数据仓库进行了设计,并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别进行了ETL的设计和实现。采用支持向量机等模型对滑坡敏感性和滑坡位移监测进行了数据挖掘应用,初步搭建了基于Hadoop+Kylin的地质灾害大数据多维分析平台。 本书侧重于实践,除适合作为高校地学信息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使用外,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可供地质灾害防治的科研及管理人员参考。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由中国地质学会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中国地质图书馆组织地质行业各部门有关专家编写,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重点对那些影响全局的主要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思考探索新常态下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和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为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提供借鉴。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根据地质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写,各篇内容、格式、侧重点和详略程度不尽一致。历史进程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永远在发展进步的路上,不可复制。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地质工作的科学发展规律。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可供地勘行业各级管理、政策研究部门与科技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涵盖了我国各地质钻孔资料保管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1年完成的各类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地质钻孔(不含油气、海洋、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钻孔)资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迄今完成的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时间跨度大、资料丰富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完成摸清了我国地质钻孔家底,编制了全国地质钻孔分布图集、全国整装勘查区地质钻孔分布图与钻孔目录等服务产品,为社会公众和政府宏观规划提供了信息服务,为进一步做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实现地质钻孔资料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测目标主要集中在近地表附近,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100m,主要解决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各种工程、水文和环境等方面的地质问题,提供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查、环境保护与治理、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考古等有关的地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