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湿地水文界定研究过程中淹埋深-历时-频率阈值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湿地水文的 淹埋深-历时-频率 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构建了在湿地三要素(湿地水文、湿地植被和湿地土壤)不齐全的情况下湿地类型的的淹埋深-历时-频率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评述了目前国内外湿地植被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沼泽植被遥感识别与分类、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岩溶湿地植被遥感制图、沼泽植被生理结构参数遥感定量反演、岩溶湿地植被生理结构参数遥感定量反演与变化监测,红树林植被生理结构参数遥感定量反演;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湿地水文要素监测的主要方法,概述DInSAR形变监测技术、时序InSAR技术和卫星测高技术在湿地水位变化监测的基本理论,建立沼泽湿地水位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和滨海湿地水位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主要由常规性监测、监管监测、公益服务监测和风险监测几部分组成。其中,海洋动力过程监测属于常规性监测的范畴,主要任务是摸清管辖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信息产品和决策依据。本书主要介绍了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领域涉及的水动力要素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位(水深)、温度、盐度、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流、海浪和海面风等。
《海洋与现活》分为九大部分。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海洋与现活》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以及《海洋与现活》设计的逻辑思路和主要结构、内容。第二部分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包括大级别的分类及大级别下的次级及三级分类,并对每种分类下的海洋资源做概括性介绍。第三部分至第八部分分别介绍六大类的海洋资源与现活的联系链条,主要介绍海洋资源如何变成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让人们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具体包括海洋景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海水资源及化学资源、海底矿藏资源。第九部分为总结与展望,主要通过对全书的总结获得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认识,并对海洋资源利用的未来进行展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现实。在这个海洋面积占71%的星球,‘蛟龙号’的存在,是国家推进海洋探索的重要保障,是勘探海洋资源的重要利器,是未来海洋竞争的重要力量。本书作为“跟着蛟龙去探海”丛书中的一本,从走向深蓝的海洋强国梦、世界各国深潜器的发展历史、中国深潜器、蛟龙探海、深潜器工作母船与支撑保障基地五个部分来讲述深海潜水器的相关内容,让读者来了解我国蛟龙号深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