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繁荣之路》内容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生前写过不少具有政论性质的小册子作品,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丘吉尔先生政策的经济后果》(1925)、《苏联掠影》(192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劳合·乔治能够做到吗?》(1929)四本小册子曾为《劝说集》(1931)所收录,但是作者做了大量删改,原作的基本面貌已经不可复见,而《通往繁荣之路》(1933)和《如何筹措战费?》(1940)则又未被《劝说集》(1931)收入进去。故而,《通往繁荣之路》将这些小册子作品加以整理,根据年代顺序重新进行了编排,将其辑为一册,以《通往繁荣之路》为名出版,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之一,是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孢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希望了解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师生和广大科技人员及干部阅读参考。
《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北部湾软体动物资源状况的学术著作,是作者研究团队历时3年持续调查研究的系统整理与全面总结,得到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共收录软体动物473种,基本涵盖了北部湾中国地区所有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在内容上,《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详细介绍了各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等信息,并配有高清彩色照片以展示直观形象;《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还引人物种的定量数据以体现其生物量与栖息密度,同时详细介绍了每个物种的采集地点,使得内容更加丰满、充实。《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原创性强,内容翔实,可为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一本方向明确的工
本书为2023年度 出版基金项目,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本书共收录分布于中国的胡蜂科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系 制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每种昆虫的种名、拉丁学名、测量数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同时提供了每种昆虫的成虫生态照片或标本照片,雄性生殖器解剖图以及地理分布图。本图鉴对昆虫学、农林行业和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及广大昆虫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书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经典的分析化学内容,又增加了近年来分析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上)》包括前言、章至1章以及附录A至附录F。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滴定、络合平衡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和重量分析;《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下)》包括2章至第26章,主要涉及和电化学相关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样品前处理、临床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测量过程中的自动化、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和基因组学等。
孟凡、张琳、媚道设计编著的《世界植物文化史论(靠前9届靠前植物学大会用书)》是研究中西方植物变迁、植物科技、植物文化发展的的史料性书籍,植物文化虽然和植物学同时产生,但作为自然和人文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工作的发展远较植物学迟缓。虽然不论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植物文化都很好发达,既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源流而又丰富多彩,但对于植物文化的研究则很好不够,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这本新著正好及时填补了这个学术空缺,正如打开了一扇学术之窗,为我们展示了植物文化研究的新天地。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上古时代的植物传说到当下的植物科学研究,详尽的梳理了人类历目前对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过程。靠前章为上古时代植物传说和植物的医学应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论述了中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植物文化
商用飞机研制是一项极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制手段的更新,传统的设计流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技术也遇到了的挑战。《商用飞机项目:复杂高端产品的研发管理》针对商用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项目管理难题,提出了解决高度复杂的飞机研制项目管理问题的思路。只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成项目架构,严格执行确定的项目进度计划’才能最终保证项目的可控性。书中介绍了基于各种管理技术的基本核心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成项目架构的途径和方法,以及集成项目架构在飞机研制项目中的应用。
本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对一些智慧农业的典型国家进行介绍。本书还对智慧农业的技术框架、技术要点、核心技术等做了详细的梳理与介绍,对一些典型的应用系统做了重点介绍,同时结合多利农庄自身的发展和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书中的案例分析均是以多利农庄为依托的典型案例,如多利水肥一体化系统,成都郫县产业化生产项目,imec膜种植技术,质量追溯系统案例、电商系统等,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阅读本书,我们期待读者能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形态有所了解,为智慧农业的应用开发及项目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